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芬
摘要:最近幾年,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城鎮化的腳步已經逐步成熟,很多農村地區的年輕人都開始向城鎮轉移。但這樣一來,農村地區就多出了很多留守學生,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筆者在一線教學見證了很多留守學生的成長歷程,教師應當在留守學生身上投入更多的精力,關愛他們的成長。本文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圍繞此話題展開探究,希望可以給更多教師提供新的教學思考。
關鍵詞:城鎮化;農村;留守兒童;關愛
前言:
留守學生健康成長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新的歷史條件下,保障留守學生的生存和發展權益,是每一位教師都必須關注的問題。過去幾年,我國已經陸續出臺了關愛保護農村留守兒童的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但法規只是保障留守學生生活的底線,教師群體更應該給予其人文層面的關懷,讓學生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一、密切關注新增留守學生
一個班級中的留守兒童,往往是教師最容易忽略的群體,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的留守學生比較懂事,他們從小就開始照顧自己和家庭。到了初中階段,他們的自理能力更強,性格也越發堅韌,更不會輕易暴露自己的弱點。在留守兒童的成長歷程中,很少有被照顧的機會,這也使得留守兒童堅強且內向,不愿意表達自己的困難。在學生家人的眼中,這樣的品質或許是懂事,但是在一個班級體里,這樣的性格反而是最容易被教師忽視的,所以,站在一名教師的角度來看,要關愛農村留守學生,首先就是要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并且在他們身上投入更多的關注。
例如:每個學期開始,教師都可以提前了解一下學生在一學期的成長狀況,隨著城鎮化的腳步不斷加快,留守學生的數量其實也在擴大,有些學生在今年以前還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隨著村里的勞動力越來越少,這些學生的父母也開始向城鎮走去,留下孩子在村里讀書。每個學期,班級中都有可能多出幾名新的留守學生。這種情況肯定不是個例,所以教師可以在每個學期開學之前聯系學生家長,了解下一學期學生生活的具體情況。經常和家長溝通,也是關注留守兒童的一種有效策略,家長在外工作,內心也肯定很牽掛自家的孩子,與其將孩子托付給其他人,不如將孩子托付給教師,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教師可以給留守學生更多的鼓勵與引導,幫助他們好好學習,走上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
二、留意留守學生心理健康
留守學生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性格內向,比較乖巧,平是不容易惹事生非的學生,另外一種就是性格張揚,叛逆,但其所作所為也基本都是為了博取他人的關注,獲取關心。不管是哪種留守學生,都很容易產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密切留意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早預防早發現。其實,很多時候,留守學生需要的只是一個情緒的出口,教師主動站出來成為那個出口,就可以從根源上解決學生們的心理問題。
例如:比如有些學生比較懂事,什么都不讓家人操心,爸爸媽媽每次打電話回來,學生都堅持報喜不報憂,即便有一些生活上的困難,也是打碎牙齒和血吞,從來不讓爸爸媽媽多操心,但這種性格放在學校里就很吃虧,極其容易在紛亂的班集體中成為透明人。教師應當提前關注到這些學生,并且及時發現學生身上出現的心理問題,運用一些手段嘗試改變學生這種沉默寡言的性格。比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叫到辦公室,經常和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談話,再比如平時上課時,教師可以多給這些學生起來回答問題的機會,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除此之外,教師也要關注到那些性格乖張,性情不穩定的學生,這類學生之所以會出現比較極端的性格特點,也是因為從小缺乏父母的陪伴與關愛,在他們的內心深處,總是迫切地希望得到外界的關注,但學生從來沒有如愿以償過。這也提醒教師轉變個人的教學理念,學生如果不是犯了太大的錯,教師都應該包容以對,經常找這類學生談話,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的關愛與包容,當學生和教師之間建立起足夠的親密感和信任感時,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也會更愿意和教師分享,有利于保證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
三、關注留守學生人際交往
一般情況下,教師開展知識教學會將教育教學工作的重心放在知識講解上,但是農村地區的教師還肩負著另外一個職責,那就是關注學生們在校的種種表現,尤其是他們的人際交往。由于留守學生沒有父母陪伴在身邊,這些學生也不可能常年獨來獨往,對于他們來說,大多數的執行伙伴都是在學校里認識的。如果學生結識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教師也應當第一時間發現,并且給予其正確的引導。
例如:農村學校的周邊環境可能比較復雜,學生們一不小心就容易結識校外的人士,雖然這樣講可能過于絕對,但大部分的校外人士和校內學生交朋友都必須警惕起來,學生自己缺乏這樣的意識,教師就要幫助學生擦亮眼睛,平時開展安全教育時,教師就要提醒學生,不要和校外人員過多往來,更不要跟著他們到處鬼混。即便是在學校里交朋友,也要擦亮眼睛,最好找那些和自己性格相投的好朋友。帶著自己學習,共同進步,這才稱得上是益友。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關注學生的成長空間,和家長建立比較密切的聯系,形成一張嚴密的家庭學校關系網,了解學生的性格,并且關注學生的交友狀況。當身邊沒有父母陪伴時,身邊的好朋友就會成為最大的影響源,留守學生很容易受到身邊好朋友的影響,這種影響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教師要理智對待學生的交友行為,盡可能引導學生廣交友,交益友。
四、關心留守學生成長目標
長期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筆者發現,農村地區很多孩子的成長經歷都特別簡單,從小沒有上過興趣特長班,也沒有課外補習的經歷,單純依靠農村有限的教育資源,在學校里學習就可以取得非常出色的成績。這就證明學生本身是有天賦的,越是這種好苗子,教師就越要認真培養,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更加遠大的成長目標,甚至是人生目標。讓學生有明確的自我提升計劃當學生心中有了一把標尺之后,很多外界的影響就會自然消失,這樣一來,教師的引導和保護壓力也會相應減小。
例如:有些學生從小學開始數學成績就非常突出,到了初中階段,數學成績更是名列前茅,教師可以著重在數學方面引導學生,并且告訴他們,在數學方面的優異表現頗有成人之風,如果堅持學習、好好努力,說不定未來可以將數學變成自己的優勢科目,考取大學時也能夠取得更加出色的分數。平時開展教學工作,教師也可以讓留守兒童們談一談自己的人生理想,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常年生活在農村地區,很多留守兒童對于未來的成長是沒有非常明確的,規劃的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設備,讓學生了解如今社會上的各行各業,引導學生樹立自己的成長目標,當學生對某一種職業開始感興趣,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朝著那個方向發展。
總結: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大力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升。但是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在農村地區遺留的留守兒童數量卻持續增多,在沒有父母的陪伴下,這些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和發展是十分重要的社會問題,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分享了關愛留守學生的具體策略,希望更多教育同仁能夠投入到這方面的研究之中,為更多留守學生帶去關愛。
參考文獻:
[1]朱淑艷.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智慧,2021(20):5-6.
[2]王亞陣.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成長問題與關愛措施[J].新課程,2020(13):5.
[3]黃桂香.城鎮化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方法[J].廣西教育,2019(09):59-60.
本論文系2021年南靖縣中小學德育研究專項課題《城鎮化背景下農村留守學生關愛教育研究》【立項編號:Jdy211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