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敏
音樂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融入體態韻律教學法,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課堂變得靈活多動,豐富了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內容,實現了學生在音樂方面綜合能力的提升。體態律動能夠把音樂知識和身體律動完美結合,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對此,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淺談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素質教育發展至今日,對小學生綜合素養培養關注度越來越高。音樂教育對于學生樂感培養、指導學生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具有積極作用。教師結合體態律動教育方式實施音樂教育,能活躍音樂課堂,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課堂中,全面提升音樂素養。體態律動教育能突破傳統音樂教育局限,將學生身心活躍起來,體會音樂魅力,同時能以體態律動感受音樂節奏美感,學生能緊跟教師的教學節奏,領會音樂學習的意義,實現理想的音樂教育效果。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音樂素養
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很多學生對音樂課程都沒有較為深入的理解與把握,教師開展教學,與學生之間的配合效果較低,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效果。體態律動教學是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動起來的教學活動,能夠一改傳統音樂教學課堂上“老師唱一句學生唱一句”的單一教學模式,讓學生跟隨音樂進行身體律動。學生參與到了音樂課堂中來,注意力變得更加集中,學生更能感受到自己是音樂課堂的主角,進而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被大大激發,在學生主動性的學習下,教師的教學效果更加優質。而音樂本身在節奏上就變化多端,在內涵上更是有著深刻豐富的情感表達,作者通過旋律和歌詞來表達著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學生需要一定的感知力和鑒賞力,才能更深層次地把握音樂的本質。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理解能力處在建立的階段,對音樂的理解仍處在好聽或不好聽的表層理解。體態律動教學的運用使得學生可以在肢體動作與音樂情感之間建立一座橋梁,學生通過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借助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加深對音樂的深層理解,這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是很有幫助的。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因為體態律動屬于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所以部分教師未對其具有正確的理解,認為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跟隨教師的節奏和動作進行律動,導致學生僅能被動地參與學習活動,與開展律動教學的目的背道而馳。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以及個性的發展。所以,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對音樂產生的感受,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感進行律動,以深化學生對音樂知識的體會,同時也能強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例如,在對《愛是一首歌》這一首歌曲進行教學時,教師即可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由學生對課堂時間進行自主利用,根據音樂旋律以及自身對音樂的理解設計律動動作,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學生個性。且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注意對學生的體態律動情況進行觀察。若學生性格活潑外向,教師則應注重指導其保持律動的合理性;對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教師則應給予其相應的鼓勵,以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切實有效的提升。
三、掌握曲子節奏,感知身體律動
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按照學生的發育特點,采用容易讓學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律動教學是藝術領域活動中一種常見的教學形式,應用體態律動進行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對于不同的樂曲采用不同的律動方法,能夠呈現出不同的效果。例如,針對節奏較快、內容豐富的曲調,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采用歡快、愉悅的節奏進行呈現;對于沉悶的節奏音樂,可以采用緩慢的形式進行呈現,從而讓學生更為清晰地掌握。例如,在進行《拍手拍手》音樂教學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隨著節奏拍拍手。“同學們,當老師唱到‘大家一起拍手,拍手的時候,能不能配合老師的節奏拍拍手?”這個時候,教師哼唱歌曲,學生隨著教師的哼唱有節奏地互動起來,能夠讓學生身體跟著音樂律動。
四、加強引導,習慣用動作表達音樂
在當前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聽到不同的音樂時,習慣利用自己的肢體來進行表達。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不同的音樂,然后在聽到這些音樂的過程中,要求學生需要做出相應的動作。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更加習慣地運用自己的肢體動作來表達音樂。例如,教師在為學生播放《轉圓圈》這首歌曲時,教師就可以先教學生做幾個簡單的彝族舞蹈基本動作,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動作直觀呈現音樂的具體內容。再比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規定不同的動作,一首歌里面會出現不同的語句描述,那么在聽到重復的歌詞時,學生需要做出一個動作,以此方式讓學生更加投入到音樂中,認真地傾聽音樂。所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會進一步感受到當前音樂教學的趣味性,對于好動的小學生而言,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運用自己的肢體,這是極為適用的一種教學方式,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興趣;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歌曲的內在含義,所以在當前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養成律動的習慣,讓學生以后聽到音樂時會下意識地進行反應,跟著音樂一起搖擺。
五、將體態律動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促進教學生活化
體態律動教學法是通過身體有規律、有節奏的運動表達音樂的蘊含意義,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情景進行仔細觀察,觀察一些事物和狀態的律動性與規律性,并能夠將這種規律和律動運用體態律動教學法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這樣有利于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更好地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內心所想。首先教師可以選取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有趣的、有意義的生活事件作為題材,選取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音樂,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音樂的角度去觀察周圍世界,激發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音樂求知欲。
例如在學習《明天會更好》這部分教學內容時,本節課的任務是學唱歌曲,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音樂素養,能夠分辨音樂的情緒,會用肢體語言表示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從而在此基礎之上培養學生初步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的美感,能自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同時能夠參與到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作音樂活動中。首先在教學導入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在校園中看看其他小朋友臉上的笑容,他們是不是最美的、最干凈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校園中欣賞小朋友互相玩耍、擁抱、打鬧,感受童年時代的幸福;其次,教師可以帶領同學們回到課堂運用多媒體視頻來播放有關于發自內心開心快樂的視頻,讓同學們被幸福快樂的氛圍包圍。另外,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組學生來表達在感受快樂過程中的聲音,如第一組學生來表演想象實現夢想的快樂,第二組學生來表演青春洋溢的笑臉,第三組學生來表演感受幸福的滿足;同時學生要看教師的手勢,教師點到哪組,哪組就開始表演,在表演時注意表演節奏要整齊、反應要快;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大家愛勞動的歌曲。
六、將體態律動應用在音樂節奏和音調教學中
音樂學科相比于其他藝術科目來講,最為突出的便是音樂的節奏性。不同的音樂節奏隱含著不同的情感。節奏快代表著歡快、緊張;節奏緩慢代表著低沉、哀怨等等。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同音樂風格的存在,為體態律動教學法的應用帶來了無限可能。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體態律動,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節奏以及身體協調性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在引導學生體驗一些較為歡快的歌曲時,如《滑雪歌》,教師一邊為學生分段講解《滑雪歌》背景音樂,一邊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雪孩子的視頻片段,從而讓學生在學習滑雪歌的時候,利用身體動作來感受音樂節奏的律動效果,從而達到體態律動教學的目的。而音樂情感主要是通過音調以及音樂節奏進行體現的,二者相輔相成,關聯比較密切。小學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利用不同的肢體語言來表達音樂音調,這便是體態律動在音樂音調教學中的應用。例如,在體現低音調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緩慢走步的形式;在表現中音調的時候,可以通過快步疾走的形式;在表現高音調的時候,可以通過小跑的形式呈現。教師為學生播放音樂,后者則是根據音調的變化,圍繞教室做出相應的動作。這樣一來,利用好體態律動法便可以顯著提升小學生對于音調的理解。
七、以情感為導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托爾斯泰說:“音樂是人類情感的速記”。因此,音樂藝術又被稱為情感的藝術。音樂教學活動的核心在于情,它撥動著學生的情弦,直抵學生心靈深處。但由于不同的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不同,所以體態律動所表現的形式也不盡相同。教師要根據不同的音樂情感合理地設計體態律動動作,以實現身心合一的效果。
以《但愿人長久》為例,詞是取自蘇軾的詩歌《水調歌頭》,表現了主人公仕途不順,又與兄弟分隔數年的復雜感情。該歌詞寫于北宋神宗熙寧九年,體現了蘇軾在中秋皓月當空之夜,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乘酒興正酣,抒發出了自己內心細膩的情感。因此,教師在設計律動教學的時候,可以以一種較為舒緩的律動形式,如在歌唱“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時可以讓學生張開雙臂,想象在高處起舞的心情;在歌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時可以讓學生試著做看著月亮分別的場景。就這樣,一邊歌唱一邊律動,將《但愿人長久》這首歌曲所表現出的對親人的離別、思念和美好的祝愿更為形象傳神地表現出來,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八、構建完善的體態律動課堂評價體系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能會出現不足,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為了讓教師能夠更好地提供教學,教師要構建完善的課堂評價體系。評價體系要針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態度、內容和過程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讓教師能夠通過評價認識到自己教學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更好地提供教學。同時課堂評價體系也包括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課上表現、針對學生的具體表現構建完整的評價體系,讓學生能夠通過評價了解自身的音樂水平,在之后的學習中更好地改善自身的不足。例如,教師可以用網絡技術構建反饋體系。首先,先收集學生的意見,了解學生在評價時希望從哪些方面作出評價,諸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等;之后再根據學生提出的環節來構建評價問卷,讓學生能夠在問卷中寫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之后通過問卷平臺所帶有的分析功能來統計學生的想法,了解學生的意見,從而在實施體態律動教學法時不斷改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結語:
體態律動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能夠促進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符合新課改的教學標準,能夠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良好心態,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