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明
摘要:課堂是組織教育活動,落實各項教育目標的主要場所,所以課堂活動的效率與質量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新課改深入推進的前提下,對于初中歷史教學的要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就需要教師及時對以往比較陳舊的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同時,在初三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準確認識當前課堂教學中比較突出的問題,理解歷史課程的內容與特點,并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具體的教學方法,從而逐步改變低效教學的現狀,構建歷史高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歷史;創新
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實效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應該先對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有一定了解,然后再學習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具體內容,在掌握教材內容之后,學生應產生自己對于某些問題的態度和想法,這樣有利于在歷史課堂上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同時,學生還應學會正確看待歷史人物以及歷史事件,通過對歷史的了解,培養良好的言行習慣,養成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并且能在真正意義上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不斷約束自己,要求自己。
一、走進教育過程,了解師生情況
學生對歷史的認知存在偏差。歷史知識涉及到的內容十分豐富,時間跨度較大,且內容比較瑣碎,所以導致部分學生難以對歷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此外,還有不少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認識停留在只需要看一看,背一背的觀念上,無需進行思考和分析。這使得學生即便投入了不少的時間,但依然收效甚微。
教師教學活動的準備范圍比較狹隘。部分教師割裂了歷史知識之間的聯系,在教學中所關注的僅僅是一節課的內容,而除此之外的準備工作則并不充分。同時,還有教師將教學活動局限于教材內容,從而導致學生的知識積累比較薄弱。
教師對學生缺乏了解。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僅僅會從自己的觀點出發設計教學方案,而對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則沒有充分的了解,對學生認知能力的把握不到位,這導致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需求不相符,甚至會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
教學過程的優化不足。盡管新課標一直在強調調整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創新并不充分。受此影響,學生的作用在課堂中無法得到有效地發揮,課堂環境也十分壓抑,從而難以使學生真正理解歷史知識的內涵。
對教學資源的利用不足。在現階段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能夠接觸到的教學資源十分豐富。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這導致教師沒有利用恰當的方法將教學資源融入教學活動。這不但導致學習方式比較枯燥和單一,而且影響了學生知識視野的拓展。
二、借助教學資源,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
運用現代科技,優化課堂氛圍。新課改影響到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而其中一個十分突出的表現,就是更加關注教育活動的現代化,提倡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手段融入于教學活動當中。不難理解,信息技術是一種綜合性的媒介,融合了聲音、圖片、影像等多種要素,所以能夠對相關的教學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處理。
組織自主探究,提升學習能力。在認知學習理論當中,強調外界的刺激不能直接使學生產生認識,而是需要使人與外界刺激產生相互作用。所以在實施教學活動時,需要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為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這種學習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接受式”學習的弊端,使學生從以往的“要我學”轉變為主動學習。
自主學習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而提問無疑是最直接的方法。以《文藝復興運動》為例,為了給學生的學習活動一定的線索,我提出了以下問題:(1)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為什么文藝復興運動會興起于意大利?(2)文藝復興的主要內容與核心是什么?(3)文藝復興有哪些標志性的人物?其主要作品分別是什么?(4)文藝復興的影響有哪些?為了真正將課堂交給學生,我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時間,以此來使學生探索問題分析與解決的方法。
立足教材內容,拓展歷史知識。初中是學生綜合素養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在初中獲得的歷史知識,有利于使其從中汲取智慧,從而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需要將歷史知識相關的資料作為思想教育的素材。為此,教師需要以教材為基礎對歷史知識進行拓展。同時,還需要利用相關知識設計豐富的教育活動。這樣一來,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學生的學習,從而提升教學實效。
借助思維導圖,構建知識網絡。在以往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割裂歷史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一般來說,歷史教材的不同單元、框目之間往往都會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運用思維導圖,有利于構建起完善的歷史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形成更加完整的歷史觀念。
構建高效課堂是新時期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任務。為了有效落實這一任務,需要有意識地調整教學觀念,完善教學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教學是一種動態的活動,所以教師應該遵循“教無定法”的原則,隨著教學情況的變化及時對教學策略加以改進,以此來彌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逐步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在初三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準確認識當前課堂教學中比較突出的問題,理解歷史課程的內容與特點,并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具體的教學方法,從而逐步改變低效教學的現狀,構建歷史高效課堂。
總之,歷史課是初中階段的重要課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引入新理念,改進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實效性,讓每個學生都能理解課堂中的知識,讓學生在了解歷史的基礎上不斷進步,從而提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韓景玉,丁宇.啟發式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2):104-105.
[2]崔勇,董莉.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