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彤
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教給學生必要的歌唱技巧之外,還要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讓學生能夠從音樂中尋找到美。這就需要教師要善于創設相關的音樂情境,補充相關的課外知識,調動學生的音樂鑒賞興趣,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音樂教學現狀
(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充滿興趣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奮斗的目標。在傳統的小學音樂課堂中,雖然學生的壓力比較小,課程內容也比較有趣,但是學生的學習興趣仍然比較低。究其原因,便是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較為傳統、老套,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無法讓學生參與其中,這自然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做的是改變傳統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授課方法,借助多樣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積極發言,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真正有所收獲。
(二)音樂課堂的質量較低
在應試的教學背景下,學校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學校會考試前期取消音樂課。這樣的教育現象便導致小學音樂課的價值并不大,而且這直接導致大部分小學音樂教師沒有為學生呈現一堂優質的音樂課堂。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下,學生自然無法借助音樂課堂中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更無法培養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小學音樂教師首先要改變自身的認知,借助多種方式為學生提供優質的音樂課堂,從而提升音樂課的質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二、培養小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等素質的全面發展,在這其中美便是指美育,即審美教學,學生應該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接受相關的的審美教學,能夠提升自己的審美素養,從而讓學生具備積極向上的人格。所以,當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便能夠讓學生在欣賞高雅音樂的過程中豐富自身的精神人格,幫助學生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這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二)培養學生的精神品質
教師引導學生鑒賞音樂的時候往往會選擇一些比較積極向上、內容高雅的音樂作品,而這些作品最大的特點是都擁有強大的精神內核,創作者在創作的時候必然投入了極大的精神價值,而這些價值會對學生的精神生命有一種強大的感召力。教師在音樂鑒賞課上如果能夠與學生一起挖掘這些作品背后的精神價值,并讓學生充分理解這些價值,便能夠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時候獲得與之相關的精神力量,并能夠提升學生的精神品質。因此,教師要在與學生一起鑒賞音樂作品的時候發掘作品中的精神力量,并且培養學生的精神品質,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三、小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途徑
(一)補充樂理知識,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知識是能力的必備前提,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就必然要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讓學生以其作為憑借,展開專門的音樂鑒賞鑒賞活動。所以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注重為學生講解基礎的樂理知識,讓學生對音樂鑒賞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這對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具有基礎性和關鍵性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講解基本知識的時候要結合具體的案例,以增加知識學習過程的趣味性。
比如,在學習某一音樂作品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出其中所蘊含的樂理知識,并為學生進行相關的拓展,擴大學生的學習知識面。以教學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母親河》中的《保衛黃河》為例,這首歌中的節奏特點是短促,而不是悠揚,所以,在這首歌給聽眾的感覺是一種力量感,讓人聽之后心生熱情。這樣的音樂特點就是它的節奏所造成的,這時,教師借助分享《保衛黃河》這首歌特點的時候便教給學生基本的節奏知識,并借助《羊腸小道》的舒緩悠揚進行對比,讓學生在正反之間意識到節奏的不同所帶來的歌曲差異。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教給學生針對性的鑒賞方法,還教給了學生具有普遍性的樂理知識,這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發展具有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二)借助多媒體資源,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要想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善于利用新穎的學習資源,讓課程充滿趣味性,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音樂課堂上有較高的積極性。當下是一個信息時代,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資源,將其與音樂鑒賞活動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音樂鑒賞的時候采用的方法大部分是利用錄音機欣賞音頻。學生雖然能夠在這樣的音樂課堂上聽到很多歌曲,但是,這種抽象的方式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很容易游離在課堂之外,這便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為了營造一個互動性更強、參與程度更高的音樂課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以教學小學六年級第六單元《告別時刻》中的《友誼地久天長》為例,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該歌曲的表演視頻,借助視頻所營造的情境氛圍,學生能夠非常直觀地把握這首歌的情感態度。這首歌曲的主題是歌頌友誼,因此,教師選取的視頻可以是一些畢業的記錄影像,并讓學生反復地聽、反復地看,反復地品味其中所歌頌的友誼。另外,課本上的很多音樂作品都已經成為電影的主題曲,而主題曲最大的意義就在于它與影片的主題具有一致性。因此,教師在音樂鑒賞課上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為學生播放與歌曲相關的影片,讓學生深入到故事之中品味音樂的魅力。總之,教師理應是一個不斷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的職業,小學音樂教師要善于利用豐富的多媒體資源,讓學生更好地欣賞音樂,在理解音樂主題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三)補充歌曲文化,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一部經典作品必然內涵著豐富的文化力量,一部經典作品的背后必然也講述著一個故事。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時候,不僅是學生對音樂旋律的鑒賞,更是對音樂作品價值符號、情感態度的鑒賞。所以,小學音樂教師在講解音樂作品的時候,要注重補充音樂作品背后的文化、精神和情感,讓學生從作品中獲得一種精神力量,幫助學生能夠在音樂作品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以教學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母親河》中的《保衛黃河》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鑒賞這首歌曲的時候,首先要以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這首歌的創作背景和其中所蘊含的精神態度,并鼓勵學生從這首經典老歌中認識到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便可以為學生講解:“這首歌寫于抗日戰爭時期,是在抗日階段廣為流傳的一首歌曲,歌詞都比較短促,音調比較高,所以這首歌曲在吟唱的時候往往比較有跳躍感、能夠振奮人心。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歌詞的特點決定了在那個年代,這不僅是一首歌曲,更是代表著響亮的戰斗口號。這些鏗鏘有力的節奏,能夠讓戰士在聽后獲得無限力量,能夠鼓舞戰士的士氣。歌詞不僅表現了游擊隊員肩扛土槍大炮,在萬山叢中為保衛黃河、保衛家鄉保衛新中國戰斗的場景,更是為萬千戰士增加了奮斗的力量,讓他們投身到戰斗之中。所以,這首歌是充滿歷史感的,是充滿力量的,是能夠震懾人心的?!碑斀處熃柚@樣的方式對歌曲的內容和創作背景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的時候,學生在進行音樂鑒賞的時候會更加具有指向性,他們在欣賞和在吟唱的時候都能夠體會到歌詞中的力量,這對培養青少年的愛國情感也是十分重要的,能夠讓他們更加理解歌詞的精神價值??傊?,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音樂鑒賞的時候,要善于為學生講解歌詞中所包含的精神價值和文化取向,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更能夠獲得精神力量。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更能從鑒賞活動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培養自身的審美情趣。
(四)展開討論學習,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學生不是空著腦袋進教室的,在學生進入教室學習之前,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音樂鑒賞的時候不是傳授給學生一成不變的知識,而是讓學生從自己的已知出發,自己發現知識,培養進行獨立鑒賞的能力。所以,教師要善于設計討論型的課堂,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提升能力。
比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的《羊腸小道》時,教師可以設計自由的課堂討論環節讓學生暢談自己對歌曲的感想,然后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并借此機會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師首先為學生播放這首歌曲,并讓學生反復欣賞,在初步欣賞結束以后,教師向學生提問:“你聽到了什么?你獲得了什么?”根據教師的問題,學生展開了積極的討論,并非常主動地表達了自己的感受。A學生發言:“在歌曲中,我好像看到了一個天真的小牧童,騎著他心愛的小毛驢,悠閑快樂自由自在地奔向他夢想中的大峽谷。”B學生發言:“我感受到了大自然贈予我們的愜意與美好?!痹趯W生討論完成以后,教師讓學生進行二次欣賞,并再次組織學生進行討論。C學生發言:“我感受到的氛圍是愉快的,是自在的,是充滿趣味性的?!边@時,教師要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同學們的感受都是真實的,都是正確的。借助這悠揚的曲調,借助這清新的旋律,一副美好的自然畫卷好像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心生無限向往,帶著這種美好與向往,讓我們閉上眼睛,再一次靜靜地欣賞這首歌曲,體悟歌詞中的自然與清新。”當教師總結完成之后,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已經非常充分。這時,學生聽歌所獲的情感體驗是最飽滿的,學生能夠真正地走入到歌曲所營造的情境中。總之,教師要意識到每個人都有獨特性,對同一作品都會有不同的情感體驗,教師要注重保護這種差異性與獨特性,所以要善于組織這類討論活動,讓學生抒發自己的感受。只有這樣,才能夠鍛煉學生獨立鑒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總之,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發展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能夠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借助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和資源,在教學實際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讓學生能夠從一首首樂曲中獲得相關的啟發,感知到生命的力量和藝術的魅力,這對學生審美素養的提高和綜合素質的發展都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