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紅 江宏強 陳秋羽
摘要:高校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根據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著引領性的主導作用。輔導員作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核心成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影響。本文對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進行了梳理,結合高校輔導員的具體工作經驗,對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體實踐進行詳細的闡述,以期為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具有一定價值的建議 [1]。
關鍵字:高校輔導員;高校輔導員;實踐與探索
引言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承擔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的功能,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的重要組成內容。高校輔導員作為思政教育陣地的主攻手,承擔著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職責,要充分利用好新時代的發展機遇,發揮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育人鑄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出合格的中國偉大復興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
1.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1.1 鮮明的意識形態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就表明了其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性、政治性。尤其是在新時代環境下,高校作為各種思想、文化交融的匯集地,是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工作的一線陣地。在全球化、網絡化的當下,意識形態領域復雜多變,思政教育充分發揮好維護國家意識形態的作用,以更昂揚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新時代的挑戰。
1.2新媒體的廣泛應用
新時代下一個重大改變就是主要傳播媒介發生改變,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在青年學生中擁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為了更好的傳播主流思想,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與新媒體平臺結合,開發利用網絡媒體平臺,通過新媒體平臺對青年學生施以影響力,讓主流思想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在學生群體中傳播[2]。
2.輔導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探索
2.1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高校輔導員只有不斷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養,學習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理論,才能成為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傳播者和教育者,為學生的學習成長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高校輔導員以高標準要求自己,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開辦思政教育課堂、班會為青年學生講授中國社會主義理論,提升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不僅要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工作,也要重視青年大學生對黨的忠誠,發展優秀青年大學生成為黨員,做好黨組織基層建設工作。
2.2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在新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與時代緊密結合,深入分析并結合新時代青年學生的特點,根據青年學生群體的特征,開展豐富多樣的特色教學活動,激發學生接受正確思想浪潮洗滌的渴望,不斷探索新穎的教學方式,由“單向灌輸”轉變為“雙向交流”,借助輕松快樂的教學氛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育德與育心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線上和線下相結合,不斷提升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講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核心價值觀,用先進的理論啟發學生、開導學生、引領學生,充分發揮出黨組織、團組織的教育效果,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協同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們主動接受正確思想的熱情,讓正確的思想內化于心,成為學生行為實踐的動力。
2.3搭建溝通橋梁
高校輔導員既要正確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嚴肅性,也要重視思政教育的親和性。思政工作根本是做人的工作,以學生為工作對象,圍繞學生、關心學生、服務學生,建立起與學生溝通的橋梁,重視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生活學習的實際情況,如果發現學生問題,積極主動與學生保持聯系,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做好對學生心理疏導工作,充分利用每次集體班會或其他集體活動,做好對集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可以通過單獨談心談話等方式對學生及時心理疏導,排解學生壓力,消除迷茫,幫助其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樹立理想想念,并鼓勵學生為之而奮斗;借助學生群體的溝通媒介,打入到學生群體中,深入了解學生,以心換心,便于開展更深層次的溝通交流;對學生重點關注的話題耐心分析解答,例如就業、擇業等方面,為學生普及相關的各方面政策。輔導員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學會站在學生角度,多聆聽學生的心聲,切實做好引領和教育工作,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學生對思政教育的認同和接受,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助推手,成為青年學生人生路的良師益友。
2.4發揮互聯網的積極作用
如今,網絡空間已經成為意識形態傳播的主要場所,成為話語權爭奪的關鍵陣地,使得主流思想傳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青年學生作為網絡的主要使用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緊跟時代的步調,做到學生在哪里,工作就要做到哪里。高校輔導員要及時調整輿論主戰場,把控好輿論主動權,對于學生重點關注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及時更新正確的思想教育觀念,闡明正確立場;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創新思政教育形式,提供短視頻、動漫等多元化精神食糧的供給,把控好思政話語權和影響力,面向青年學生的訴求,適應青年學生的參與方式,通過言傳身教加強對青年學生的引導力,提高思政教育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3]。
小結
高校作為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高校輔導員在思政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輔導員應以學生為中心,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強化思想政治素養;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吸引力;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借助互聯網的平臺,發揮互聯網的積極作用;讓思想政治教育內化于學生內心,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全方面育人、全過程育人,從而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英,李奇龍,劉黎明,饒先發.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工作室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與探索——以江西理工大學發哥輔導員工作室為例[J].綠色科技,2021,23(09):216-218.
[2] 申路瑤.淺析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及內容[J].作家天地,2021(28):179-180.
[3] 黃國燦.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與優化路徑[J].高校后勤研究,2022(01):55-57.
作者信息:高曉紅,女(1976.12),漢,湖北省紅安縣,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作信息:江宏強,男(1992.10),漢,湖北省宜昌市,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三作信息:陳秋羽,女(2002.4),漢,湖北省宜昌市,本科,專業:物理學(師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