劉宸妤
摘要:研究探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在4個數據庫搜索自2010年至2020年11月的隨機對照試驗,以評估體育鍛煉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用主觀幸福相關指標評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采用Review Manager5.2和Stata1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對效果量進行元分析,并對相關變量進行亞組分析,對結果的影響以均數差異(MDs)及其95%置信區間(CI)表示。結果顯示:體育鍛煉明顯改善了大學生焦慮[SMD=-0.795 95%(-1.258,-0.331),p<0.001 ]、抑郁[SMD=-814 95%(-1.185,-0.442),p<0.001 ]等消極情緒,增強了主觀幸福感。針對體育鍛煉周期、頻率以及次數的不同進行亞組分析,發現9到12周的鍛煉周期、每周三次的鍛煉頻率以及每次30到45分鐘的鍛煉時間效果最好。
關鍵詞:體育鍛煉;大學生;元分析
1 背景
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happiness,SWB)是近些年來人們一直關心的話題,關于主觀幸福感的定義的研究也是比比皆是。(Diener et al.,2009)定義主觀幸福感是個體的自我認知和情感自我評價,這些評價涵蓋了個體對事物的情緒反饋以及對所產生的滿足、成就感的認知判斷包等主觀幸福感包括人們評價和體驗生活的各種方式,比如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Diener & Ed,1984)。(Diener et al.,1999)在一篇關于主觀幸福感的文獻回顧中寫道主觀幸福感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包括人們的情緒反應、以及對生活滿意度真實判斷。總的來說,主觀幸福感是強調的個體自身依照自設的標準對生活各個方面所做出的心理整體,反映長期的情感表露以及生活滿意度。因此,SWB是一主觀的、整體的概念,同時也是相對平穩的指標。
總體幸福感量表(GWB)是測量個體心理健康狀況或者生活質量的量表。它包含18個項目,形成測試幸福的一般指標;有六個分量表,包括焦慮、抑郁、自控力、活力、一般健康以及積極幸福感。(J. et al.,2003)采用GWB量表對599名超重非裔美國女性進行主觀幸福感的測試,結果表明該量表是一個針對專門人群有效的、可靠的衡量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量表。(Poston et al.,1998)通過對122名墨西哥裔美國女性進行主觀幸福感問卷研究,結果顯示GWB量表的六個維度適用于測量主觀幸福感,且能夠客觀、真實的反映受測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狀況。雖然以上實驗研究說明總體幸福感量表(GWB)適合大多數群體,可以被用來評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標準工具,但是也有研究者說僅憑單一得分量表容易使主觀幸福現象簡單化,故其將睡眠質量、抑郁狀況、壓力情況以及焦慮狀況納入考核指標中,從多角度分析主觀幸福感(Diener,1994)。所以本文也將相關指標論文納入研究中,更全面的解釋所研究的問題。
2方法
2.1 納入標準
1.1.1 研究類型 比較體育鍛煉前后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干預效果的對照試驗。
1.1.2 研究對象 文章納入參與體育鍛煉的大學生,對其種族、國籍、健康狀況、運動類型不限。
1.1.3 干預措施 試驗組采用體育鍛煉后的試驗數據,對照組采用日常護理或不進行任何措施的實驗數據
1.1.4 結局指標 ① 焦慮癥狀、抑郁癥狀評價量表得分,如STAI、BDI、POMS等
1.1.5 排除標準 ① 受試對象非大學生的人群;②試驗前后指標變化描述不清晰的文獻;③未完成試驗的灰色文獻;④無法獲得全文信息的會議摘要和綜述研究。
2.2 檢索策略
人工結合計算機檢索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JSTOR、EBSCO、PubMed數據庫,搜集關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隨機試驗類文獻,檢索時限均從建庫至2020年12月。體育鍛煉的關鍵詞包括:exercise*、Physical Activity* 、Physical Exercise* 、 Acute Exercise*、Isometric Exercise* 、Aerobic Exercise*、Exercise Training*等;主觀幸福感的關鍵詞主要包括:SubjectiveWell-Bing、SWB、happiness、depression*、life satisfaction*、sleep quality*等;大學生的詞匯包括:college students、university students等。
2.3 文獻篩選和資料提取
兩名研究人員按照納入和排除標準,對檢索后的文獻標題和摘要獨立的進行初篩,并且對初篩過后的文章進行全文通讀的二次篩選。如果意見不統一,由小組共同商議解決。一名研究者根據預先設計好的資料提取表進行文獻資料的提取,另一名則對資料表復核。
2.4 研究質量評估
納入文獻的質量評估有兩名研究人員單獨的進行。采用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 6.1.0(Akl et al.,2019)提供的偏倚分析評估工具來進行質量的評估。
2.5統計學分析
使用Stata12.0軟件的對所納入文獻的主觀幸福感相關指標進行Meta分析。因本研究所納入的測量指標均為連續型變量,但是是不同測量工具測量的同一指標,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用標準均數差(SMD)作為效應量指標。在研究中往往會因為納入的樣本量太少會導致I2的檢驗效應降低,故可通過觀察卡方檢驗的P值來判斷,即P≤0.1表示存在異質性。
3 研究結果
3.1 文獻檢索結果
經過各大數據庫的檢索,得到1148篇與本研究密切相關的文獻,并導入到文獻管理器去除重復文獻,共收錄,初步閱讀文獻題目和摘要篩選出140篇文獻進行進一步的仔細閱讀,經過閱讀全文,排除不符合研究條件、數據問題較為嚴重的文獻,最終納入的合格RCT文獻為7篇。
3.2異質性檢驗
共納入9篇文獻。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體育鍛煉對可以明顯減輕大學生的焦慮、抑郁感。焦慮癥狀[SMD=-0.795 95%(-1.258,-0.331) ]。與對照組相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進行異質性檢驗Q=49.71,df=6,I2=87.9%且(P<0.001);抑郁癥狀[SMD=-814 95%(-1.185,-0.442) ]。與對照組相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進行異質性檢驗Q=52.62,df=8,I2=84.84%且(P<0.001)。I2>75%,表示存在較高的異質性,應選擇隨機效應模型進行 Meta 分析,并且需要探討異質性的來源。3.3 敏感性檢驗及偏倚性檢驗
為了探究異質性來源,首先對納入本研究7篇文獻的各項結局指標進行敏感性分析,可以看出所納入的文章質量較高,每篇的數值都在點的估計值內上下浮。
3.4 亞組分析和meta回歸分析
由于納入研究的量表使用、干預周期、干預頻率和時間均有不同,故需進行亞組分析來探討異質性的來源。區域根據實驗對象的來源國家不同進行分類,China、France、Iran、Turkey;體育鍛煉分為鍛煉時間、鍛煉周期以及鍛煉次數。鍛煉頻率指的是個體每周參與鍛煉的次數。(Justy et al.,2006)研究發現每周鍛煉達到3次以上所取得的健身效果明顯好于3次以下的對象。鍛煉周期指的是實驗進行的時間。以往研究認為干預周期控制在12周以內達到的效果是最好的。(Brown et al.,2013)給出的建議是12周以內的干預周期可以有效降低實驗對象的抑郁癥狀。鍛煉時間也不是說越久越好,針對不同的人群有不一樣的標準。(Berger & Motl,2000)研究發現,20—30min的干預時間可以明顯改善實驗對象的情緒,使其及積極樂觀起來。在以上前人對體育鍛煉時間、次數、周期的研究基礎上結合納入文獻的特征,本研究將鍛煉時間劃分為moderate:45—60min;long:>60min。鍛煉次數:less:<3次;medium:=3次;more:>3次。鍛煉周期:little:<9周;middle:9—12周;big:>12周。
亞組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進行9到12周的,每周三次,且每次不少于45分鐘體育鍛煉對其主觀幸福感的改善效果最好。
通過meta回歸分析發現干預周期、頻率以及國家和量表均不是異質性來源的原因(P>0.05),但是由于納入文獻的干預時間均大于30min,且干預方式大多為有氧運動,故無法對其進行meta回歸分析,因此推斷干預時間和方式有可能是異質性的主要來源。
4 討論
大量實驗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可以明顯改善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本文通過meta分析,探討了體育鍛煉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評價體育鍛煉對主觀幸福感干預效果的結局指標很多,例如(Diener & Ed,1984)將主觀幸福感分為消極情緒、積極情緒和認知評估(如生活滿意度),但是在搜索文獻的時候發現關于體育鍛煉改善大學生積極情緒和生活滿意度的實驗文獻較少,故使用消極情緒方面的焦慮和抑郁癥狀來代表該群體的主觀幸福感。雖然說消極情緒代表的僅僅是主觀幸福感的一部分,但是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消除消極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更有利于自身未來的美好發展。(Wang et al.,2019)為探討不同運動形式對大學生消極情緒的影響,將多名分為健美操組、籃球組和乒乓球組,經過三個月的體育鍛煉,發現三項運動不同程度的降低了參與者的抑郁和焦慮狀況。更強的體育鍛煉活動調節了學生的大腦中樞神經系統,降低焦慮抑郁感,從而變得更快樂、幸福。作為當今社會上盛行的運動,普拉提旨在通過神經控制肌肉的技術改善運動者的姿勢,提升運動控制力(Suárez-Iglesias et al.,2019)。當然普拉提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效果也是顯著的。(Saltan & Ankaral?,2021)將大學生隨機分配到普拉提組和對照組,經過為期三個月的運動干預,與對照組相比,普拉提組的大學生抑郁狀況明顯改善(P<0.05),并且學生學習的精神狀態明顯好于實驗前。
這是關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影響效果的meta分析。納入了大量有關大學生人群的表示主觀幸福感的指標以及相應的隨機對照試驗。這篇綜述有三個主要的局限性。首先,所納入的指標僅有抑郁和焦慮等表示消極情緒方面的,其他有關積極情緒、生活滿意度等指標由于文獻過少無法納入研究。其次,在探究異質性來源方面,由于所納文獻采取的實驗干預時間均大于30min,且干預方式多為有氧鍛煉,故無法進行亞組分析,進而推斷有可能是異質性的來源,當然這需要后期研究者進行更為詳盡的研究、解讀。最后,每個研究所采用的測試量表均為受試者主觀判斷來填寫的,所以數據的來源較為主觀,建議未來的研究采用更為客觀的測評方法。
參考文獻:
[1]A,M. C.,& B,S. J. (2019).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cognitive computing. Cognitive Systems Research,56,151-158.
[2]Akl,E. A.,Altman,D. G.,Aluko,P.,Askie,L. M.,& Young,C. (2019). 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
[3]Anye,E. T.,Gallien,T. L.,Bian,H.,& Moulton,M. (201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iritual Well-Being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J of Ach,61(7),41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