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倫
【摘要】物理課堂是物理教學的主陣地,明確和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是高質量課堂建設的關鍵。“雙減”政策背景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為中心”,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是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雙減”呼喚“學主課堂”。本文從設計教學情景,構建學主課堂;引導主動參與,創建自主課堂;誘導質疑問難,創設探究課堂;運用實驗教學,創制體驗課堂;聯系生活實際,創辦實踐課堂;設計有效作業,實現延伸課堂六個方面探討“雙減”政策背景下高中物理高質量課堂建設。
【關鍵詞】“雙減”政策;高中物理;高質量課堂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是國之大計,是教育人的責任和使命。在“雙減”政策大背景下,在全面推進核心素養教育的形勢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主課堂”教學方式,能實現學生由“他律”向“自律”轉變,向“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轉變,有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落實“雙減”政策,切實“減負提質”,真正提升課堂效益。
目前,由于各種原因,教師對新高考、新政策變化認識膚淺,教學活動存在“一言堂”“滿堂灌”等單向的傳授方式,學生被動聽課,學習主動性受到壓抑,很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很多學生不會學習,自主學習習慣尚未形成,自主學習能力不高。《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習是學生的個性行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雙減”亟需“學主課堂”,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以建設“學為主體”的高質量課堂,全面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下面,筆者通過以下六方面進行探討。
一、設計教學情景,構建學主課堂
精心的教學設計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學設計時,我們重點考慮的不是教師如何教,而是學生如何學,如何促進學生發展。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教學模式。對于物理概念、物理規律,教師應思考在學生已有知識、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如何開展合作學習,如何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等。堅持“為學習而設計”“為好學而設計”“為學生發展而設計”的原則,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和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構建學主課堂,培養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在教學中可多設置一些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提高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高考評價體系中的情境分為生活實踐情境和學習探索情境,比如,大自然現象、生活生產、體育運動、科技前沿等與日常生活及生產實踐密切相關的物理現象都屬于生活實際情景;物理學史、物理概念與規律研究的過程與方法、課標和教材中的科學探究等源于真實的研究過程或實際的探索過程都屬于學習探索情景。情景教學,以情誘思,以思促學,構建情景交融的“學主課堂”。
二、引導主動參與,創建自主課堂
真正的學習不只是收獲物理知識,更重要的在于學生的課堂體驗。為此,物理教學中必須積極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根據物理現象,通過收集實驗數據、積極探究物理原理,真切感受科學家建立起來的科學事實、科學原理、科學規律,積極思考,積極地提出問題,并尋求理解。通過引導主動參與,創建自主課堂,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探究、求知欲望,使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例如,在《自由落體運動》一節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用輕重相同的白紙分別做成紙片、大小紙團,從相同高度自由釋放,觀察并分析物體下落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容易排除“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質量有關”,很輕松理解“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一樣快”,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發揮最大效益。
三、誘導質疑問難,創設探究課堂
積極質疑問難,是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現。善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積極思考問題,勇于解決問題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生疑、質疑、釋疑,啟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處提出問題,積極解決問題。誘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從創設問題情境上下功夫,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問題氛圍,給學生留足思考時間,積極誘導質疑問難,讓學生樂于、勇于發現問題,并提出自己的問題,培養問題意識,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動筆,進行多方位學習思考,誘導質疑問難,創設探究課堂,充分體現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探究熱情,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益。學習問題是誘導學生思考的最好手段,如何巧妙地設計問題十分重要。比如,我們講曲線運動條件的時候,先通過復習舊課讓學生知道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條件,就是合力的方向與速度的方向在同一直線上,這個時候就可巧妙地提出問題,把直線運動的條件加一個字變成曲線運動的條件。
四、運用實驗教學,創制體驗課堂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實驗是物理研究的起源,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為此,我們應加強物理實驗教學,注重物理實驗教學改革,著重學生的實驗體驗,特別是探究性實驗,應在學生已有知識和初步具有實驗技能的基礎上,在教師指導下,想辦法使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體驗實驗過程,主動探索實驗結論。實驗還可以提供直觀形象的感性材料,用來創設豐富的情境,使課堂充滿趣味性、挑戰性、探索性,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學中,可在課上演示物理實驗和創設物理小實驗,在課外布置一些小實驗讓學生自主完成。例如,在講授光的折射現象時,在一個透明的塑料盒里放一些水,水中豎直放置一塊畫有一條小魚的泡沫塑料板,用一條細鐵絲當魚叉,看誰能一次準確叉中小魚;用兩個鐵盆自制馬德堡半球實驗,在兩個鐵盆之間點火后立即合上,就能演示實驗,非常簡單。這樣就能使學生獲得真實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實驗教學,創制體驗課堂,不僅能使學生掌握物理實驗的有關知識,更能使學生掌握利用物理實驗研究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和實際技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探究能力、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8FB070CB-8E24-4A31-8E83-F562BF203F50
五、聯系生活實際,創辦實踐課堂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們應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生產實際,積極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近生活,積極聯系生活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對所學內容興致勃勃。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生活世界時,會產生無比激情。因此,教師必須積極引導聯系生活實際,向課外拓展延伸,學以致用。在大自然中的天體運行、舟車交往、江河流淌、風云雨雪等自然生活現象都蘊含了豐富的物理規律。物理離不開生活,物理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如,通過探究小販的桿秤來探究杠桿原理,通過汽車的擋風玻璃來探究反射現象。這些情境來自生活,可以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從而更易認清事物的本質,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聯系生活實際,尋找生活中的物理素材,讓物理教學更緊密地聯系實際、貼近生活,讓物理因生活更精彩。聯系生活實際,創辦實踐課堂,不但為他們營造一個寬松、融洽的學習環境,而且積極地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六、設計有效作業,實現延伸課堂
在“雙減”政策推動下,中小學作業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教育部門不斷強調要提升作業設計質量,加強作業管理。那么,如何設計作業才能更好地實現“減負、提質、增效”的目標呢?我們要根據《物理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情科學合理設計作業題目,通過選用、改編或原創等方式設計類型不同、難易不同、能力等級不同的作業題目。根據學生認知特點考慮整體性、層次性、實踐性、探究性、信息化,拓展和創新作業設計:一是以單元或章節為基本單位,建構整體知識體系,整體設計單元或章節作業;二是積極嘗試彈性作業和分層作業設計;三是結合單元教學內容,以“活動”為主要形式,設計具有綜合性、開放性、延伸性的實踐性作業;四是立足單元主題,根據單元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學習需求設計出具有探究性、針對性的長周期主題式系列探究作業;五是積極探索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創新作業、“互聯網+”作業等作業設計,促進線下作業與線上作業有機結合。作業不僅是課堂的反饋,更是必要的學習活動,設計有效作業,實現延伸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因此,在“雙減”政策下,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創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突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自我體驗,關注學生的潛能實現,為“學為主體”鼓與呼,優化課堂教學,建設高質量課堂,真正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責任編輯? 溫鐵雄8FB070CB-8E24-4A31-8E83-F562BF203F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