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響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為了體現出分層教學的作用和意義,教師要了解分層教學的特點和概念。在分層教學當中所開展的一切教學活動都需要圍繞學生來進行,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在課堂當中教師需要建立不同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去制定教學計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基于此,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分層教學的意義,隨后從四個方面分析了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策略,以此來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分層教學;小學數學
引言:
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都存在著差異。現代小學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通過某些手段去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完成學習目標。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家庭因素等各個方面因素影響,學生各個方面能力、學習積極性、學習習慣等都存在一定的差異,部分學生不需要教師詳細講解就可以掌握教材內的基礎知識,而另外一部分學生需要通過教師反復講解才能掌握基礎知識,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一、分層教學的意義
首先可以利用分層教學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獲取知識的主要動力,學生需要對數學學科充滿興趣才有獲得優異成績的欲望,才能完成學習目標。分層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要求學生的學習目標比較明確。在課堂當中教師可以從興趣入手對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等環節進行分層。其次,保證所有學生在課堂當中都可以得到發展。每個層次的學生在課堂當中都需要得到發展,但是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在課堂當中教師很難保證每位學生都有所收獲。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使得所有學生可以得到綜合發展。再次,有助于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在一般情況下,多數教師只靠一張考試卷對學生進行整體評價,這給大多數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并且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用分層教學法對學生進行評可以使更多的學生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
二、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策略
(一)劃分不同學習層次
在教學當中教師可以清晰地發現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積極性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如果依然使用一刀切教學方式很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甚至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分層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各個方面的能力進行了解。在課堂當中利用分層教學法對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去制定教學方案和教學目標。一般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學習熱情和邏輯思維等方面因素進行分層。
(二)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目標設定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在設定教學目標時需要對優等生的知識面進行拓展,重視中等生的基礎知識鞏固,提高后進生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采用目標分層的目的也是為了讓所有學生在課堂當中都能掌握基礎知識,獲得不同程度的收獲。比如說,《小數除法》本節課的基礎教學目標是了解小數除法的計算方式,通過生活情境提出小數除法在生活當中的具應用。在本節課教學當中教師可以把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需要在掌握基礎知識的范圍之外去探究小數除法在生活當中的具體應用并列舉出幾點。對于中等生來說他們需要學會運用小數除法去解決生活當中的簡單問題。對于后進生來說只要掌握正確的計算方式即可。
(三)作業分層
在作業設計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去選擇不同層次的作業,把傳統教學當中統一作業形式轉變成分層作業,允許學生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去選擇作業。作業的設計內容需要具有創新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比如說,二年級的學生乘法口訣背誦不流暢,教師可以在課下讓學生進行視頻打卡作業,鼓勵學生在一分鐘到二分鐘順利背誦九九乘法表,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學習自信。對于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來說在順利背誦九九乘法表之后可以每天花費八分鐘進行口算練習,對于口算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可以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練習口算,做好相應的學習記錄。除了基礎知識練習之外,教師還需要去擴展一些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四)對課后練習進行分層
課后練習可以體現出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掌握程度,及時發現學生學習當中的不足之處,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需要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去設計不同難度和類型的課后習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比如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在本節課當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去設計課后練習題,C層的學生在課后對基本概念和算法進行掌握,B層學生可以獨立完成教材的課后練習題,可以利用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去解決生活當中的難題。A層學生可以布置一些擴展性題目。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模式的實施主要為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充分地利用分層教學特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作業分層、教學內容分層等方式來開展分層教學,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楊朋娟.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2021.
[2]鄧關付.關于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明日,20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