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其濛
羽毛球場地是長13.40 米,寬6.10 米,中央被球網平均分開的長方形場地。標準的羽毛球場地用寬4 厘米的白線畫出,且所有的線都是它所界定區域的組成部分。球場上空高9 米以上,四周2 米以內不得有任何障礙物。為避免風和陽光等客觀因素對羽毛球競賽的影響,比賽場地須安排在室內。
正式比賽應使用直徑4 厘米、高1.55 米無拉桿配重式的圓柱。標準的網柱由柱桿及柱底盤兩部分組成,靠近柱桿中部設有一滑輪裝置,用于扣緊拉掛球網的繩索。柱底盤由有一定分量的鐵塊構成,同柱桿下端連接在一起,以保證網柱重心的平衡。網柱必須穩固地同地面垂直,并使球網保持緊拉狀態。
羽毛球網長6.10 米、寬0.76 米,由優質深色的天然或人造纖維制成,網孔為方形。球網的上沿是用寬7.5 厘米的白帶對折成的夾層,并用細鋼絲繩或拉伸性較小的尼龍繩從夾層穿過,白布的上沿必須緊貼細鋼絲繩或尼龍繩,細鋼絲繩或尼龍繩必須有足夠的長度和強度,能牢固地拉緊球網并與網柱的頂端取平。
球可由天然材料、人造材料或用它們混合制成。羽毛球由球托和羽毛兩部分組成,球托底部為球形,質地為軟木上包裹一層羊皮;球托上部的羽毛球座固定有16 根羽毛,羽毛圍成圓形,頂端直徑為5.8~6.8 厘米。羽毛球的質量規定為4.74~5.50 克。
羽毛球球體很輕,速度的快慢取決于氣溫的高低、比賽地點海拔的高低、空氣的溫度、球體的尺寸以及球體的質量等。在相同外界環境下,球體越重速度越快。因此,氣溫高、海拔高、濕度大時,用球的型號越輕,反之用球的型號越重。
球拍長不超過68 厘米,寬不超過23 厘米,由拍柄、拍桿、連接喉、拍弦面和拍頭5 部分組成。拍弦面長不超過28 厘米,寬不超過22 厘米。
20 世紀80 年代以來,羽毛球拍的材料經歷了玻璃纖維、碳纖維、克維拉纖維、高強度碳纖維/高張力碳纖維、高黏性碳料聚合物、鈦、超剛性碳纖維等的應用過程,將這些材料單獨或混合使用。近些年,鈦金屬與非金屬高強度材質組成的復合材料,及玻璃纖維、納米等材料成為熱門產品。這一系列的變化,使球拍變得更輕、更硬、更耐用,也更能吸收震蕩和振動。
球員在比賽中所穿戴的包括套頭衫、運動短袖上衣、運動短褲、裙、襪、鞋、頭箍、毛巾、護腕、繃帶及醫用護具等,都有一定要求。
19 世紀在英國誕生了現代羽毛球運動,一個多世紀以來,形成了一套固有的羽毛球文化,羽毛球運動服裝講究以白底色為主,適當配以花色圖案。女子可以穿超短裙比賽,但切忌穿著大背心。從前,連衣裙也做過女子羽毛球的服裝,盡管這種服裝有古樸典雅、名貴大方的特點,但不適合快速的比賽節奏,在跳躍、打高球時也很不方便,所以在今天不受歡迎。
如今,受電視轉播的影響,以白色為主的運動服裝已逐步為彩色服裝所代替。平時最理想的運動服裝應該是穿著簡便、舒適且耐穿。在比賽中,為了電視轉播的需要,雙方球員須穿著不同顏色的服裝。
護腕主要用于預防腕關節損傷,增強腕部力量,有時可用于吸汗。如夏天出汗多,球拍濕滑脫手,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汗太多卻沒戴護腕。因為手心出汗其實是非常有限的,主要的汗是來自手臂,這些汗傳遞到拍柄上使拍柄過濕。所以,如果戴上護腕打球,汗就可以被護腕吸收,拍柄就不會過濕。
專業羽毛球鞋不但能起到保護腳的作用,而且符合羽毛球運動的動作技巧,有助于身體的伸縮、跳躍、急走、急停、左右移動等,動作舒適自如。而穿著其他運動鞋進行羽毛球運動時,極易引起腳部受傷,因為這些鞋不是針對羽毛球運動設計的,不符合羽毛球運動的力學原理。好的羽毛球鞋的設計和用材須防滑、耐磨、避震、反彈、透氣、輕便、舒適。
(1)鞋面特性。
鞋面要達到透氣和舒適的要求。一般而言,鞋面采用功能性高、質量輕的聚氨酯束狀超細纖維,面料柔軟舒適,手感柔軟,易彎曲,透氣性佳,質地輕巧,利于調節腳部溫度,緩解足部疲勞。
(2)中底特性。
中底(鞋底)要達到避震和反彈的要求。在前腳掌部位采用一次成型的雙密度中底,有效吸收運動中的沖擊力,保護雙腳,給超負荷的球員以特別的支持;在腳后跟下,加一塊特殊的避震材料(如氣囊、液壓墊等)來減震。
(3)大底特性。
大底(鞋底)要達到防滑和耐磨的要求。鞋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運動員在擊球過程中的起跳、移動。超級耐磨生膠大底加優良的止滑材料是為羽毛球運動苛刻條件而開發的合成材料,是鞋業中耐磨損性較佳的材料,能增強耐用性及附著力。同時,還要考慮到羽毛球運動步法的特點,左右腳內側由于拖動較多,磨損特別厲害,通常在這部位將鞋底橡膠延伸至邊墻,加強耐磨能力。
一般而言,羽毛球運動的裝備中可能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襪子了。有一雙專業羽毛球襪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才能不影響球鞋的功能。球襪應選擇底部相對厚實的,對跑動、急停時產生的震動能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利于保護膝關節、踝關節。襪子應選擇棉質且吸汗和透氣強的,尼龍襪不吸汗,跑動時腳容易在鞋內打滑。襪子的顏色最好與上衣、下裝的顏色協調。因此,白色是較為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