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艷
摘要:大單元教學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需要。教師要突破現實困境,轉變教學觀念,將語文大單元教學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使學生能夠在對語文知識的不斷探究中獲得語文素養的提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此才能夠在不確定的未來社會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大單元教學;設計研究
引言
大單元教學旨在提升學生的學科關鍵能力,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大單元教學的核心價值是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富有情境的、任務驅動的語文活動中,通過獨自或與他人合作不斷地探究,獲得知識的遷移并能實際應用。如果說核心素養培養是今后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那么可以說,大單元教學就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形成和發展的載體,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有力抓手。
1.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使語文教學終于找到了“失落已久的家”。核心素養導向的語文學習強調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在復雜變化的情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故此,素養導向、以學為中心的語文大單元教學應運而生。大單元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真實的情境中像專家或教師一樣去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如此才能對所獲得的知識有更深入的體驗,達到真正的理解。這也是核心素養培育的價值所在。
2.關鍵要素解讀
2.1單元學習主題的確定
單元學習主題的確定是重點,也是難點。前者是教與學任務、活動的概括,后者是組織學習資源的依據。如果在一個單元內能從“內容和形式”的關系或者“語言和思維”的關系的角度,提煉一個適切的大概念作為單元學習主題,從而整合關聯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凸顯課程視角和學習維度,那么教師對這一教材單元重點“教什么”的把握應該會更明確,教學目標的指向也會更聚焦。最重要的是大概念具有很強的“透視”功能和遷移價值,可以引領學生在主題聚焦、多篇比較的單元整體深度學習中,充分吸收作者的經驗,建構自己的語文經驗,并有效遷移,在新的情境中內化為自己的關鍵品格和必備能力。
2.2任務框架的創建
對“語文學習任務”王云峰教授有形象的解釋:“任務”就是“事情”,“活動”就是“做事情”。語文學習任務的設計本質上是給學生找一件事兒干,找能對學生語言素養發展提升有意義的事干。理解這句話的內涵就是教師要在文本和學生學習之間以任務的方式架構起語文學習的橋梁,大單元學習就是要讓一件一件有語文意義的事情在真實的大單元情境中連綴成任務群?!斑B綴”的原則遵循“學習任務群”追求語言、知識、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養等多方面、多層次目標發展的綜合效應,在單元學習主題統領下符合整體性和結構化的特點。
2.2.1閱讀與鑒賞→總結與表達
“閱讀與鑒賞”主要指向單元文本的學習,順序可視實際需要靈活安排,可從整體到單篇,或者單篇到整體,或者多篇比較等,但要盡可能體現“教讀”到“自讀”的統編教材編寫意圖?!拌b賞”是在“閱讀”的基礎上基于理解的寫作,寫作內容高度關聯閱讀,篇幅可長可短,形式也可以豐富多樣,落點都聚焦在對文本的深度理解上。
“總結與表達”主要指向單元學習結束之際,總結本單元的學習路徑、學習經驗,同時結合教材“寫作”中的要求,模仿、創作自己的習作。例如: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學習“家國情懷與抒情方式的選擇”確定任務(1)有感情的朗讀,感受作者的家國情懷;(2)最好標注,評價抒情的效果:(3)思考,如何選擇合適的抒情方式;(4)嘗試,我選擇的抒鄉情。任務1、2、3均指向文本的“閱讀與鑒賞”,任務4指向“總結與表達”,且四項任務呈現出連貫的、發展的學習進程。此類型的優勢是讀寫深度融合。充分發現、思考、吸收優秀作家作品的經驗,并及時借鑒運用,形成自己的經驗和能力。
2.2.2關聯生活情境→閱讀與鑒賞→總結與表達
較第一種類型,此種類型增加了“關聯生活情境”環節,即任務一的設計既要和單元文本內容相聯系,也要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同時任務三(最后一個任務)的設計要勾連任務一,回歸生活,運用學習到的經驗來解決單元學習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該類框架的優勢是文本學習與日常生活聯通。任務一發揮喚醒和啟動的作用,喚醒學生的情感儲備和元認知經驗,啟動單元閱讀興趣,為深入解讀文本做鋪墊;任務三勾連起始任務,讓學生在比較中領悟作家作品的優秀經驗,并進行總結和表達,從而內化為自己新的認知經驗。需要強調的是,這種類型在首尾兩個任務中較多設置小組或班級口頭交流活動,這也是提升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的一種重要方式。
2.3單元作業清單、等級評估清單的設計
一個完整的單元教學實施離不開評價。如何在學習過程中設計融合教學評價?我們以單元作業清單和等級評估清單為抓手。兩個清單貫穿單元學習的全過程,發揮三個“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明晰作業的目標導向和質量導向,及時檢測學習效果,并留下真實的學習印痕;引導教師關注、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提供過程性學習支架,讓“評價”與“學習”同時發生;引導教師發揮評價診斷、反饋、調整教學的功能。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以促進人的發展為核心。進入信息時代,人工智能飛速發展,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世界,教育需要重塑人的時代品格。相較于工業時代教育的批量化、標準化、同質化,信息時代的教育應該更加注重差異性、合作性和創新性,從根本上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在此背景下,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成為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時代主題。在核心素養的價值引領下,大單元教學呼之欲出。
參考文獻:
[1]王雪紅.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先進教學方法的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07):53-54.
[2]尹遜才.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的關鍵問題及其解決[J].江蘇教育,2021(45):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