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摘要:素質教育要求學生綜合發展、全面發展,但是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不到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習主觀意識不強等問題都亟待解決。因此,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給學生營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貫徹落實到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生動的學習體驗,進而提升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為學生初中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教學;應用題;有效策略
前言:數學學習是不斷積累經驗的過程,積累了經驗,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歸納、總結,才能形成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使前后習得的數學知識融會貫通。應用題是小學數學中的重點題型,雖然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解答應用題的方法和經驗,但在實際做題的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己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歸納、總結解決應用題的方法技巧,建立起解答應用題的知識體系。
一、小學應用題教學的重要性
1.逐步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
應用題的題面中會給出一些已知條件,學生需要做的是根據這些已知條件分析其中的數量關系,然后運用自身所掌握的基礎數學知識,也就是數學語言來一步步計算答案。而在小學的數學應用題中,不僅包含小學所學數學知識,同時也包含學生所學的一些基礎知識,而學生要解答應用題就需要在自己的記憶中翻找這些知識,然后將其有效運用。那么學生在解答和學習應用題的過程中也會加深對這些基礎數學知識的記憶,同時也會借助應用題對相關知識有深層次的理解,進而幫助學生夯實基礎。
2.培育學生的數學思維素養
小學數學應用題可以說是整個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最難的一部分,其難度不僅表現在所涉及知識的深度上,也表現在其所需的解題思維上,小學應用題中會出現需要兩步或者兩步以上運算進行解答的復合應用題,這些題目就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略高的要求,所以要實現小學數學應用題的高效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在應用題教學中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
3.促進學生的實踐應用素養提升
數學應用題是學生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連接的一個紐帶,應用題練習的過程就是學生利用所掌握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數學知識本身就存在與學生生活的點點滴滴,而數學知識的學習本質也是最終要作用于生活中。而應用題教學則像是給學生打開一扇窗,讓學生可以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進而發現生活的奧妙,視野和思路的拓寬都有助于提升和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二、小學應用題教學的有效策略
1.逐步引導學生掌握應用題的閱讀技巧
教師在對小學學生開展應用題教學時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什么是以人為本?就是一切教育都要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主,滿足新時期學生的學習要求。所以在應用題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閱讀技巧,小學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教師只需要適當的引導和示范,幫助學生掌握應用題閱讀技巧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因閱讀紕漏而出現解題錯誤的情況。比如∶"大約從一萬年前開始,青藏高原平均每年上升約7/100m,按照這個速度,50年它能長高多少米?100年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先明確理解題目問題,也就是50年青藏高原能長高多少米?100年青藏高原能長高過少米?這是連個并列的問題,有了50、100這兩個量,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對題目中其他的數量進行閱讀分析,首先一萬年是一個迷惑數字,對于解題沒有作用,要摒棄,那么就剩下"平均每年上升約7/100m"這一個數據,經過這樣的閱讀分析,學生可以清晰的列出7/100*50和7/100*100的算式,來對應用題做出解答。
2.加強實例的訓練
練習在精不在多,因此,數學教師要注意選擇典型的練習題,進行多樣化的變化,讓學生進行練習,徹底掌握解題技巧。比如這樣一道應用題:一個書包是一雙襪子的價格的7倍,兩者的價格差為72元,那么書包和襪子的價格分別是多少呢?對于這道典型應用題,教師可以對其進行變化,如將價格倍數變為8倍,或者改變價格差值的數值,再進行計算。對典型應用題進行變形訓練,其核心考查內容并沒有發生改變,學生可以迅速掌握同類型應用題,達到對其的熟練掌握,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水平。
3.提升學生的應用題分析能力
不同于簡單的計算題,應用題的本質目的就是為了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在給出的一些條件當中,學生應該對其認真的篩選,才可以選擇最為關鍵的解題點,從而找到問題的突破口,提升自己的做題速度。然而在具體的解題過程當中,對于不同的題型,學生之間的把握程度有相當大的差異。比如對一些假設分析題目時,一些學習較好的學生對題目當中的隱含內容可以進行準確的把握,對于題目的關鍵也能理解,但是那些較差的學生就無法做到這一點。因此,教師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分析數學應用題的能力方面,在條件和問題當中尋找那些最有力的解決依據。這樣學生才可以更好地掌握題目中所包含的意思,對于已知條件和一些隱含的條件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了解,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在教學當中,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提高觀察和思維能力,訓練學生分析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思維,并且建立較為抽象的數學模型。
三、結語
綜上所述,重視應用題教學過程中基礎知識之間的鏈接教學、引導學生掌握應用題閱讀技巧、積極鼓勵學生對應用題中出現的知識進行遷移應用,同時也要借助情境教學、分層教學、合作學習等新型教學方法來實現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促進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質量的提升。小學數學的應用題當中,很大一部分的題型都來自日常生活,而同時數學知識存在著一定的抽象性,這是數學知識對于生活的特殊體現。所以,當教師在對應用題進行教學時,不僅需要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進行進一步的提高,還需要通過正確的方法讓學生理解題目當中所包含的生活概念。這是因為在未來數學應用題的發展過程當中,其題目的設計對于生活和時代會更加貼近。
參考文獻:
[1]陳群.淺議小學應用題教學[J].讀書文摘,2016(11):200.
[2]夏紅.淺談小學應用題教學[J].讀與寫,2019,16(25):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