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摘 要:美術活動是幼兒園藝術領域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在活動中,幼兒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在更加廣闊的空間里獲得發展。在美術活動中融入信息技術更符合幼兒直觀性和形象性的思維,有效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可以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同時,運用形象思維也可以從視聽等感官方面調動幼兒思考的積極性,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促使幼兒的邏輯思維和創造思維的能力得到提升。本文結合具體的案例,探討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有效策略,通過充分調動幼兒的視聽感官,激發幼兒興趣,提升幼兒感官體驗,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關鍵詞:信息技術;美術活動;有效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手段也變得更加豐富且具有多樣性,其中教育技術手段已經成為教育方式方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教育更是如此。計算機輔助教學是目前在學齡前教育中比較流行的電子教學技術,它具有靈活性、易操作性、多功能性,在幼教工作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由于學齡前幼兒在思維方式上呈現出直觀性和具體化的特點,所以利用先進的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更好地讓幼兒理解抽象化的事物,并且通過與幼兒實際生活經驗相符合的形象化直觀化的信息技術,激發幼兒的興趣,提升學習效果,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在開展美術活動中,我們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征,挖掘幼兒的興趣,融入信息技術,更好地促成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愿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以期全面提升幼兒的美術素養。結合實踐,采取的具體策略如下:
一、制作多媒體課件,激活趣味性課堂
多媒體課件是在美術活動中經常運用的信息技術工具,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使一些平面的信息或者圖片更加立體化,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運用一些小視頻或者小動畫,結合與活動主題相關的音樂,可以更好地激活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使課堂變得更加有趣,也可以使幼兒在富有趣味性的課堂中與教師進行良好的互動,提升教學效率。在開展教學活動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將比較復雜的教學內容用一種更加直觀的形式呈現出來,有助于幼兒理解教師所教的內容,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
案例:美工活動《牛奶盒大變身》
幼兒園每天都會在上午的點心時間為孩子們提供牛奶,很多孩子都將喝剩下的牛奶盒直接丟掉,為了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我們開展了《牛奶盒大變身》的美工活動。在活動中,我們首先在導入環節展示課件,主要的內容是經過裝飾后的成品牛奶盒,有的做成了小動物形狀,有的做成了筆筒,還有的是將樹葉或者廢舊報紙給牛奶盒進行裝飾,使他們變成收納盒。
孩子們對這些牛奶盒制成的藝術品很感興趣,在為幼兒發放好材料后,我們又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幼兒展示制作的過程,并重點展示包括畫、包、扎、捆、剪、貼等技能在內的制作方法,使幼兒可以掌握更多的技巧與方法來展示自己的想象,而在多媒體的展示下對牛奶盒的變廢為寶有更深入的了解,相比較于教師的說教,這樣的形式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突顯活動的目的。
在活動中,我們利用信息技術將形、聲、色、意統一在一起,通過聲音、圖片等技術形式,讓教學的過程變得更加立體化,使幼兒獲得視聽享受,在視覺和聽覺的刺激下,對認知對象產生強烈而深刻的印象,從中獲得完整的情感體驗。實踐表明,利用動態化的多媒體課件遠比單于說教更能提高幼兒的興趣,也更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
二、引入多元化形式,培養創造性意識
信息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信息技術的身影,在開展幼兒園的美術活動中,我們不只將信息技術運用在課堂上,還注重將信息技術運用在課下與家長和幼兒的互動中,更有效的促進幼兒參與活動的主體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運用了多元化的形式,借助電子設備和信息平臺與媒介,有效的促成幼兒園活動的延伸性,促成幼兒在園內園外的創意性意識的培養,促成幼兒全方位的發展。
案例:繪畫活動《家鄉的橋》
在開展繪畫活動“家鄉的橋”時,為了讓幼兒可以更好地了解家鄉的景觀,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我們利用微信平臺與家長進行溝通,在節假日的時候,帶領幼兒走出家門,探尋家鄉的橋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利用相機為幼兒留下影像資料,同時我們鼓勵幼兒在家中利用網絡搜集與家鄉的橋文化相關的資料并整理出來。孩子們在探尋家鄉的橋文化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趣事,也獲得了豐富的知識,他們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和親自體驗的經歷用手繪小報的形式呈現出來,帶到班級,與其他的幼兒進行分享。而在進行繪畫活動時,我們也為幼兒提供了很多關于世界各地著名橋梁的圖片與視頻,結合幼兒自己的體驗,利用各種不同的顏料工具進行繪畫創作。在繪畫的過程中,幼兒的思維已經不再只局限于自己看到過的橋梁,他們還在畫大橋的基礎之上,創造出了很多富有想象的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孩子們在創造性的活動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更進一步促成他們藝術感受能力與表達能力。
三、創設生活化主題,提升綜合性能力
利用信息技術是為了更好地讓幼兒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因此在引入電子信息技術時,教師要注意將幼兒所學的知識與幼兒的實際生活問題進行有機的整合,通過具體的活動,使幼兒學會如何將知識運用到實際需要當中。因此每次開展相關的美術主題活動以后,教師都可以利用相關的網絡資源讓幼兒將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能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使幼兒學會如何更好地將信息技術運用在生活中。在學前教育中融入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可以使幼兒感受到更加溫馨的氛圍,在開展美術活動時,一方面我們設計符合幼兒生活經驗的主題活動,另一方面我們利用信息技術將這此主題活動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當中,從而促成幼兒知識和經驗的有效遷移,幫助幼兒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以更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途徑來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教學效果。
案例:“獻給媽媽的花”
母親節就快要到了,為了讓幼兒體驗母愛偉大,我們設計了美工活動“獻給媽媽的花”。在活動中,我們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講解母親節的來歷,讓孩子們了解母親節是一個什么樣的節日,在這一天我們能為媽媽做些什么。然后在活動中,為幼兒投放了各種材料,包括折紙材料、拼貼材料、皺紋紙材料等等,幼兒可以通過幻燈片圖片挑選自己想要給媽媽制作的花朵,然后教師以分頻的形式,將各種花朵的制作流程展示出來,孩子們根據流程說明結合自己的創造加工為媽媽制作了各種各樣的花朵。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每個孩子的制作花朵的過程都進行了錄制,在完成制作后,讓孩子們對著鏡頭跟媽媽說幾句話。在母親到來的那天,孩子們將自己的作品送給媽媽,然后我們又在家長微信群里發送每一個孩子制作禮物的過程和孩子們想說的話。通過這種形式,家長與幼兒可以共同分享這樣的幸福時光,家長能夠看到幼兒的點滴成長,幼兒也可以感受到運用自己技能給他人帶來快樂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結束語
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使幼兒主動去探究,去發現新的知識,為今后更好地生活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信息技術與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信息技術不能夠代替傳統的教育模式,但是可以更好地輔助教學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提升幼兒的能力,開拓幼兒的知識面,因此我們更應該有效引入信息技術,探究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的有效路徑,促使我國幼兒教育取得更大進步。
參考文獻:
[1]謝梅仙.信息技術與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的有效融合[J].當代教研論叢,2018(08):102+106.
[2]萬明,闞聆.淺談信息技術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09):113-114.
[3]李玉華.信息技術讓幼兒園美術欣賞活動綻放光彩[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5):47-48.299084E8-C576-4F40-9FAD-102E1E018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