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瑤
摘 要:語文中的古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其自身具有很深的意義。高中古文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學藝術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新課改理念下,以高一人教版《燭之武退秦師》為例,探討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新課改理念;高中語文古文;閱讀教學方法
引言
在教育改革創新的大環境下,高中語文古文教學的方式也需要革新,處理好古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尤為重要。教育當以人為本,教學應適時更新,想要提高學生高中語文水平,完成古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就必須實施有效策略,針對傳統教育模式,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革創新[1]。《燭之武退秦師》是一篇很具教育意義的古文,以《燭之武退秦師》這篇課文作為古文教學指導的例文,將會對高中語文古文教學起到最大作用。
一、豐富教學手段,增加教學趣味性
在高中語文古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散思維,開設更多豐富且具有趣味的教學情境,以帶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熱情[2]。學習熱情會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接收,積極思考,努力探索,從而高效完成語文古文教學。教師在古文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注意到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了解并分析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
例如《燭之武退秦師》里可以設置場景來感染學生,使學生的情感融入古文。如布置場景“鄭國朝堂”:利用多媒體來進行背景設置,讓同學們進行不同的角色扮演,融入環境中,體會古文傳達的含義。晉秦兩軍“圍”鄭,只一個“圍”字,并未直接點明鄭國的形勢嚴峻。到了對話中,才讓佚之狐說“國危矣”。這個“危”字,點明了客觀形勢。鄭伯請燭之武出山,燭之武推辭,鄭伯作為國君馬上檢討自己“不能早用子”,這已經是很急的表現了;接著是“今急而求子”,這里的“急”,直接點明是心理上的,與佚之狐說的“國危矣”的“危”相呼應,構成了一種危而急的氛圍。佚之狐向鄭伯推薦了燭之武,但他沒說任何理由,只用一個“必”字展現了自己的信心。一個“必”字,顯示出精明的佚之狐對未來局勢的精準預判。通過營造古文的氣息然后讓學生開始主動探索學習,積極思考,提出問題,通過師生相互交流,最終提高古文教學質量。
二、增加古文文化背景底蘊講解
例如在進行《燭之武退秦師》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故事背景講解,通過引人入勝、設置懸念的背景講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魯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晉國和楚國大戰于城濮,結果楚國大敗,晉國的霸業完成。在城濮之戰中,鄭國曾協助楚國一起攻打晉國,而且晉文公年輕時流亡到鄭國,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舊怨加到一塊,于兩年后聯合秦國討伐鄭國。鄭伯聞訊后,派燭之武面見秦穆公,勸他退兵。燭之武如何巧妙地利用秦、晉兩國的矛盾說動秦國退兵的呢?晉軍失去盟軍支持后,也被迫撤離了鄭國。這件歷史事件又能夠給我們大家帶來怎么樣的人生啟示呢?讓我們一起跟隨燭之武的腳步來探索吧!
學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先具有良好的古文底蘊,才能引導學生學好古文[3]。想要學生擁有良好古文底蘊,提高古文教學質量,就必須先提升自身的古文素養。多了解課堂之外的古文作品,多閱讀,多學習,多交流,不斷充實豐富自己,積累古文知識,運用這些知識輔佐課堂,從而提升古文教學的基礎能力,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摒棄傳統模式,以學生為主
在古文教學中,應摒棄傳統應試教育模式,以人為本,通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由發揮思考意見,積極引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古文的能力[4]。首先,要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閱讀古文,只有通過精讀、細讀,才能深入了解古文的實質內涵,感受并理解文章想要抒發的情感,從而構建獨立的個性化自我感悟。然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搜尋記憶,借助生活中的實踐,挖掘古文內容與平日生活中的事物所存在的聯系,建立這兩者之間的橋梁,以達到更容易接受并理解古文實質內涵和教育意義。
以《燭之武退秦師》翻轉為例:在老師講解古文后,由同學們進行自由分組,并選出代表進行各自意見抒發:
學生一:我認為燭之武的語言首先是非常得體,不卑不亢。如“敢以煩執事”,而且燭之武說“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這句話就把鄭國從這場戰爭中擺脫了出來,從而站在了秦國的立場上來替秦國考慮,所以他的得體還表現在以退為進,讓別人相信他確實是在為他人考慮。
學生二:我認為燭之武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秦晉圍鄭發生在秦穆公想東進正苦于無路可走之時,燭之武提出秦鄭結盟的建議正合秦的心意。地利表現在秦國在西,晉國在中,而鄭國在東,地理形勢上決定了秦晉圍鄭利益最大者是晉,不會是秦。人和表現在燭之武成功地把自己定位在一切都是替秦考慮的立場上,這就很容易拉近與秦的關系。
學生三:燭之武的話非常有層次、有邏輯.他先是分析秦晉圍鄭對秦無益,之后進一步指出這樣只會對其有害。正反對比,曉之利害。作為秦君,不能不考慮一個國家的利益,所以自然也會被利益所動。其次是從秦晉兩國的過去和未來分析,過去晉就背叛過秦,那么將來更會發生侵害秦國的事,所以在感情上與晉決裂并沒有什么不好意思,這樣從情感上讓秦最終放下了顧慮。
學生四:我覺得燭之武的外交語言非常注重技巧。為什么燭之武要先說“鄭既知亡矣”,這就是技巧,把最不好的結果先說出來,然后打消對方的顧慮,從而放下戒心,在情感上認同燭之武的話。其次先理性分析利害,再從情感上打動。這是把核心抓住,其余的再各個擊破。
教師通過這樣的課堂方式能夠激起同學們學習古文的興趣,自主探索文中的道理,推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科綜合素質的發展。
總之,高中語文古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其教學方式可多樣化。本文結合《燭之武退秦師》一文,論述了一些提升語文古文教學質量的方法,通過教師的自我提升和教育方式革新,引生出學生的學習主動積極性,從而完善古文教學方式,最終有效提高高中語文古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閆潔.新課標理念下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語文課內外,2018(12).
[2]陳應德.基于核心素養下思考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J].考試周刊,2017(68).
[3]曾麗芳.淺談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文理導航(下旬),2016(10).
[4]高婷婷,韋冬余.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專題教學目標與原則.[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2017(08).94C1A880-14E9-4CBB-A0A5-5ED98D07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