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都面臨著很多的問題,也與桂林周氏面塑有著相似性,都可以與文創產品進行的融合,我們的課題研究建立在實踐基礎之上,我們重在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這不僅對于周氏面塑,還對其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也為整個社會文化藝術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桂林周氏面塑;文創產品;發展
一、周氏面塑的傳承與發展
過去的面塑,存放時間不長,容易出現發霉等情況,桂林周氏面塑傳承人周林澤還對面塑作品的原材料作出了改進,不僅有面粉、糯米粉、粟米粉,還添加了防腐劑、蜂蜜、三花酒、廣告顏料等材料,使揉好的面團不僅增加了光滑度、柔韌度,還能防裂、防塵、防潮、不變色不變形。改進了面塑的呈現形式和原材料后,創作符合新時代的題材成了周氏面塑的思考方向。很多古典小說里的人物和一些神話故事人物都非常適合制作面塑,于是周林澤翻閱《水滸傳》、《紅樓夢》、《劉三姐》等,通過了解故事背景和文字描述的人物性格特點及面部特征來創作,周氏面塑還會結合去桂林、宜州、百色等地特色的文化元素,并把有廣西文化元素的人物、紋樣運用在作品中。
為了讓年輕人了解和接受面塑文化,周林澤經常到各學校參加公益活動,義務教授面塑的歷史文化和制作方式,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
通過網絡,周林澤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面塑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收獲了幾十萬的粉絲。一些外國朋友看了視頻后聯系周林澤購買其作品,面塑的魅力也因此傳播到海外。
2019年底,周氏面塑被正式評為縣(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周林澤也成為周氏面塑的第四代傳承人。
二、文創產品需將周氏面塑文化內涵與創新形式融合
1.文化是內核
文創產品是依靠人民的智慧與技能,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文化資源、文化用品進行創造與提升的高附加值產品。據調研,多樣化、個性化文創產品和文化服務成為市場新寵兒,拉動文化消費。其中,以故宮博物院文創、敦煌博物館文創IP的品牌,以其鮮明的文化元素、獨特的創意風格和親民的生活適用性,滿足了人們多元化的文化消費需求,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起到重要作用。文創產品成為“網紅”,備受消費者青睞,也出現眾多跟風者:有的熱衷于玩噱頭貼標簽,有的一味注重新奇特,有的粗制濫造,凡此種種,忽視了本應有的“文化味兒”,良莠不齊。
2.融合發展
文創產品要結合周氏面塑自身的特性,在設計研發文創產品時,發揮周氏面塑的特性和優勢,要深挖面塑的文化內涵,利用周氏面塑的文化底蘊,把文化精髓創意設計到文化產品中,挖掘每個面塑作品背后獨特,以其為創作設計的靈感,將文化內涵與創新形式有效融合,這是文創產品注入新生命的關鍵,通過創作讓周氏面塑文創產品真正的“活”起來,亮起來。
三、傳播產品與服務
1.產品策略
目前主要產品是面塑傳播平臺的開發和運營,主要以周林澤為主導的周氏面塑文創產品。在未來的發展中主要以培養選拔新一代的面塑新秀為主導面塑文創產品與服務。
2.價格定位
第一,物態產品(私人訂制):主要定位在高檔價位。這部分群體在物質生活的消費上不會過多考慮物質條件較好,生活品質要求高。
第二,服務產品(直播、培訓):主要定位在低擋的價位方面。這部分大部分都是手機一族。通過開直播和錄制小視頻招攬客源培養用戶粘性。
3.促銷策略
(1)人員促銷:采用名人營銷為主。周林澤的周氏面塑文創產品的營銷。
(2)公關方面:2020年7月10日,參加桂林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本次活動主要以產品線上線下銷售為主,桂林市政府與桂林電視臺、天貓等多個平臺聯合幫扶各企業單位非遺項目推動自媒體引流。借此機會將面塑文化進行宣傳,銷售面塑作品,獲得更多社會關注度。
四、未來文創產品趨勢和前景
綜合國內的政策、市場的需求、投資盈利率等因素,文創產品的投資熱將會長期存在。文化產業是創新和科技含量較高的門類之一,這些也將成為文創產品未來發展的趨勢。
除此之外,文創衍生品、非遺產品等都要提高設計水平,同時加強外觀性、便利性、實用性、舒適感等,提升產品價值;另一方面,將會用更好的方式營銷,結合互聯網,同時注重產品營銷。
當然,除了結合新技術、新媒體、注重營銷方式外,未來還需豐富文化體驗形式和文化業態,提升文化資源利用層次,拓展文化產業發展空間。
五、總結
本次研究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之上,既有理論的基礎又有現實的依據,具有科
學性,通過課題組的努力,最終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有研究報告、論文等相關的內容。通過總結分析,得出了以下幾個結論:第一,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創產品融合是一個新的方向和趨勢,具有很大的空間和前景。第二,周氏面塑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具有時代的特色,其傳承不能夠再僅僅依靠傳統的方式方法,而是要與新的載體進行結合。(3)結合基于周氏面塑元素具象與抽象、藝術元素與文創產品形式的整合等設計方法,在進行地域性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同時,也能夠促使周氏面塑元素本身通過這種方式得到更好的保留和傳承。通過以周氏面塑元素為載體,探究文創產品設計方法,不僅可以周氏面塑的附加值、傳播力與影響力,更可以在產生深遠的經濟效益、文化效益和社會效益,有利于非遺文化的傳播。
參考文獻:
[1] 滕明勇.文創產品設計創新性整合思維的策略研究 [J]. 美術教育研究 ,2018(14):60.
[2] 周承君,何章強,袁詩群.文創產品設計[M].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2019: 3.
[3] 丁偉 . 文創設計新觀[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8:9.
[4] 張呤 . 基于“非遺”藝術特點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初探[J].中國商論,2017(13):134-137.
作者簡介:趙晶晶,1987-1,女,南寧理工學院講師、工藝美術師,滿族,吉林舒蘭人,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藝術。
【基金項目】2020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非遺傳承視域下桂林周氏面塑在文創產品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20KY58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