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宇
關鍵詞:巴金;長篇小說;《家》;作品賞析
引言
在巴金先生的長篇小說《家》當中,通過主人公的視角為我們展示了封建禮教束縛之下那種家庭的壓迫,以及主人公不堪重壓,不斷和封建制度進行抗爭的故事。這部作品通過對愛情故事的描寫作為主線,向讀者展示了高家作為盛極一時的封建家庭由興盛走向沒落的無奈與可惜,但同時又給人以充滿希望的思想感情。
一、核心思想
在長篇小說《家》當中,巴金先生通過對封建家庭制度的描寫來體現對封建社會制度的批判。在小說當中,巴金先生將封建家庭描寫為一種黑暗又專制的王國,在這種暗無天日的王國之中,家庭中的長輩,如高老太爺等人便是這封建王國中的統治者,通過家與國之間的關系,借用對家庭的封建批判實現了對中國封建社會的批判[1]。在小說中,作者不斷強調家庭中的父子等級觀念,實際上是對封建社會人與人社會地位不平等的一種抨擊。通過其作品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封建制度下的國是巴金先生筆下擴大了的家的概念,而巴金先生所描寫的高家也正是封建國家的一個縮影。在專制的封建家庭當中,每個人的思想都受到嚴重的制約,個性的發展受到阻礙。因此,巴金先生在《家》當中對這種現象深惡痛絕,因而對封建制度的批判成為《家》的核心思想。
二、以生動的人物形象反映社會沖突
《家》這篇長篇小說通過封建大家庭的描繪,諷刺了封建社會制度之下人性的扭曲和社會的黑暗。小說當中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各異,階級矛盾對立鮮明,在封建禮教制度下家族中的一批“叛逆者”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新年,沖破家庭觀念的束縛,積極尋找著新的信仰。筆者認為小說中最為主要的決定性人物有以下幾位:
(一)高老太爺
高老太爺是小說《家》中的封建家長,在家庭中擁有最高的地位。高老太爺最初是通過小說中覺慧的視角來進行描寫的。通過覺慧對高老太爺的心理認識,高老太爺給人以一種受人敬畏的同時,身體也羸弱不堪的形象。在高家這個封建家庭當中,高老太爺作為這個家庭中最高的封建統治者,對自己的絕對權利擁有相當程度的認可[2]。巴金先生通過對高老太爺的客觀描寫,實際是通過高老太爺作為封建勢力的代表,諷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不公。在高老太爺的思想意識中,家中子女的婚事一定要有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這也就導致了高家的長孫覺新最終無法與其自由戀愛的姑娘梅芬最終結婚,而是選擇了遵從父親的命令,導致梅芬一生都活在懊悔之中,最終飲恨而亡。
小說中通過高老太爺對幾個孩子包辦婚姻的描寫,客觀反映了封建制度下對人權的壓迫,通過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應也反映了包辦婚姻這種封建思想對于人們的迫害有多么的嚴重。
另外,高老太爺的封建家長制除了體現在包辦婚姻方面,還體現在對家庭控制的方方面面。比如,對覺新工作選擇的強迫,迫使其去商業公司上班;在反對軍閥的浪潮中,高老太爺又阻止覺慧參與到這種抗爭活動之中;在眾目睽睽之下對克安大打出手……這方方面面都體現出了封建家長制的腐朽氣味。
然而,巴金先生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作為父母的,無論做什么,出發點都是對子女的關愛,只是因為受到的思想影響不同,才導致了行為上的偏差。因此,巴金先生在塑造高老太爺形象時,也展示了高老太爺開明的一面,比如送兒子克定去日本留學,學成歸國之后從事律師行業;將孫子輩的兄弟三人送入新式學堂,學習新文化,新思想。并在自己彌留之際,同意覺民退掉封建家長制的包辦婚姻。通過這一正一反兩方面的描寫,不但抨擊了封建制度還將高老太爺的人物形象塑造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使其形象更加鮮活。
(二)覺新
在小說中,覺新是高家的長房長孫,但同時也是最為悲劇的一個人物形象。覺新是這篇小說中十分重要的一個人物。作為長房長孫,覺新性格方面早熟但是卻又軟弱。受過新的思想教育,也經歷了五四學潮,對于封建制度的毒害也是十分清楚,但是卻又由于性格的懦弱從不敢頂撞長輩,總是選擇逆來順受。受制于長房長孫的身份,覺新不得不時刻在方方面面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時刻注意協調與其他幾房之間的關系,從而導致覺新少年老成。覺新在這個家庭中經歷了一系列的悲劇,從表面上看他在家庭中犧牲了最多,實際上他的每一次犧牲也都是犧牲了身邊的人作為代價[3]。作為處在新舊制度交替時代的覺新,矛盾的社會環境也就造就了他在思想上形成了矛盾的人格。
(三)覺慧
作為小說中的主人公,小說中的許多事件都與覺慧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系,并且多數都是從覺慧的視角來進行描寫。作為與覺民同樣受過新式教育的覺慧,在思想上是以為真正的進步青年。從矛盾的塑造方面,覺慧似乎總是站在這個家庭的對立面[4]。比如因為參加學生運動而被高老太爺關禁閉,不受封建等級制度的影響大膽向鳴鳳表達愛意,與同學創辦新文化刊物,直言不諱指出家庭中的封建腐朽思想等。通過覺慧的大膽反抗,為這個黑暗封建制度下的大家庭帶來了一絲光明。然而巴金先生的高明之處就在于對人物形象刻畫的高明,在描寫高老太爺不近人情的封建思想之后,也表達了高老太爺的溫情一面。對于覺慧的描寫,亦是如此。由于覺慧生長于這樣的封建家庭,雖然思想上具有一定的進步性,但是多少還是帶有一些封建氣息,這表現在對鳴鳳的態度上。
三、結束語
巴金先生在《家》這部長篇小說中通過對七十多位人物的描繪構建起了這個龐大的封建家族,并且通過性格和思想各不相同的人物生活在一個屋檐下,所產生的價值觀的沖突和碰撞使得小說更具有觀賞性。而通過這些矛盾的描寫,使讀者的心始終被其牽動,總是讓人感覺絕望的時候,又給人以一絲希望。
參考文獻:
[1]韓濟陽. 關于巴金小說《家》的賞析[J]. 文學教育, 2017(10):2.
[2]韓濟陽. 關于巴金小說《家》的賞析[J]. 文學教育, 2017(10):2.
[3]張曉晨. 巴金《家》中高覺新的悲劇形象分析[J]. 北方文學:中, 2017(11):1.
[4]劉穎. 巴金小說《家》中的家文化深層分析[J].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