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志江(湖北商貿學院)
引言:中國自2010年起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并在近期頒布了針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戰略的相關文件。從概念上來看,新能源汽車代表著借助于新型動力系統,絕對或者部分由新型能源驅動的汽車,按照相關發展規劃來看,其類型豐富,一般是指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和傳統汽車進行對比,新能源汽車具有耗能低、環保性強等優勢,它對環境存在較強的友好性、兼容性等特點。在國際能源市場陰晴不定、全球溫室效應加劇的背景下,我國在2020年9月聯合國大會上提出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并且隨著現今的各級城市霧霾天氣次數增多,空氣污染指數持續攀升,而新能源汽車的全面推廣,必然能夠降低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率,由此能夠有效地遏制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氣體排放,真正地減輕霧霾、酸雨等問題。而且,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能夠最大化地挖掘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的潛力,真正地彌補我國汽車創新行業的發展短板,為中國成功地轉變成汽車強國實現產業升級做鋪墊。對此,我們能夠間接性地看出新能源汽車對我國未來發展帶來的戰略性意義。從2015年之后,基于中央與地方補貼政策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行業得到迅速發展,政策推動對于產業的積極影響非常大,近些年隨著比亞迪、小鵬、蔚來、理想等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也在逐步擴大。不過2021年底,由于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改文等共同頒布的相關“通知”明確指出將對新能源汽車實施補貼退坡政策,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及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都會產生巨大的變化。補貼退坡是目前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那么關于這種趨勢會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消費帶來的影響,接下來我們會從退補影響和應對策略兩個方面展開探討。
前些年,由于新能源汽車熱度攀升,再加上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刺激,促使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欲望大增。一些學者認為:消費行為是影響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的一個關鍵要素,具體來說,需要通過基礎設施、宣傳層面、財政補貼等不同層面進行探究。而且一些學者也指出,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過程中,其購買意愿通常與其對環境認知能力的提升有關,所以國家需要利用媒體宣傳等方法逐步增強消費者對生態環保領域的認知,方可增強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實際意愿。對此,之前國家實施的雙重補貼政策對刺激新能源汽車消費行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不過由于2016年之后的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政策的落實,使人們逐漸意識到補貼退坡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那么消費者對這一政策的敏感度如何?是否會對其購買行為帶來影響呢?接下來我們通過調查問卷的方法對南京地區市場展開調查,然后通過數據整理統計分析消費者的消費意愿與政策補貼的內在關系,并且思考除了政策補貼因素之外,其它關聯政策與消費者購買行為、消費意愿的內在關系,以便于總結出一些應對政策。
結合此次調查,我們把問卷對應的相關問題劃分成三種:
基本信息、具體政策、消費因素。①基本信息。其一般代表著年齡、收入、學歷、購車預算等。它主要是針對消費者的購買能力等方面進行數據整理與研究,站在某一層面來看,學歷對分析新能源汽車的來源會帶來極大影響,購車預算通常會對新能源汽車的品牌、質量、配置等帶來極大影響。整理相關基本信息能夠對消費者群體進行針對性的分類,為挖掘其市場潛力提供數據支持。
②具體政策。當前市場上對新能源行業的相關政策分析是非??粗氐?,這也是影響市場消費行為的一個關鍵要素,它會對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帶來極大影響。其中,與搖號、限號、限行、優惠補貼等方面的政策相對比,其和行業的消費行為有著直接的相關性。
③消費因素。影響市場消費的因素比較復雜,不但涉及政策因素,而且也涉及新能源汽車獨有因素、家庭汽車規范化因素等。例如:充電樁的規范性、新能源汽車的油耗里程、行車的安全性及舒適性等。
通過調查問卷設計,筆者借助于矩陣研究,確定了5個選項,“完全同意、同意、一般、較不同意、完全不同意”等在調查問卷研究中,對應的分數分別為5、4、3、2、1,以便于在實際計算的過程中,能夠更加細致地分析調查群體的相關意見,然后對其實施數據統計分析。
2020年8月,收集調查問卷超過600份,均通過了信效度檢驗。本文以南京市存在新能源汽車消費意愿的群體為研究主體,在相關群體中隨機取樣,然后進行網絡調查,問卷的回收率為100%。
根據 表1能夠發現:市場消費意愿(新能源汽車、油電混合汽車、純燃料汽車)和政策的優惠補助(安全不同意、較不同意、一般、同意、安全同意)的數據-0.098之間存在負相關性,也就是說,隨著政策補貼數量增加,人們的消費意愿愈明顯。市場對相關政策的調動是非常敏感的,如果補貼數額減少,那么市場的消費意愿也會減少。這能夠看出由于優惠補貼退坡政策的全面實施,必然會使消費者更愿意選擇性價比較強的一般燃油型汽車,從而限制新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分析這兩者相關系數的擬合性,我們需要對其實施回歸方差研究。

表1 相關系數統計分析
根據表2中,人們的消費行為和政策補貼之間的方差分析能夠發現,離均差平均和是4.19,數字偏低,說明回歸檢驗具備較強的擬合性。從表3中的相關數據來看,我們把優惠補貼政策認定是自變量,把消費行為看作是自變量,那么對于95%的置信度來說,在對其實施回歸性檢驗,發現在這一置信檢驗背景下,上限-0.15和下限-0.02都存在明顯的負相關性特點。按照t統計數據-2.44的絕對值來看,其明顯超過2,由此可見,政策補貼這一影響因素對于市場消費行為帶來的貢獻是非常大的,是一個不容小覷的關鍵影響要素,P值(0.01)趨近于0,最終的檢驗結果存在顯著性特征。

表2 方差分析

表3 回歸分析
并且,根據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 一些國家補助政策進行分析,其中存在三個方面的影響要素,其分別包括:政府補貼車型政策、號牌指標搖號政策、限行政策,并對其實施相關性分析。
根據表4能夠發現:影響市場消費行為的一個關鍵因素是號牌指標是否容易獲得;不限行和優惠補貼政策之間的相關性是非常密切的,這能夠看出,不限行政策是影響市場消費的一個關鍵因子。新能源汽車的限行和號牌存在直接的相關性,對此,號牌的容易獲得和不限行之間的系數是0.71,這一結果是非常高的。所以,我們能夠看出號牌的容易獲得和不限行則是與優惠政策存在直接相關性的兩個關鍵要素。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因為國產新能源汽車的類型豐富,能夠供消費者選擇的范圍較為廣泛,所以,新能源汽車在補助車型表單-0.079中對市場消費行為帶來的影響是非常直接的,不過其影響程度明顯弱于號牌指標容易獲得、不限行等相關政策,也就是說,利用號牌指標獲得途徑的優化、相關車輛限行策略的優化等,能夠逐步增強市場消費行為。

表4 相關系數分析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來看,關于退坡政策的落實,新能源汽車的優惠力度持續下滑,截至2020年底,其補貼基本上完全退坡。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存在受傳統思想和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且燃料汽車具備更強穩定性等因素,而轉頭傾向于選擇購買常規性的燃料性汽車。由此來看,為了能夠在這一背景下讓新能源汽車獲得廣泛發展與推廣,則需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思考具體的應對策略。
關于補貼政策退坡等因素的影響,站在企業生產方、銷售方等角度來看,必將迎來一次全新的市場洗牌,這對于其市場定價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通過以上研究能夠發現,號牌指標的容易獲得程度、不限行政策等都會對廣大消費者帶來極其關鍵的影響。所以,若要真正地滿足市場上的一些剛需的消費需求,則需要考慮發放免費專用牌照,持續性地實施不限行政策等,方可真正地削弱退坡政策對市場消費需求等造成的消極影響。
結合南京市上牌流程等變化因素進行分析,除了需要配置固定車位之外,還需要具備長期居住資格,擁有安裝充電樁等條件,上牌政策步驟的精簡化能夠確保一些無效需求的縮減,能夠讓一些真正存在硬性需求的客戶順利地購買新能源汽車。
關于補貼政策退坡之后的市場消費行為來說,從政策角度來看,則需要注重基礎設施建設,這也是促進新能源汽車得以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扶持政策,方可真正地提高這一類汽車的市場口碑。并且,關于后期服務方面的保障方面,則需要從維護消費者正當權益層面提供完善的保障,確保售后服務政策更加規范與有序,真正地增強市場的消費意愿。
地方政府需要持續性地調整與新能源汽車政策性扶持的相關制度,加強公共政策的績效評估編制、落實等,持續性地彰顯出市場自主調節等功能,當然,在此期間,政府必須要強調績效評價的規范性、專業性,廣泛地整合各方主體的相關意見,激發企業研發的內在動力,方可真正地實現新能源汽車在生產、銷售、行駛等各個過程中的全面監管,保障市場環境更加有序與規范。通過預測,在未來的5-10年中,新能源產業能夠在各方力量的推動下,實現一個爆發式的發展。
總而言之,新能源汽車屬于國家實施經濟戰略性發展的一個支柱性產業。在當前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能源汽車這一概念多次被強調,例如:研發新一代的新能源信息技術、配置高端設備、刺激汽車消費等,這能夠間接性地說明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是非常看重的,希望能夠盡快創建一個能夠刺激該行業消費的產業鏈條,確保其逐步彰顯出一定的規模效應,為促進整個行業的繁榮發展帶來支持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