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太露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明確了課程“實踐性”的特點,并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通過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形成良好道德品質,提升法治素養,實現社會性發展。為了達到這種要求,小學高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就選擇了具有獨特優勢的體驗式教學方法。每位學生所接受的教育其實也就是一種體驗,換句話說,體驗也就是通過自身的經歷去認識周邊的事物,體驗式的教學就是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構建起知識體系,并且提高其綜合能力。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應用具有重要價值,而教師應該順應課程改革要求,對教學實踐進行研究,為教學改進與優化積累經驗。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小學道德與法治;高年級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小學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提升學生法律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逐漸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展開了相關的教學研究。基于此,本文從小學高年級道德與法治課中開展體驗式教學的背景出發,結合具體案例分析體驗式教學的應用策略,希望對推動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改革提供參考。
一、應用體驗式教學的必要性
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學情等,用生活演示情境、用實物演示情境、用語言描述情境、用表演體會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借此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體驗,從而使學生獲得直觀感受,并最終收獲知識,以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方法。小學高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相對枯燥,理論性較強,加之高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進行學習,更喜歡新穎、有趣的教學形式。為此,教師可以利用體驗式教學進行課堂教學創新,為課堂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
二、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緊扣教學目標,精心創設體驗情境
教師要在教學中緊扣教學目標,創設符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的體驗式情境,確保教學目標及以其為核心的教學方案符合教情、學情,有一定的目的性、針對性,突出重難點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第一,創設的體驗式教學情境和教學內容要密切相關,因為這將對教學目標的實現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第二,體驗式教學情境要盡量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明確學生生活經驗、知識基礎,使情境可以被學生接受,并吸引學生參與進來;第三,選擇合理的情境創設方法。目前,體驗式情境的創設方法有很多,如語言描述、多媒體技術呈現、角色扮演、生活演示等,教師要以課程教學需求和學生學習需求為出發點,合理選擇情境創設方法,準備相應的道具,為情境創設做好萬全準備。
例如,在教授《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課時,筆者立足于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特點,在講解完課程內容后利用生活演示法創設“行人過馬路”和“學生上課”兩種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通過這兩種情境的親身體驗,正確區分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和紀律,學會知法、懂法、遵法。
(二)科學引導,積極營造合適的體驗氛圍
做好體驗情境創設得準備后,教師可在課堂上按照教學方案創設相應情境,推進教學進程。其中,教師要發揮自身的科學引導作用,積極努力地營造良好的體驗氛圍,凸顯出體驗式教學的優勢。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第一,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分析研究課程標準要求,按照要求進行情境創設,在情境教學實施中有效引導學生,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在體驗中討論、在討論中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積極性,進而實現既定教學目標;第二,營造良好的體驗氛圍。在一個良好的體驗氛圍下,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與參與,大腦神經將變得異常興奮,思維也變得更加敏捷,可以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基于此,教師可以通過科學方法創設體驗情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在一種積極、活躍的體驗氛圍下主動學習。
(三)通過生活素材創設體驗情境,強化學生的直觀感受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創設體驗情境,因為這樣情境下呈現出來的課程內容是最有說服力的。其中,體驗式情境是促使學生形成道德與法治素質的催化劑,能為學生心理、人格健康發展提供保障。為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實際生活中的素材創設符合課程標準的體驗情境,讓學生從切身的生活體驗出發,在情境中獲得最真實的直觀感受,得到思想的啟迪、心靈的釋放、情感的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與法治素養。
例如,在教授《我們的公共生活》一課時,筆者課前準備塑料樹木、長椅、指示牌、健身器材、照明燈等道具,在課堂上創設一個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公園場景,讓學生在這樣場景中親身體驗如何保護公園內的公共設施,懂得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產,進而掌握該節課程的內容。
(四)通過小組合作活動創設體驗情境,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思維和想法,想要學生的思維、想法得到充分發揮,體驗式教學是一個較好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小組合作活動,創設討論式的體驗情境,讓學生在討論中充分發揮思維能力,發表自己的想法,并借鑒和學習他人的思維方式,對討論內容形成多方面的認識,較好地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
例如,在教授《國家機構有哪些》一課時,筆者在正式授課前,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所知、所學分組討論“我國有哪些機構”的話題。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學生積極回憶,各抒己見,把自己所知道的國家機構及其職能都說了出來,對“國家機構”相關知識產生了濃厚的了解興趣,同時綜合組內其他學生想法和書本內容,對“國家機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高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蔡意治.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20(14):36-37.
[2]林鎮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體驗式教學的實施策略[J].華夏教師,2019(0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