咼永會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學校教育長期發展的必然趨勢和選擇。針對網絡教學缺少互動、學習枯燥、學習效果難以評估、學生出現心理困惑等現狀,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結合小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圍繞繪本閱讀進行了在線教育下的小學繪本課程開發和實施,構建起三級繪本書庫,探索出多課型的繪本教學策略,實施多元化的繪本閱讀評價方式,開發、共享適合小學各學段的微課資源,實現師生、生生、家校對話,引導家長創設和諧的家庭閱讀氛圍,讓閱讀成為親子交流的紐帶,緩解了小學生的心理壓力,提升了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繪本閱讀;繪本課程;在線教育;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2)12-0021-03
一、開發與實施的背景
(一)在線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學校教育帶來了嚴峻挑戰。四川省教育廳在《關于疫情防控期間中小學校開展網絡教學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學校應統籌整合豐富多樣可供選擇的優質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平臺資源,結合本地本校實際,指導、推送給學生自主學習”[1]。互聯網改變教育,是一個正在發生的事實,基于互聯網的混合學習將成為未來教育的基本模式之一,傳統的教育結構與模式正在被顛覆,在線教育成為疫情下學校的必然選擇[2]。
(二)小學繪本資源開發的可能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3]。閱讀是小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疫情防控下的居家閱讀更有意義。
皮亞杰的認知階段理論指出,小學階段是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時期,小學生的思維以具象思維為主。圖文并茂的讀物和情景式的教學方式,更有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繪本具有圖文共生、雙向并行、共創故事的特點,廣受小學生喜愛。繪本至少包含三個故事:一是文字講述的故事,二是圖畫暗含的故事,三是文字與圖畫相結合產生的故事。繪本通過鮮亮的圖畫和簡潔的文字,為學生重構故事,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像向抽象思維的發展。
互聯網讓繪本云端共享成為可能。教師可充分利用主題式網絡搜索,收集優秀繪本,構建電子繪本庫,定期向學生推送,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在線教育能借助互聯網多樣化的媒體展示功能,將教學內容以文字、視頻、圖片、音頻等多種形式展現在小學生面前,全方位刺激小學生的感觀,有效激發學習興趣。
二、研究成果
在線教育背景下,我校(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在當前網絡教學缺少互動、內容枯燥、學習效果難以評估、學生出現心理困惑的狀況下,結合小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開發和實施了小學繪本課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一)構建了繪本電子書庫和繪本微課資源包
我們以部編教材單元主題為依托,借力互聯網,構建了繪本電子書庫;篩選切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繪本,建立了班級、年級、家庭三級書庫,夯實課程開展的基礎。我們在繪本電子書庫的基礎上,厘清目標,設計主題式書單,從學情出發,利用網絡平臺,定期為學生推送電子繪本,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營造了良好的“好書悅讀漂流”和親子閱讀的書香氛圍。
我們多維度開發繪本,根據不同主題課程的訓練點,設計小學繪本微課課例,形成校本課程資源包。學生自己講繪本,錄制微課,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提升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通過寫繪本故事、表演繪本故事、創作繪本,豐富了繪本書庫和微課資源。
(二)形成了主題式繪本課程“二分”策略
“一分”即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雙線并聯為依據,對繪本進行一次大類別篩選;“二分”則是在確定主題后,精準聚焦訓練點的一次細化繪本的分類。“二分”策略包括四個環節:分類繪本,確定主題,厘清目標,分類設計。
分類繪本:教師根據之前建立的繪本電子書庫,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對繪本進行分類。
確定主題:教師圍繞繪本資源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在教學實施中,以繪本為依托,發散出多角度、多層次的課程。
厘清目標:教師在明確的主題下,結合學生當前實際,從繪本中挖掘資源,生發出繪本的人文和語言訓練點,明確教學目標。
分類設計: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設計教案,借助網絡平臺,實施知行合一的在線教育。
(三)構建了“1+X”周訓練模式
我們創設了繪本“1+X”周訓練模式,實現了讀寫、知行的完美結合。“1+X”周訓練模式是指以一本繪本為主體,每天側重一個訓練點,通過一周的訓練,落實由讀到寫、由交流故事到指導行動的任務,使整個訓練有點、有面、有序地開展,并呈螺旋式上升。這一過程最大化地開發了學生的多元智能,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浸潤式學習中,喚醒了自身的人生體驗,實現了學以致用。
星期一:看一看。教師出示繪本電子書,讓學生仔細閱讀,邊看邊想,思考圖畫中的豐富內涵。
星期二:讀一讀。推送繪本微課,學生聽教師講故事。之后,教師把繪本通過網絡平臺推送給學生,讓學生模仿教師的語氣朗讀繪本,并將自己最滿意的部分以錄制語音的方式分享到學習平臺。
星期三:講一講。教師利用五分鐘訓練時間,鼓勵學生講繪本。學生語音留言,大家點擊欣賞。這種方式給予了學生充足的展示時間,提升了學生表達的自信。
星期四:說一說。教師圍繞訓練目標,引導學生將繪本內容與自身生活聯系起來,說一說與繪本主題相關的內容。例如,你最喜歡誰?為什么?你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嗎?
星期五:寫一寫。教師結合繪本內容,給學生布置“周末寫話”的作業。
(四)研發出“六一”繪本網絡課堂教學策略
看一看:教師在網絡課堂教學開始前傳送電子繪本,明確閱讀要求,讓學生仔細看,圖文對照地看。
聽一聽:課堂上,教師播放背景音樂,學生看著繪本中熟悉的插圖和文字,聆聽繪本故事。
想一想:教師朗讀繪本時,在關鍵處、精彩處停頓,同時出示相應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表達,關注故事體現出的人文精神,對繪本內容進行深層次思考。
說一說:教師以繪本中的單張圖片為支撐講述故事,之后,學生結合自己最感興趣的圖片來講述故事。
講一講:學生再次閱讀繪本,結合自身經驗,完成對故事的再創作。
做一做:編繪本和踐行動。編繪本即學生把自己的故事通過凝練的語言表達出來,同時繪制圖畫。踐行動即教師結合小學生居家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實際情況,以寫計劃、寫留言條、做一件讓媽媽暖心的事等方式,讓學生于生活中運用在繪本中所學的方法。
三、課程效果
(一)教師發展
在繪本課程的研發與實施過程中,教師們調整了教育教學方式,提升了課程建構能力和在線教育水平。
1.構建起多種繪本課堂教學模式
教師自主選擇和閱讀主題繪本,每月定期進行主題研討,分享閱讀繪本的心得,并結合學情,自主選擇繪本教材,定期開展繪本課堂教學研討,構建起課堂繪本教學模式:設置懸念,預設故事—品讀封面,配以環襯—自讀繪本,生發思考—教師引導,助猜情節—合作學習,話題討論—寫話訓練,仿編故事。
在此基礎上,教師們還設計出了不同類型的繪本教學課例。例如,結合口語交際進行語言訓練的繪本課;提升學生情商,感悟“愛”的情感體驗的繪本課;訓練學生想象力,發展學生創作性思維的繪本課;精選最新防疫繪本,進行語言訓練和心理建設的思政專題繪本課等。
教師們積極創設“繪本網育課程”模式,以“育”為核心,結合學情、疫情,借助繪本,實現育人目標。這一課程由五個環節構成——“發現問題”“閱讀引導”“交流討論”“達成認知”“表達疏泄”。 “繪本網育課程”在拓展學生課外閱讀的基礎上,讓繪本在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實現了與學生生命力的對接。
2.開發并實施了繪本閱讀多元評價制度
在線教育下的評價更多元。借助在線學習好習慣評價表、釘釘群、班級QQ群和微信群,教師每天會在班級交流平臺表揚前一日班級自評、家長評和教師評都非常好的學生名單。每周末,教師會指導家長、學生進行一周小結,學生自主申報“好習慣之星”“故事大王”等,教師根據學生的訴求和具體表現進行評定,并在班級交流平臺進行紅榜公示。評價內容、評價主體、評價平臺方式的多元化,營造了課內外積極互動的閱讀氛圍,更好地實現了小學生的發展性閱讀目標,更深程度地浸潤立德樹人的德育目標,促進小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
3.提升了在線教育教學水平
教師們開展了海量閱讀,學習對繪本進行甄別與分類,不斷探究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這一過程激發了教師們的研究熱情,緩解了職業倦怠感,大家合作開發并共享繪本資源、教學模式、校本繪本教材、微課等,在探究中不斷錘煉技藝,積極上好各級繪本研究課、展示課,及時沉淀反思,提升了在線教育教學水平。
(二)學生成長
1.繪本課程對小學生的負面情緒、行為具有引導和調適作用
我校重視小學生的身心健康,關注學生在疫情期間的心理狀況,開發了校本思政課程,通過“再現真實生活,引發思考—自主閱讀繪本,感受體驗—加強閱讀指導,交流評價—豐富主題解讀,提升認知”引導兒童調整自己,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我們在小學低段推出繪本《蝴蝶拍拍,與愛擁抱》,教學生在孤獨郁悶的時候進行自我心理關愛;在小學中段推出繪本《胡蘿卜味兒的蒼蠅》,引導學生學會尊重他人不同的想法和選擇,友好地溝通;在小學高段推出繪本《亂撓癢癢的章魚》,引導學生認識并思考同伴關系,調整不當言行。
2.繪本課程能幫助小學生正確認識親子關系,緩解親子矛盾
居家學習使親子矛盾增多,繪本課程幫助家長和學生有效緩解了親子關系。例如,我們在低段推出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和《逃家小兔》,使學生看到母愛的無所不在;在中段推出繪本《愛心樹》,使學生感受到父母的無私;在高段推出繪本《我的爸爸叫焦尼》,使學生認識到 “沒有說出的愛,就是不存在”。學生在閱讀、重構繪本的過程中不斷體驗和領悟,感悟到愛與被愛,無形中化解了親子矛盾。
此外,繪本課程豐富了家庭閱讀資料,家長每天和孩子一起閱讀中外優秀繪本作品,聽孩子講繪本故事,給孩子講繪本故事,拍攝、錄制并分享孩子的繪本朗讀和表演,無形中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情感聯結,促進了家庭和諧。
參考文獻
[1]四川省教育廳. 關于疫情防控期間中小學校開展網絡教學的指導意見[EB/OL]. http://edu.sc.gov.cn/. 2020.
[2]朱永新. 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9.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編輯/于 洪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