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燕
內容提要:小學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科學知識、科學規律在不斷改善著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一門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學生卻不很喜歡,沒有興趣。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如何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主動探究,如何讓學生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何在科學教學中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我認為實驗探究是一個突破口。
關鍵字:灌輸式;創設情境;有序開展
小學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科學知識、科學規律在不斷改善著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一門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學生卻不很喜歡,沒有興趣。究其原因,是我們科學教育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為中心,以教師的講解和提問為主,這種學習策略完全違背了科學的含義和價值。“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只會使科學知識變得枯燥無味,錯過了學習科學的本質即科學精神的機會。
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如何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主動探究,如何讓學生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何在科學教學中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我認為實驗探究是一個突破口。科學課大部分知識是要求學生動手實驗去發現、理解、運用的,實驗是學科學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做實驗可以激發學生愛科學的情感,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發展學生的能力。那么,科學探究課到底該怎么上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考慮: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
對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來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給學生創設各種讓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其探究才能組織好學生開展有效的實驗探究.那么如何去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呢?我認為:結合教學內容,多元化的變通教學中引導環節,如講故事、變魔術、做游戲、猜謎語等,都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如 在《磁鐵有磁性》一課中,可以通過游戲創設學習情境的.上課時老師拿出一個“釣魚玩具”,請四位學生上講臺比賽“釣魚”,一下子學生都搶著上去了,學生的興趣都上來了.當四位學生完成“釣魚”比賽后,給學生拋出一個問題:為什么用“魚竿”能把“魚”掉上來呢?學生很快就在下面議論開了,有的說是魚鉤,有的說是磁鐵……,甚至有學生說拿來研究一下.學生們的探究興趣都被這個游戲激發了,這樣后面的實驗探究都能有效的開展了。再比如在三年級科學《金魚》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了金魚的外形、運動和吃食后,問:金魚魚鰓一分鐘開合幾次,金魚不斷地喝水,會脹破肚子嗎?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分析弄清其中的奧秘,并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通過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猜測.于是學生便對金魚如何呼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強烈的探究欲望。
二、選擇合適方法,引導實驗有序開展
實驗探究在小學科學課的學習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學生步入奇妙的科學殿堂;常常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學生的創新潛能.它對于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都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我們應該選擇合適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實驗探究,是最為重要的.。
1、有效性的引導
如在《磁鐵有磁性》一課中,探究哪些物體能被磁鐵吸引.教師應該提供充足的探究時間,是有效科學探究的保證.因為這個實驗的過程非常簡單,不需要太多的時間去指導,把時間留給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去發現問題,并通過交流,收獲知識.學生會得到成功的喜悅.
2、圍繞教學做實驗
實驗切忌毫無目的,隨心所欲。實驗的最終目的是為教學服務的,為的是在實驗中發現規律,理解規律,從而掌握規律,為實驗而實驗,沒有目的性,只會使學生浮于實驗過程與表面現象,不知道為什么做實驗,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3、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要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首先要明確觀察任務. 學生在觀察實驗時,如果教師不加指導或指導不明確,學生往往出現無目的、漫不經心地觀察的情況,他們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覺新奇或有強烈刺激的現象,而放過了實驗目的所要求觀察的主要內容。 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去幫助,所以,教師要提醒學生動用一切感覺器官去全面觀察。一是用眼,科學地看,時刻提醒學生注意用眼觀察每一個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細小的變化。二是用手摸、用耳聽、用鼻聞、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用嘴嘗、借用工具觀察等等。這就是科學地聽,科學地做,它能幫助學生更全面的感知事物。 當然在每個實驗中觀察也有側重,而且,并不是每個實驗都要、都可以用這些器官去觀察的。
其次,要做到實驗過程先后順序明了,實驗現象清晰明顯。在日常課堂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操作起著示范作用。教師應嚴格按實驗基本知識要求進行實驗操作,不僅要條理清晰,還要做到實驗現象明顯。實驗現象清晰可辨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得見,教師要想方設法增大演示實驗的可見度.如:投影放大、機械放大、自制可見度大的儀器進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同時,演示實驗不能先由教師做給學生看,再講給學生聽,使演示與講解脫節。這種作法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學生當作被動接收的“"倉庫”,完全沒有發揮出演示實驗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師要在演示的同時引導學生觀察,不斷啟發提問,讓學生分析、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實驗結論合情合理地被推導出來。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做實驗,如讓學生上前來讀數或動動手。
3、及時、客觀的對實驗進行評價
教師對實驗的評價不必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及時評價,同時注意評價的真實性。實驗評價對于學生一些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及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 教師的實驗評價可圍繞表達能力、觀察能力、設計實驗、方法創新的能力、團結協作、科學探究的能力等進行評價。
三、在實驗器材缺乏的農村學校,老師還可以領著學生自制實驗器材,提高實驗有效性。 師生自己動手設計、制作教具,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想象能力,活躍思維,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體味到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的基本方法。
總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科學老師,應努力是自己的課堂充滿樂趣,引導學生在快樂學習,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地提高科學質量,真正地實施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