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如婷
摘要:《歷史與社會》在初中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面臨著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問題。例如,九年級的教學應緊緊圍繞“發展的選擇”這一主題,以時間為維度,以現實為案例,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現狀,并促使他們思考社會的變化發展。在《歷史與社會》教學中,以圖設境,強調現代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和社會環境的變遷,提升教學效果。本文分析了歷史與社會教學中以圖設境的可行性。進而提出具體策略。
關鍵詞:以圖設境;歷史與社會課程;教學效果
一、引言
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利用圖片創設情境,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促使他們深入參與學習活動,而且情感方面也能夠獲得升華。對于教師而言,為了以圖設境,應當注重搜集教學資源,提升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共同探究中實現教學相長。
二、歷史與社會教學中以圖設境的可行性分析
(一)以圖設境符合學科特點
歷史與社會課程是關于人類社會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以及對既往人類活動的研究。在本課程的教學中,學生不能回到過去并參與實踐。借助情境所創造的典型場景,學生可以接觸歷史的形象。歷史本身是豐富而多樣的,人類社會具有復雜性,簡單地學習一堆冰冷的歷史事實并不能讓同學們觸及歷史和社會的本質。在過去的教學中,一些教師對教學基本持“去情境”的觀點,認為概括性的知識是這門學習的核心內容。他們片面注重歷史、社會事實、概念和結論的教學,忽視了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情境。而以圖設境教學注重史實、史料和歷史感的緊密結合,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創設情境,學生可以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感知知識,并在現實生活中進行思考和探索。
(二)以圖設境符合符合初中生的學習認知
初中生的歷史和社會知識整體水平較低,表現為知識的碎片化以及思維的表面化。一些熱愛歷史的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對歷史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或無意接觸到某些歷史信息。盡管這些方式使他們對歷史和社會形成了初步印象,但歷史與社會是一門內容較為復雜的學科。對于初中生而言,這門課程涉及到的系統知識、嚴謹的思維方法,對他們來說既好奇又陌生。同時,歷史具有歷史性和時代性,與當下社會有較大的距離??紤]到初中生這方面知識積累不足,要掌握抽象的概念,就必須運用淺層機制,在教學中做到生動、具體,避免專業化、抽象化,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課堂學習,發揮主體作用。
(三)以圖設境符合符合課程標準要求
課程標準指出,《歷史與社會》作為一門綜合性課程,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順應當代社會發展,突破原有學科界限,整合歷史、地理等學科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對本課程學習結果的測試不再僅僅是知識考察,而是側重于學生理解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理解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這就對教學效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以圖設境的教學方式通過創設情境,有目的地利用圖片資源,營造真實、形象、輕松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和協助他們掌握歷史事實,探索社會變遷規律。
三、歷史與社會教學中以圖設境的策略
(一)獲取圖片資源
教材中的圖片資料主要包括地圖、歷史人物、歷史遺跡、歷史事件等。圖片的特點是直觀、生動,可以用于補充、解釋歷史和社會現象,以形象的方式向學生展示相關知識點,有助于幫助學生快速形成感性認識,促進思維活動,形成長期記憶。此外,圖片的應用也提高了教學資料的可讀性和趣味性。教師首先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圖片資源,有效挖掘圖片背后的信息。此外,教師還要在教材之外掌握了大量豐富的圖片資料,才能在教學中更加有效地創設情境。教師應注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積累更多的材料,積累材料的方式是廣泛的,如閱讀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書籍、報紙、網站等,并有意識地收集材料,使材料更符合教學的實際需求。
(二)結合圖片創設情境
圖片是重要的輔助學習材料,用于在課堂上提供準確、清晰、生動的信息,使學生了解歷史事件、地理位置等,掌握歷史與社會的概念,提高識別和使用圖片的技能。閱讀和分析圖片應該是所有學生的基本能力。教師應該仔細地在課前準備圖片,以便在講課時有效地輔助語言教學。但是,在課堂上,老師不應該使用太多的圖片。太多的圖片會讓學生眼花繚亂,只是走馬觀花的話很難在大腦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在以圖設境時,教師應注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探索,在探索中積極思考,在思考中逐步提升思維能力。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歷史教師應注意設計的問題是否恰當。太簡單的問題只是形式,對于教學的實際效果毫無意義。教師也不能設計太難的問題,這會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問題的設計應該與學生最近的發展區相一致,這不僅能夠促使他們復習已經掌握的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進行思考。
(三)開展探究活動
以圖設境所創設的典型情境要求充分利用視覺直觀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但創設情境不僅是為了趣味性,也是為了吸引學生深入自主探索。為了活躍課堂氣氛,一些老師使用大量的圖片。結果學生們的情緒在課堂上被調動起來,但無法取得任何收獲?;钴S的課堂氣氛是必不可少的,但絕非教學的最終目標。雖然以圖設境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它只是一種創設情境的手段。情境創設的目的是使學生在真實、直觀的環境中積極建構和理解知識,掌握學習歷史與社會這門課程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獲得情感體驗。因而,以圖設境應在調動課堂氣氛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自己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在創造情境的時候,教師一方面要按照教學目標巧妙地展示圖片,另一方面要按照創設的情境進行講解,布置學習任務,師生共同探究。以圖設境不能簡單地轉化為對圖片的欣賞,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理解圖片與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把握事物的本質,從感性知識層面上升導理性知識層面。
四、結語
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利用圖片創設情境,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促使他們深入參與學習活動,而且情感方面也能夠獲得升華。對于教師而言,為了以圖設境,應當注重搜集教學資源,提升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共同探究中實現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卓華正.淺談地圖在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月刊, 2007(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