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芳
摘要:中學生是中國未來的希望,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滲透德育環保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地理要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并將所學的內容運用到生活中去,如何挖掘地理初中教材中有關環保德育教育的內容,探討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德育環保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綜合地理素養,本文在初中地理《中國的水資源》一課教學環節中進行環保德育教育滲透,呼吁同學們保護水資源和節約用水。
關鍵詞:水資源 環保 德育
《中國的水資源》為湘教版初中八年級地理內容,本節課主要通過讓學生了解我國有限的水資源現狀,探討我國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對策;繼續培養學生使用地圖和相關圖表、材料及利用所學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利用身邊地理素材使學生深化認識水資源的重要性,從而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并從自己的實際生活出發,節約用水,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
一、課前備課,尋找滲透環保德育的素材
課前,我布置學生課前調查中國水資源的現狀,包括資源的時間和空間分布狀況。同時本人上網尋找一些地區水資源短缺和水資源污染的小視頻,供學生觀看。通過課前播放有關水污染,農田污染,還有不合理排放導致空氣污染,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的錄像,讓同學們在逼真的鏡頭中感受到環境的變化。通過黃土高原水資源短缺的視頻,可以讓同學們了解到我們國家竟有這么缺水的地方,作為祖國溫暖大家庭的一員,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從而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二、課中,利用地理教材內容滲透環保德育
1.學生小組合作展示中國水資源時間和空間分布不均。
小組同學通過課前調查的數據展示中國降水空間具有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的特點,降水時間主要集中在夏季,從而展開討論,如何解決我國水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學生通過預習課文,講到國家跨流域調水和修水庫等措施。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問,我們南方地區是否也有缺水的煩惱呢?你知道嗎?由于降水的季節性變化,我們南方的某些農村在少雨季節也出現了嚴重的干旱,造成農作物的減產。在某些地方由于水污染嚴重,甚至“守著大江沒水喝”,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從自身做起,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2.全員全校調查水資源現狀,挖掘環保德育教育內容
在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計算人均水資源量,了解中國與全世界、全國的差距,得出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總量大,人均資源不足的國家,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水資源的短缺正在影響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緊接著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對學校用水現狀進行參觀調查,使全班學生直觀地看到:在我們的身邊存在著許多浪費水資源的現象,例如學校水龍頭滴漏沒有及時更換的現象,食堂幾個大桶中扔掉的剩飯和剩菜,還有校運會結束后操場剩下的很多無人認領未喝完的水被扔到垃圾桶等。這些畫面都讓學生的思想受到震動,在此基礎上,老師進-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被丟棄的礦泉水與浪費水資源的關系,通過分析全班同學認識到:一個垃圾桶里面大概有14-20瓶未喝完的礦泉水,每瓶礦泉水500毫升,,我們學校垃圾桶共計50余個,這樣算下來,我們舉辦一次校運會浪費的水資源達到20000多毫升,這還只是一次活動的數量,學校幾乎每周每個年級都有舉辦活動,每次舉辦活動免不了要準備礦泉水,或者會讓學生自己帶水杯喝水,有些低齡段的孩子在校用水嬉戲打鬧造成的水浪費等。這些觸目驚心的畫面和數據,便是最好的教育素材。我進一步引導:同學們,這些水找不到主人了,它們就只能被丟棄到垃圾桶了嗎?我們有沒有辦法把它們用出價值呢?同學們回答說,可以用來澆花,可以用來拖地……那我們開始行動吧,同學們開始從垃圾桶里面把礦泉水瓶取出,和其他垃圾分開,把水倒出來,把礦泉水瓶放到另外一個袋子。孩子們一邊弄一邊露出為難的表情,這瓶水還剩一半,好浪費啊,另外一個孩子說這瓶只喝了一口……
給垃圾分類了以后,孩子們便有的開始拖地,有的跑去給花澆水,有些水保留著下次用。我又進一步提出,那我們以后搞活動有沒有辦法避免水資源浪費呢?同學們紛紛回答,可以在看比賽的時候把水帶上,水不離身;可以在瓶子上做記號;收拾垃圾的東西可以尋找礦泉水主人,實在找不到再處理瓶水……
同學們,大家設想一下,如果今天我們沒有處理,那會有什么后果?搬垃圾的同學會非常辛苦,一路上還有可能壞袋子,因為水太重了。這些礦泉水瓶因為沒有分類而被浪費……
由此可見,在生活中不浪費,做好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會給我們的社會節省很多資源,在我國西北,有多少人沒水喝,十天半個月才能洗一次澡。我們中國的水資源分配不均,能利用的淡水資源也十分有限,我們要在我們生活中時時節約水資源,愛護水資源。
三、課后宣傳,強化教育效果
學校可以把環保宣傳教育作為環保教育的切入口,如在學校里面設立環保教育宣傳欄,校門口派發環保宣傳報,舉行4月23地球日5月6世界日環保手抄報制作大賽,從而使學生在關注環境的過程中,樹立科學的思想,豐富課余生活。
此外我們還可以把主題班會作為開展環保教育的重要切入口,實行多樣的班會形式,如詩歌,故事小品,歌曲知識競賽等,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增加了趣味性,從生活小處入手,潛移默化對學生進行德育環保教育,包括班級的衛生管理制度,我們也可以把班級科學用水作為班級文明班評比的重要指標,從而激發學生自動保護水資源的責任。
在德育教育的滲透中,我們要避免過多的理論講解,而應在生活實踐中去讓學生看到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以學校為主陣地,帶領學生走好環保之路,讓保護環境,在每一位學生中生根發芽,從而創造美好的未來是我們每一位老師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