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松
摘要: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在課堂,我們如何做到情知相輔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如何行意相依豐富數學活動經驗?如何思悟并舉內化數學活動經驗?筆者結合五年級上冊綜合與實踐《擲一擲》一課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讓學生在不斷的“做”和“思考”過程中積累、豐富、內化數學活動經驗。
關鍵詞:活動經驗;積累;豐富;內化
《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應貫穿整個數學課程之中。‘綜合與實踐’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重要和有效的載體。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然而從在這些年的教學觀察中,發現老師在上“綜合和與實踐”課時都是“走過場”,學生未能在一些思考性較強的問題的引領下,自主參與學習活動,教學中學生缺乏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為此,我嘗試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綜合與實踐《擲一擲》的教學行動研究為切入口,讓學生在一些思考性較強的問題引領下,主動思考、自主探究,在不斷的“做”和“思考”過程中積累、豐富、內化數學活動經驗。
一、情知相輔,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經驗的改組或改造。這個過程不是通過灌輸實現的被動過程,而是在個人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過程中能動地實現的。要使學生獲得數學活動經驗,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學習,就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創設合理、有效的活動情境。
在《擲一擲》一課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回憶擲一枚骰子出現的可能情況,緊接著使用一個骰子進行男女分組比賽,讓其在娛樂中重溫公平與不公平。在學生情緒高漲的時候,提出老玩一個骰子沒意思,改為擲兩個,這時讓學生討論可能出現哪些點數和,積極性極高,而且孩子的思維也相當活躍。此時,將可能出現的點數分成兩組:A組“2、3、4、10、11、12”,B組“5、6、7、8、9”,師生各選一組,學生派一名代表與教師進行比賽,將整堂課的氣氛提到了制高點。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逐步喚醒舊經驗,同時引導學生發現新舊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系,化新知為舊知。此刻,轉化的思想也已悄然滲入學生的腦中。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細心研讀教材,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用心研究學生,從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精心創設有效的活動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引領學生經歷有效的學習,方能事半功倍。
二、行意相依,豐富數學活動經驗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動手操作體驗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直接經驗和親身體驗,促進思維的發展。數學基本活動經驗需要在不斷的“做”和“思考”的過程中積淀,是學生不斷經歷、體驗各種數學活動過程真的結晶。只有讓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發現的過程,才能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在《擲一擲》一課教學過程中,通過組織學生填兩個骰子點數組合的圖表,并觀察圖表,從而揭示了其本質,達到總結經驗、深入理解新知的目的。在學生一系列的動手操作活動的基礎上揭示問題的本質,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尤為透徹,積累了有效的操作經驗。數學教學內容是抽象的,對于以具體形象思維和動作思維為主的小學生來說,動手實踐是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及學生特點,合理選擇、組織有效的數學活動,努力追求操作價值的最大化。如此教學,不僅豐富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也要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知識。
三、思悟并舉,內化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活動經驗并不僅僅是一次解題的經驗,更重要的是思維經驗的延續。數學活動經驗越豐富,新知就越容易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學生參與了數學活動,儲備了比較充足的活動經驗,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對經驗進行梳理,使原始經驗得以改造,也就完成了經驗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生長。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組織學生反思、內化數學活動,促使學生獲得不同階段的經驗內容,再將獲得的經驗應用于新的教學活動,完成經驗的創造、領悟、內化。
在《擲一擲》的“課堂小結,提升內化”環節中,設計了兩個問題:1、獨立想想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我們怎樣探究擲兩個骰子點數和的可能性大小的。2、想一想:擲兩個骰子的點數差(大數減小數)結果是什么?可能性大小又如何呢?問題一,讓學生先在自己腦海中梳理課堂上所學知識,豐富了數學活動經驗;然后再讓學生交流如何探究新知,進行數學學習方法的總結,對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進行提煉與內化。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方法有整體的構建,將僅停留在感性層面的粗淺的活動經驗進一步提煉、內化、積累了新的數學活動經驗。問題二,讓學生課后帶著問題繼續研究,促使學生進一步反思、內化學習過程。通過這樣的引導,不僅幫助學生有效的提煉了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打通了思路,進一步對新知進行延續,有助于學生構建知識的網絡。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
[2]盛國榮.杜威實用主義技術哲學思想之要義[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02期.
[3]姚國華 楊波.積累數學基本活動動經驗的實踐與思考[J].吉林教育(綜合)2013年第7-8期.
[4]陳春銀.數學活動經驗積累常見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15年第4期.
[5]葛秀蘭.參與“綜合與實踐”積累數學活動經驗[J].小學教學研究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