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良
摘要:沙子和水是自然的事物,在幼兒集體活動中開展沙水游戲,能夠給予幼兒接觸自然的機會,讓幼兒在玩沙、玩水中盡情地釋放自己的個性,但是,在目前沙水游戲的活動實施中,存在教師沒有做好準備活動,活動形式呈現局限性,以及教師不尊重幼兒差異性的情況。所以,為了實現沙水游戲活動的有效實施,教師有必要針對當前沙水游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措施,以便讓幼兒在縱情于沙水之間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幼兒園;沙水活動;反思
今天我與大家分享的是小二班沙水開展中的引水,內容大致是是:沙堡游戲、人工降雨、引水和魚塘。
動畫片小豬佩奇里經常會看見佩奇在搭沙堡,孩子們對此很感興趣所以開展了一次搭沙堡的活動。圖中可見容器不限,幼兒已知要將濕沙倒扣在沙池中。但是由于第一開展所以只有少數孩子能偶爾成功。活動結束后孩子們展開了多次團討,最后總結出了三種方法:沙+水+沙+水,滿桶沙+水和水+滿桶沙。想到這些后孩子們提出了問題:堆沙堡的方法很多,到底哪個最好?成功率最高呢?經過多次親身嘗試之后,幼兒發現第二個方法:水+沙是最好的,而且成功率很高。最后,幼兒決定自己再動手嘗試一下這個好辦法,果然更容易成功了。
《指南》中指出孩子的學習和發展是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中獲得的,孩子們討論出造沙堡的方法后去嘗試并且得出了成功率最高的方法。遇見困難的時候我們沒有第一時間告訴孩子們方法,而是引導他們自己積極動手動腦去尋找方法,在動手能力和沙水技巧提高的同時,孩子們的自信和自尊也在潛移默化得到了發展。
我們在后來開展搭沙堡時正好前一天晚上下了雨,沙池里都是濕沙,孩子們發現用這些沙子很容易就搭出沙堡,于是我們開始討論怎么讓沙子像今天一樣變濕,所以我們引出了“人工降雨”。
一開始孩子們準備用一根藍色水管去水龍頭接水,把水灑到沙池,但是這跟藍色水管的距離有限。后來決定換一個工具,不用水龍頭處取水,利用水泵取水,將水泵移動靠近沙地,雖然藍色水管還是長度不夠,黃色管子接上就行!裝了水的水泵的重量對孩子們來說有點大,會有孩子主動上前幫忙一起搬,雖然是小班,但已經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識。雖然可以人工降雨了,但是水泵要經常搬回水龍頭去加水,浪費時間和力氣。還可以用什么材料呢?
后來我們在材料處找到了PVC水管,用它引水就可以直接從水龍頭那引到沙池了。但是把PVC管搭起來后,雖然有很多小朋友一起扶著,可它總是漏水!怎么會這樣呢?孩子們在漏水處發現原來是連接處沒擺好,應該怎么擺,王藍樂說應該讓大的水管搭在小水管的下面,這樣水就不會流出去了。后來孩子們發現PVC流到陰井蓋位置就會漏水到陰井蓋下,怎么辦呢?有孩子想出了用腳去踩住陰井蓋,不讓水流下去,發現這方法不行,水還是在浪費,這是為什么?我們在現場展開了團討,我們引導孩子發現了水是往低處流的,馬路中間有點高,所以要讓水龍頭那一塊架高,因為我們開展了建構活動搭建龍湖天街,所以有對于架高的前期經驗,這樣水就可以往低處流進沙池了!
人工降雨可以順利進行了!孩子們在后續做沙堡時的意外發現水流到了鏟子挖去的沙坑里,有點像魚塘,但是里面的水一直在變少,好像要干了,好不容易形成的魚塘要消失了嗎?怎么辦呢?我們的沙水活動還在進行,有機會的話下一次一定和大家分享!
回到教室后孩子們展開討論,到底怎么樣才能成功做出一個沙堡,孩子們發現需要用到水讓沙子變濕,有哪些方法呢?
再有一次去玩沙水的時候發現沙子是下過雨后濕的,容易塑形,但是后來再去玩的時候是干的,孩子們就想到了通過人工降雨讓沙子變濕,人工降雨的方法也很多:比如小朋友不斷地提水去倒在沙子里和水壺澆水,孩子們一個人提水桶幾趟之后發現有點累,所以就有兩個小朋友一起提,雖然是小班,但是也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識。
也有很多孩子用PVC水管連在一起運水的,但是孩子們發現水管云水過程中浪費了不少水,老師和孩子們展開了一次探究,我們當時在現場做了展示,改變PVC管高度,引導孩子們發現原來是因為水是往低處流的,但是馬路中間是高的,水水流回到草地方面,于是孩子們開始把水源架高,在草地變進行了架高,但是還是有在水管連接處流出,于是有小朋友們輪流專門在連接處看管接口,這樣人工降雨就能開展了,沙堡成功率就大大提升了。但是我們的沙水活動還沒有結束,最近孩子們將會開展挖池塘并且記錄在兒童海報上。
參考文獻:
[1]夏夢潔.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論的幼兒園沙水游戲開展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0(36):102-103.
[2]陸飏.縱情沙水,歡樂游戲——幼兒園沙水游戲活動的實施策略[J].啟迪與智慧(中),2020(10):22.
[3]張宇丹.幼兒園沙水游戲組織與指導的思與行[J].新課程(綜合版),2019(1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