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妹
摘要: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以實驗為主的重理性學科。而通過將實驗教學法引入實際的課堂教學,能夠針對學生所不擅長的知識和領域借助于實驗的方式讓學生更充分地理解知識。為此,教師要以實驗教學為出發點,將對學生的物理思維以及實際動手能力作為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幫助學生構建更加科學系統的物理知識體系,將物理教學課堂變得更加活躍。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前言: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以實驗為主的重理性學科。而通過將實驗教學法引入實際的課堂教學,能夠針對學生所不擅長的知識和領域借助于實驗的方式讓學生更充分地理解知識。與此同時,學生在不斷探究問題的過程中,也能夠從實驗中發現新結果,從失敗中總結出實驗探究的意義和價值。
一、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實際作用
實驗是物理學科存在的基礎同時也是對自然進行探究的學科,初中物理是學生接觸物理的入門以及啟蒙階段,初中生由于正處于青春期,對沒有接觸過的學科充滿了新鮮感、好奇感以及探究心理。這些內在因素都為學生進行物理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內在基礎。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學生要對實驗對象以及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進行觀察和記錄,在正確的步驟和數據中得到相應的實踐成果,這對于構建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嚴謹科學態度有極大的幫助作用,初中生的科學精神也能得以發展,并且物理的學習與實驗是息息相關的,學生想要進行高質量的物理學習就必須通過自己動手進行物理實驗,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這樣初中生的綜合能力以及物理核心素養都能得到發展,為初中生奠定良好的物理基礎知識,推動學生在后期的物理學習。
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創新對策
1.在教學過程中開展集體實驗
教師可以在集體實驗中展開創新合作,教師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展開實驗教學。學生可以將自己在實驗中遇到的疑惑或是難題系統地羅列出來,再結合小組成員的力量對難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展開創新性合作。
以滬科版八年級“流體壓強與流體速度的關系”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設計以下實驗:手握兩張紙讓紙成自由下垂且相對的狀態,然后在兩張紙的中間向下吹氣,觀察紙張是分開了還是靠得更近了?在進行這個物理實驗時教師可以令學生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每個人輪流拿起紙張進行一次實驗,當這名同學在做實驗時剩下的同學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并記錄下來,以此類推直到小組內的所有成員都進行了一次實驗,隨后再根據學生的優勢和特長進行細致的分類。有些通過筆記寫的詳細、有的同學數據生在實驗操作、實驗記錄以及實驗現象分析的作用。根據學生的實驗以及觀察會發現在對紙張中間吹氣后紙張沒有分開反而是更近了,紙張接觸到的東西只有空氣,那么在兩張紙的面積相等的情況下向中間靠攏是因為外面空氣向內的壓強比中間空氣向外的壓強更大而中間空氣的流動速度比外部空氣的流動速度要大,由此可以推斷出在流體中流速越大壓強越小。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對實驗的理解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當學生遇到這些問題時可以令學生進行集體討論,讓學生通過小組學習和合作解決在實驗中遇到的共性難題,若是通過小組交流也無法解決的問題學生可以和教師進行討論。
2.結合教材實驗拓展學習
結合當前物理教學進行分析,部分教師單純地將關注點放在正規實驗方面,卻對物理教材中的小實驗內容有所忽視。這種教育理念是錯誤的。教師應充分利用物理小實驗內容,對正規實驗內容進行補充,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完整地認知實驗過程。教材中的物理小實驗,其取材簡單、方便,日常中的一些生活元素都可以在物理小實驗中進行運用。教師可以將學生動手完成物理小實驗的過程進行錄制,并將物理正規實驗步驟進行拆分,與物理小實驗進行對應,尋找其中的相同點,并將二者進行有機融合,以此凸顯出物理小實驗的教育價值。教師還可以將錄制后的物理小實驗內容進行編輯,并以獨立呈現的模式,將實驗過程進行分步驟呈現,確保實驗教學效果更加詳細、精準,以此形成體系化的物理小實驗資源,為后續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做好資源儲備。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小組內將自身的物理小實驗資源開發創新的方案進行探討,通過交流可以讓學生產生更豐富的思想火花,能夠激發學生的靈感,使學生產生更加豐富的物理實驗創新實驗想法,同時確保學生能夠通過物理實驗,調動物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3.理論聯系實際
物理來源于生活,更要到生活中去。物理知識不但與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與我們的科技緊緊相依,物理知識更與我們社會的進步不可分割。我們學習物理知識的目的,就是要為我們的生活更好地服務。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向學生傳授學以致用的思想,更要在平時一點一滴的教學教育過程中滲透學以致用的實例示范。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小組內將自身的物理小實驗資源開發創新的方案進行探討,通過交流可以讓學生產生更豐富的思想火花,能夠激發學生的靈感,使學生產生更加豐富的物理實驗創新實驗想法,同時確保學生能夠通過物理實驗,調動物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進行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知識點學習時,教師可以用“漏斗吹乒乓球”這個實驗,進行新課導入,利用問題“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時乒乓球不會下落”來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突出實驗的主體,分析并找出流速與壓強的關系。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與記憶,可以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主組織實驗“向自由下垂的兩張紙中間吹氣”,體驗并驗證實驗結論的正確性。再由學生舉例生活中的應用,例如飛機升力的產生,對這些現象加以分析,使剛學到的知識在實例中得以應用。課后還可以布置課后實驗,讓學生利用兩根吸管制作“人造噴泉”。這樣的課堂,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起點,利用各類實驗,在激趣與學習知識的同時,與學生的生活實驗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內化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升了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結合實驗教學來開展初中物理知識學習,既能夠拉近學生與學科知識的距離,也能夠引導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增長知識,拓寬視野,從而實現學生對于初中物理課堂的有效學習。積極探索物理實驗教學的創新和發展,進而實現學生物理知識與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祖會.初中物理實驗教學[J].數碼設計(上),2018(9):53.
[2]李紅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初探[J].新課程·中旬,2018(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