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梅
摘要:在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對于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然成為了教師的一項重要教育任務,而作文教學作為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該教學過程中對于小學生語言能力以及思維發展、文學視野等方面都將起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只有基于小學生的認知基礎以及年齡特點,結合當前小學作文中出現的問題,來制定合理的作文教學計劃,才能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與核心素養。本文章從核心素養視角出發,分析了小學作文教學優化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作文教學
引言:作文作為小學語文學科學習的一項關鍵部分,不僅在試卷占據著較大的分數比例,同時還反映著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但是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著教師認識不足或者作文教學方法不夠合理等問題,導致小學生作文教學效率以及學生作文能力無法獲得顯著提升。本文章主要基于以上幾個問題展開分析。
一、積累大量寫作素材,調動學生寫作興趣
小學階段的孩子在寫作過程當中往往存在著故事素材千篇一律、所傳遞的感情并不能打動讀者的問題,也就是說小學生的作文缺乏一定的深度和情感力量。造成這一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僅注重華麗詞藻的堆砌,并沒有將自身的情感帶入或者站在某一視角上基于實際生活中的故事,或自己的實際經歷來進行描述。這也就凸顯出了小學生對于實際生活的認知經驗不足,因此在寫作過程中往往會通過自己的編撰來完成一篇文章,這也就出現了內容空洞和膚淺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引導小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收集大量的寫作素材,基于身邊發生的事情進行記錄,并站在某一視角下,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夠使小學生在捕捉身邊有趣、溫暖、感動的故事和事物時,融入自身的思想和感悟,而這些素材和信息在作文中的應用都能夠使得作文結構和內容更加飽滿。無論是《貓》還是《少年閏土》,這些文章之所以生動有趣,并且能夠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收獲代入感,正是因為這些文章的故事題材來自于作者自身的感受與實際生活中的經歷。因此在收集寫作素材時,也可以從身邊的人物或者動物尋找素材,融入自心的想法和感受,使得文章更具溫度[i]。
二、加強口頭作文訓練,培養學生表達能力
在小學生的語文作文當中同樣還存在著邏輯結構問題,這是因為小學生在進行寫作之前并沒有組織語言,也并沒有以整體的視角來列出作文的框架。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口述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寫作的看法,其中主要包括作文主要框架、作文核心語言和故事架構等等,讓小學生用流暢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寫作想法。這樣一來不僅能夠使小學生在思考與表達的過程中獲得口語表達能力的鍛煉和提升,還能夠使小學生通過口述來明確自己的寫作方向以及寫作內容,而在口述的過程中也能夠發現寫作架構上所存在的問題,以此來優化作文水平,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步提升。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開放式的故事結尾來引導學生進行續寫,首先通過口述的方式來表達此后的故事內容以及故事發展方向,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想象力,以此來提升學生作文的創意度和趣味性。例如在學習《少年閏土》這一課文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以作者魯迅的角度和魯迅孩子的角度兩個方向出發,試想“迅哥”與閏土以及兩個孩子再次見面又是怎樣的場景?會發生怎樣的故事?通過學生口述來將他們的想象力充分調動起來,提升作文的深度。與此同時在進行作文課后評價時,也可以以口頭表述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從而在鍛煉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的同時,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
三、結合閱讀開展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方法
如果說寫作是學生知識儲備以及知識技能的輸出,那么閱讀就是學生大量文學知識的輸入,因此閱讀過程中所積累的大量語言知識是小學生寫作能力以及寫作水平的重要支撐。而教師要想保障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就要與閱讀教學充分融合起來,使小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以讀者或者文中某一角色,再或者是作者個人的角度來體會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傳遞,這樣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還能夠使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明確各類文章的寫作結構以及不同作者的寫作方式與寫作特點,通過不斷的汲取來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方法。例如《草叢的村落》這篇文章就以獨特的視角在讀者領會了大自然的奧妙與美好,同樣《少年閏土》這篇文章中作者對于閏土外貌的描寫更是生動形象,而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仿寫,能夠全面掌握各類文章的寫作技巧,以此來提升寫作水平。在此基礎上,在閱讀的過程中還能夠積累大量的優美詞句,這些都將成為提升作文質量的文學寶庫[2]。
四、薩引導學生修改作文,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要想從根本上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與寫作水平,就要使小學生意識到自身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作文的修改環節,使小學生在反復推敲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潤色,從而發現其中的疏漏和不足,以此來使小學生的語言能力能夠在無形之中獲得不同程度上的提升。而在修改環節當中,首先要引導學生檢查文章中的錯別字以及標點符號使用是否有誤,再從文章整體架構的視角來分析其中的邏輯條理是否清晰,是否存在重復或者矛盾的觀點內容。最后要著重分析文章中所用的寫作方法以及修辭手法,從而進行反復潤色。這樣一來,小學生就能夠在二次修改后顯著提升作文質量,要在修改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而在上述環節結束之后,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基于同一作文主題進行二次創作,而在寫作的過程中還要尤其注意已經更正的問題,以此來使小學生掌握有效、正確的寫作方法,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
結束語:總而言之,要想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就要明確小學生作文中普遍出現的問題,根據小學生的認知基礎以及學習能力來明確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相關因素,并通過引導式教學、結合閱讀、口述、修改等多種教學方式來促進小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使小學生找到正確的寫作方法,同時獲得核心素養的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郭紅萍.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作文教學策略[J].學周刊,2021(13):123-124.
[2]秦杰,劉金龍.核心素養視野下的小學作文教學研究[J].名師在線,2020(1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