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娜
摘要:九年一貫制學校在教學當中與普通學校有著不同之處,九年一貫制學校相較于傳統的學校,其具備教學資源更加完善的特點,因此在教學銜接方面其也更加完善,更有優 勢,但是九年一貫制學校也存在普通學校不存在的問題,則是在生源方面的學生年齡跨度大的問題,因此這也是教學銜接的問題之一。
關鍵詞:九年一貫制;體育課程教學銜接;研究
九年一貫制學校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是九年一貫制學校向中學過渡的重要階段,充分做好這一階段的準備,是學生成功步入中學的關鍵一環。而在學生體育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中,往往容易被學校忽視。經過調查研究得知學生進入中學后在體育學科當中的適應程度緩慢;自覺鍛煉的意識弱,身體素質明顯跟不上學科的標準和要求,自我調節與自我管控能力下降,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且在中學體育課上受傷的概率增加;造成這些原因的根本在于學生體育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階段的工作存在不足。為了讓學生盡快適應中學生活, 提高身體素質,需要做好體育教學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的工作。
一、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銜接教學的概念及構建原則
(一)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銜接教學概念
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的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教學就是在多種空間場所,采 取不同的組織方式,并利用多元化的實施路徑和方法,經學校、教師、家長、社會等多個主 體共同協作,努力發揮體育課程育人價值作用,實現體育課程教學縱向銜接、橫向一致、內 在統一、形式聯合的四位一體總目標。從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結構理念來說,九年 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是要實現體育課程的人本化定位,系統化設置,多元化呈現和層次 化運用。
(二)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構建原則
1.科學性原則。科學性是所有課程開發都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就體育課程中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銜接來說,科學性主要體現在全面育人的特征,根據學生個體發展 特點,充分權衡學生全面發展教學目標要求。可通過學生在不同學段發展需求進行定位, 如從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時期開始構建激發興趣,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 時期提升興趣夯實基礎,初中時期多元發展定向觀察等,最大程度、科學地滿足學生不同 發展時期的需要,樹立終身運動的目標,體現教育的以人為本和體育教學的發展遞進。
2.梯次性原則。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開發要符合國家有關要求,以人才培養 課程為主要層次,既要注重課程的縱向銜接,也要考慮課程的全面系統。對于九年一貫制 學校體育課程銜接體育來說,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教學應做好不同階段的定位和 銜接,只有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才能發揮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的重要作用,真 正實現銜接。梯次課程設置基于學生的運動能力水平和發展特點,在綜合全面對學生進行 評估的前提下,分析判斷學生需要學什么,并為之制定對應的課程內容模塊,循序漸進, 逐層遞進,有序銜接。
3.可操作性原則。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的可操作性不僅僅要考慮受眾即學生 的接受能力,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還要考慮學校的辦學現狀和地域政策差異。在構建和實 施的過程中,把握實施內容和目標的清晰明確、可操作、可度量、可評價,課程多樣化的 同時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
4.規范性原則。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教學所用的課程內容、教學模式等應符 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要求,教學內容力求統一穩定。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學習、課程形式和 教學內容等結合成一體的體育課程,促進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生認知能力發展, 從而實現體育綜合素養提升、體育鍛煉方式方法、學生情操及價值觀的正確與統一。
二、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實踐探究
(一)構建空間場所上,課內外與校內外聯合
體育課堂是體育教學的主要場所,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教學要求教學課堂不能僅限于傳統課堂、僅限于理論教學。教師應注重把課外和校外的教學內容進行關聯,拓寬教學層面,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用課外的知識補充課堂知識,用課堂的知識檢驗課外學習。 除此之外,與社區、青少年宮、體育俱樂部等單位聯合開展體育活動,通過校內外聯合形成體育氛圍。
(二)構建組織方式上,規定與選定結合
必修課和選修課主要應用在初高中年齡段的學生群體中。對于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教學的學生體育來說,以必修課程為主,選修課程為輔,可以很好地拓寬學生體育興趣 層面,為學生養成長久鍛煉的習慣奠定基礎。在必修和選修課程的設計中,要根據學生發展 特點和興趣愛好,考慮到內容的難易程度進行階梯型劃分,促進內容體系更富有合理性和邏 輯性。
(三)有效的融入游戲教學策略
當今時代的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教學不僅是使學生獲得運動技能和活動能力的過程,也是教師和學生作為自由的主體共同參與其中的精神生活。體育游戲是從游戲中派生和發展而來的一個分支,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促進人身心的全面發展為目的,是體力活動和智力活動相結合、富有濃厚娛樂氣息和鮮明教育意義的游戲活動,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比如可以激發學生參加體育訓練的興趣、促進課堂的活躍度、提高教學質量等。新課程改革以來,體育游戲作為傳統體育教學內容,在體育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細化研究體育教材在體育中的作用為廣大教師所重視,尤其是其在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學生的作用更為凸顯。對于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學生而言,體育游戲還有一個獨特的“紐帶”價值, 如何把游戲作為一根紐帶,引領學生通過游戲化體育的方式更好地實現學習有機銜接,促進學生角色轉化,更好地達到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這是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體育教師必須充分重視和思考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體育游戲是把教學內容與體育鍛煉相結合, 讓學生在游戲中抒發情感、積極運動,把枯燥的鍛煉變成讓學生喜愛的教學手段方法之一, 這也落實了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的教學科學性原則。
任何教學改革都無法回避價值問題,而從教育的視角看,教學改革的價值最終要體現在 學生的成長發展之上。游戲活動在體育課堂的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可以消除學生緊張的身心狀 態,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提高肌肉骨骼的靈敏性和協調性,促進心血管呼吸系統等的功 能,從而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體能,進而對體育課程銜接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在學生情感方面,總體上學生喜愛游戲活動融入課堂的教學,喜歡把游戲放在課中,而游戲 活動也已經被廣大學生所接受和認同,學生樂于在課堂教學中跟隨教師一同學習,因此在體 育成績上,也能有著明顯的提高。游戲活動在熱身環節效果尤其突出,不僅能起到熱身的效 果,而且在提高學生興奮性和參與度上作用更大。學生對于其中的跑步游戲尤為喜歡,從側 面也提醒教師多學多鉆研,將適合學生的跑步游戲帶入課堂。從生理數據的變化上,可以明 顯地發現游戲活動在有氧活動上的作用顯著,特別是在以前的“懶”學生身上效果更加突出。 那些原本不喜歡動的孩子,在音樂的伴奏下,非常樂于參與到游戲中進行練習,即使身上汗 流浹背,也愿意繼續學習。因此在心肺功能上,傳統的跑步等有氧項目沒有游戲活動的競爭力強已是不爭的事實。在教學中引入游戲,不僅能促進學生運動,而且為學生所喜愛。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深入,特別是全民健康理念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滲透, 游戲活動方式將會更多地普及到義務教育領域。教師必須樹立清晰的游戲化教學理念,主動將游戲活動與現代教育理念相融合,探索更加有效的游戲活動融入體育教學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彰顯新時代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體育教學理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四)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教學
中小銜接課程的建設受中考政策、地區差異和學校校區等因素的影響,同一套銜接課程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區域內的體育教學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建設,但不適用于城鄉 差異較大的兩所學校。體育教師應用發散性的眼光看待教學,如在足球的教學中,應先注重 運動興趣的培養并訓練學生的上下肢協調性和靈敏性,之后強調足球動作規范性,并稍加速 度練習,學生在鞏固動作的基礎上逐漸加入下肢力量爆發性和穩定性的練習,如短距離定點 踢球和射門。學生進入水平四后,在向中考測試內容靠攏的同時,教師要加入簡單的戰術練 習以鍛煉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不同區域的學生如存在水平差異,教師可以通過評價標準 的上下浮動來控制學生學習和考試的難度。大部分學校在實施過程中受到一校兩區的區域限 制或是學校的政策制約,無法進行跨學段的教學。這種情況下可以先加強中考體育課程銜接 教師間的交流研討,以某個運動隊為試點,逐漸推廣到所有運動校隊,最后滲透到普通的行 政教學班,循序漸進,不斷試錯和優化體系。
(五)重點統籌銜接年級的課程框架
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是中小銜接課程實施的主要對象,中小學學生處于身心發展水平、 身體運動能力和專業知識儲備量較弱的階段,能否合理規劃這個階段的學生的銜接課程的框架,讓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生適應這個過渡階段,直接決定了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銜接課程體系建設的質量。個別新生在進入初中后對 800/1000 米測試感到很不適應,因為他們在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階段沒有類似中長距離的跑步考核。因此在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中體育教師可以在課程中適當安排 400 米到 800 米的跑步練習, 這樣也能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作思想上和生理上的準備。
結束語:
體育學科的中小銜接課程建設對區域內的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有重大 的推動作用,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銜接的向上對標和中學的向下兼容是完成銜接建設的 核心要素,而課程框架、游戲化教學等都是這個體系建設的重要保障。一個完善且成熟的中小銜接課程體系還需要廣大一線教師不斷探索和總結。
參考文獻:
[1]劉德明. 遼寧省學校體育課程銜接機制的構建[J]. 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8,2006:69-73.
[2]安其豐,張云瑞.大、中、小學校體育課程有效銜接的途徑探索[J].青少年體育,2019,09:110-111+113.
[3]劉德明,宋廣慶.基于程序驅動和數據驅動的學校體育銜接機制構建[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20,3802:71-79.
[4]劉嘉敏.簡論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的銜接——以蘇州工業園區星澄學校 為例[J].青少年體育,2020,08:64-65+51.
[5]殷榮賓,季瀏,蔡賡.基礎教育學校體育課程內容選擇及價值取向的演變與訴 求[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7,5102: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