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瑞蘭
一、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教師在進行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時,無論選擇使用哪種教學方式,都必須保障學生參與度。通常情況下,小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較強,在課堂學習中,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此時教師需要對其教學渠道進行科學拓展,合理優化教學方式,實現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標,加強學生的有意識注意,進而達到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讓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向上一個臺階。例如在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中,教師需要科學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豐富學生感官體驗,確保能夠同時刺激學生視覺和聽覺,使學生對其具有更大的興趣。
同時,教師還需要合理應用各種語文活動和文字游戲,確保學生能夠共同參與教學活動,實現寓教于樂。教師在具體進行教學活動時,需要針對課文內容設置引導性提問,對學生探究進行有效激勵,確保學生對其具有更大的注意力,讓學生自主的對文章內容進行探索。使其能夠主動學習文章內容和相關知識點。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編寫舞臺劇,分角色扮演自己喜歡的人物,再現故事情景,同時還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鼓勵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合理的并且富有創造力的改編,確保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提高思維的延展性,進而完成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大幅度提升。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演講比賽,讓學生敢于表達,并且能夠做到表意清晰,語言條理性強,對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有積極影響,強化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以部分學校現在推行的闖關測評教學模式為例,該模式鼓勵學生自發地閱讀,要求每一個學生養成長期的課外閱讀習慣,做到開卷有益,卷卷有益,書香取代電子屏,讓學生在書海中徜徉,與書中主人公交友。該種模式也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閱讀量的增加豐富學生的素材積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學校的書單共120本書,分為12個等級。每個等級推薦1 0本書,4本是必讀書,6本是自選書。闖關分為閱讀通關和閱讀挑戰兩種模式。閱讀通關需考4本必讀書,閱讀挑戰則在6本自選書中選3本考,可分2次進行。其中閱讀通關和閱讀挑戰通過答題的方式進行檢驗。這樣的考級,我們除了可以促進孩子的閱讀動力,也能檢測孩子的閱讀情況。
二、加強教師引導
教師對學生進行閱讀培育的初級階段,需要合理優化教學安排,例如在進行課文講解時,需要向學生推薦相關讀過,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考慮到小學生的語言累積量淺,有些內容學生很難讀懂其具體含義,因此,教師需要提前了解,并對其進行科學篩選,針對學生具體情況為其推薦閱讀書籍,確保學生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強化自身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語文素養。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閱讀進行科學指導,確保學生能夠充分掌握閱讀方法,與此同時,及時有效地解答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確保能夠有效實施閱讀教學。與此同時,教師再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培訓,還需要對其傳統教育模式進行科學轉變,確保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文章內涵。不同學生在閱讀中會產生不同的感受,閱讀體驗和感悟也會出現很大不同,教師不能直接向學生講述自己的理解,而是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使其對文章內涵具有獨特的理解。教師在具體進行閱讀教學時,需要注意,不能進行過于復雜的分析,避免學生在閱讀中產生挫敗感,使其對閱讀具有更高的興趣,強化學生文學素養。
三、優化閱讀習慣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積累習慣的科學培養,能夠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對學生人文精神的有效激發,具有重要的價值,語文教師在具體進行閱讀教學時,如果想要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有效的培養,必須對其進行良好讀書習慣的科學培養。一般情況下,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教材中的課文,無論是寫作手法還是內容都具有較高的學習價值,學生需要對其認真學習。與此同時,針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教師要鼓勵學生長期廣泛地閱讀,形成科學合理的閱讀習慣。確保能夠實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積累習慣的培養時,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專門積累美詞美句的收集本,在閱讀過程中越到有感觸的句子,可以隨時抄錄。通過長期堅持,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和寫作素材庫的擴大有極大的益處。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背誦一些片段和段落,明確其具體寫作手法,并對其進行模仿練習,確保能夠實現學生習作表達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的有效提升,強化學生綜合素質。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大量描寫景物的課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理解方式,可以對同一段文章反復地進行閱讀理解,并且記憶文章中對優美景色敘述精彩的語句。使學生對其具有深刻的理解,并對其進行模仿,描寫自己經歷過的景物,讓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結束語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培養時,可以采用提高學生興趣的方式,結合教師引導,優化閱讀習慣,在閱讀中獲得更加深刻的感受和美的體驗,細膩情感,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高層次培養打下基礎。進而確保能夠實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進一步提升,最終實現學生文學素養、美學素養的提升,完善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推進我國現代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