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亞楠
關鍵詞:語文課堂、合作學習、效率、策略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由于語文學科的特殊性和現在普遍討論的高效課堂,如何在一堂課中提高效率,已經成為專家和老師共同思考的問題。古人提出的事半功倍也更多的讓專家和老師思考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性,中學生學習壓力大,課業負擔中,針對此國家也提出并積極落實為學生減負的政策方針。針對以上的問題如何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并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成為我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
在一線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階段中我在積極解決這個問題,努力尋求方案,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是適應于語文學習并提高課堂效率的較優方案,小組合作學習主要需解決如何劃分小組,小組如何在短時間的課堂中完成合作學習,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時如何提升效率。針對以上三個問題有了以下思考及對策。
一、以一帶多,以長帶短
在劃分小組時教師要根據對學生的充分了解,選擇5-6人作為一個學習小組,小組內要由擅于表達的同學,理解能力較強卻不擅于表達的同學和學習能力薄弱的三類同學組成,并且要讓擅于表達的同學擔任小組組長。這樣的小組構成可以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擅于表達的同學可以引導理解能力較強卻不擅于表達的同學,因為這一部分同學成績較好,理解能力較強,這樣的小組構成可以幫助他們嘗試表達自己,鍛煉自己表達的能力。而對于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可以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更好的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因此小組劃分和組合是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首要。
二、巧設時間,固定位置
中國的課堂普遍存在課堂氣氛死板,活躍度不夠,甚至偶爾學生會出現昏昏欲睡的情況,主要是由于學生坐位固定,課堂過程中一個人的思維集中時間最多為20分鐘,此時的小組討論一定要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因此在一堂課中設置1-2次小組討論的環節,這個環節設置在一堂課的中間和結束的時間最合適,因為設置在一堂課的中間正是學生思維不集中的時候,此時進行小組討論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強制幫助學生緩解上課的疲憊,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小組討論中。第二次小組討論可安排到上課的最后環節,讓學生進行課堂小結,更有助于學生理解課堂授課內容,起到復習和鞏固的作用。一般課堂中的小組討論都是采用前后坐位四人為一組進行討論,可以根據中學生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安排學生以最快的速度迅速走到自己小組固定的位置進行討論,小組固定位置可以讓學生有短時間活動,教師為節省時間,可以倒計時,這樣類似于活動的方式可以迅速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投入到課堂小組討論中。
三、引導發言,制定規則
小組合作學習如何提升效率成了最關鍵的問題,可以采用引導學生發言,就要求教師制定問題時一定要深思熟慮,制定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每個小組都是根據三類不同的學生進行組合的,在小組合作討論時鼓勵每一位同學必須發言,無論觀點對錯,嘗試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因此制定規則就變得至關重要,合理安排小組內發言的順序,讓擅于表達的同學先發言,調動小組內的積極性,活躍小組氣氛。緊接著讓學習能力較薄弱的同學發言,這部分同學雖然學習能力較薄弱,但也渴望表達自己,因此他們會在受到擅于表達的同學的思路與表達能力的啟發之下嘗試著表達自己的觀點與見解。最后讓理解能力較強卻不擅于表達的同學發言,這部分同學學習基礎較好,思維理解能力強,只是不擅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會在小組同學熱鬧的氛圍中深受感染,而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他們由于學習能力較強,他們的發言會變成小組內的總結性發言,對小組其他同學起到醍醐灌頂的作用,這樣可以幫助其他同學潛移默化完善自己的答案。當小組合作討論結束后,教師提問過程中所有學生都能通過剛才的小組合作學習有所進步,表達出比自己思考更全面更準確的答案,此時教師只需要進行總結,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三點雖然不能百分百保證提升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但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學科作為語言類學科,需要掌握聽、說、讀、寫的能力,并且考慮到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策略至關重要,既要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性和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更要達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更輕松簡單的掌握一堂課的重難點內容。這三點對策可以幫助學生迅速進入小組合作學習,自主尋求答案的角色中,讓學生在相互發言的過程中集中學習注意力,調動學習興趣,更牢固的掌握課堂知識,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書目:
[1] 孫培青, 杜成憲. 中國教育史 [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
[2] 竇桂梅. 回到教育原點 [M].漓江出版社, 2015.
[3] 王道俊, 郭文安. 教育學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4] 劉永康. 語文教育家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5]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