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釗


“讀想說寫一體化”是一種新課堂教學模式。它重在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更是把課堂的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強調的是在課堂上保證學生有足夠的“閱讀量、思考量、說話量、寫字量”。而“讀、想、說、寫”這四個環節動靜結合,相輔相成,互相融合,互相滲透,互相促進,沒有規定的順序和具體步驟,可根據課型特點科學處理,靈活運用,交替進行,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活動,全方位培養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在自主學習中獲得豐富的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素養。
“讀”是學生自主學習,走進文本。首先,教師要有明確的要求,要讓學生明確為什么讀;然后,教師要深入其中,了解學情,引導圈點批注,讓學生逐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想”是學生解讀文本生成問題。本環節滲透整個教學過程,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整理自己的閱讀收獲和困惑,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
“說”是探究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語文課堂上,讓學生充分說話可活躍思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同時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讓學生認識到傾聽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在傾聽中學會思考。
“寫”是鞏固提升,完成閱讀文本的內化?!皩憽钡脑O計要注重基礎性、現實性、針對性、層次性和科學性。不同課型形式各異,可以閱讀批注,備注自己的見解;可以完成課內練習,加強對本課學習內容的記憶;也可以是知識深層次的延伸和拓展,甚至可以進行遷移寫作。
在實踐“讀想說寫一體化”新課堂教學模式過程中,如何指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引導合作交流提高說話能力,通過圈點批注做記錄內化讀書感受,筆者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用心引領,使語文閱讀有質量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閱讀教學課上,保證學生有足夠量的閱讀是必須和必要的,教師也要為學生把好閱讀關。在確保學生有足夠閱讀量的同時,教師要懂得審讀,審視評判學生讀得怎么樣,更要敢于范讀,給學生以示范和引領。此外,我們還要營造一種“你讀我讀大家讀”的融合氛圍,教師適時與學生“一起讀”,不分你我地讀,讀出感情,讀出情境,以實際行動感染學生,讓他們體會讀書的樂趣。
學生閱讀多了,自然形成語感,既促進理解,得到書本的熏陶,感受書本內容,增長見識,又積累更多的詞匯,豐富素材,讓說話、寫文章變得更加有話可說,自然而然流露出一種信手拈來的感覺。
二、精心設計,讓語文學習更有效
在進校調研聽課的過程中,常有這么一種現象:教師課前先讓學生準備好上課時要回答的問題,于是整堂課雖有提問、有回答,但學生根本不用思考便能對答如流,給人一種演戲的感覺,很不是滋味。于是,對于問題的設計,表現提出如下觀點:“預習,宜大不宜小;課上,具體不含糊”。以教學統編版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為例:
預習:自讀課文最少三遍。
1.初讀課文。問題:找出生字詞,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問題:讀通,讀順,讀流利。
3.細讀課文。問題:課文描寫了什么?
課上:設計具體問題。例:
1.閱讀交流: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
(1)設計這一問題主要讓學生邊朗讀邊勾畫“窗外是參天的楊柳。……山上全是樹?!闹苋蔷G色的波浪?!卑l現課文通過短短的幾句話,就從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對窗外的綠色進行了生動刻畫,從而可以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對“奇跡”的感性認識。
(2)再引導學生關注具體介紹“奇跡”的部分,也就是第4、第5自然段,主要聚焦一串數字,讀懂“老人創造奇跡”:十五年、八條溝、七條防風林帶、三千七百畝林網;再聚焦溝里的樹:抓住“如臂如股”“勁挺”“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山洪的兇猛”;還要抓住老人的話:“這樹下的泥有兩米多厚,都是好土啊”感受老人對植樹造林的熱愛,堅守與奉獻。
2.合作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條件下創造了這樣的奇跡?
問題設計意圖是,通過小組交流,引導學生利用圖表填空或完成樹狀思維圖,進行山溝的大環境和院子的小環境這兩個方面的探究。
當然,在閱讀教學中,我們還要注意思維引領的層次性和面向性,要盡量照顧中低層次的學生,有意識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思考適合他們的問題,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讀思活動,確保每一位學生都有足夠的思考量。
在閱讀課上,設計不同交流話題,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說話,有話可說。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說話的興趣,讓學生大膽說話,更可以增加學生的說話量。學生說話量大了,口語交際能力自然得到培養,課堂氣氛也將更加活躍,“語文味”也會在潺潺的語言表達中散發出來。
如,統編教材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我們可設計這樣的交流話題,引導學生根據圖表邊讀邊想象,思考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并自主提取信息,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填寫圖表,并連起來說說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括號內的內容是小組討論后的結果)
通過討論、交流,學生的思維得到碰撞,話匣子也就打開了,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表達自己的感受,感受著表達意見的快樂。
討論、交流是表達,動筆寫字是對文本的內化。語文課上,適時讓學生動手寫字可以轉化學生的思維定勢,讓他們手腦并用,增強記憶,提高學習效率。我們可根據不同的課文教學內容,把一些需要學生掌握的東西轉化成不同類型的課堂練習,讓學生在動筆動腦的過程中,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如,教學六年級上冊《宇宙生命之謎》這篇說明文時,我們的任務是幫助學生掌握有目的地閱讀的具體方法。為了教學更具目的性,我們可引導學生通過填寫表格以達到掌握有目的地閱讀的具體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知識的主動獲取比被動接受更重要。我們采用“讀想說寫一體化”新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有利于全方位培養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通過交流探討產生思維的碰撞,在圈畫標注、填寫圖表、完成課堂練習中深化對文本的理解,鞏固所學知識。把“讀想說寫”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壓縮教師在課堂上的參與量,釋放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閱讀與書本對話,通過思考激發思維的火花,通過說一說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質疑能力,通過記一記、寫一寫培養學生的動筆寫字的良好習慣,提高敘述表達的能力和水平。
責任編輯? 陳? 洋0F263EE8-608A-4810-BF30-378B2751CA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