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連芳
摘要:九年級學生面臨升學壓力,不僅有考試帶來的學習壓力,也有下一階段能力與素養的過渡壓力,便會忽視課外閱讀。此外,閱讀教學方法簡單,單一的模式帶給學生閱讀疲勞感,教師“開門見山”的方式,也很容易使學生形成被動的閱讀習慣,從而導致閱讀興趣逐漸降低。九年級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該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與理念,多渠道開發,以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興趣;培養途徑
閱讀被譽為“智慧之源”,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閱讀成為熱議話題,同時新課改也對初中生語文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九年級學生面臨中考的壓力,語文閱讀興趣很難被激發,因此本文從巧設問題與導語、營造良好的環境、組織閱讀交流會等角度出發,闡述激發九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的途徑,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巧設問題與導語,引起學生閱讀關注
學生的閱讀興趣自課堂始,如果教師課內閱讀的導語與問題設置得較好,便能夠立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產生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那么如何巧設問題與導語?首先,教師在設置問題時,可以結合文本,把握時機。問題要深淺適中并且有價值,才能夠強化學生的閱讀動機。其次,導語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喜好、文體特點進行設計,讓學生能夠產生共鳴,并對閱讀充滿期待。例如,教師在教學《敬業與樂業》時,可以結合本課的主要內容,重點圍繞“什么叫敬業?什么叫樂業”展開,讓學生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為此,教師可以設計兩個問題,問題一:“大家認為敬業好還是樂業好?”此時學生必定會根據自身的傾向做初步選擇。緊接著,教師問:“為什么覺得敬業好?為什么覺得樂業好?”此時學生會形成兩派進行激烈的辯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既然大家爭論不休,那么我們先看看梁啟超先生是怎么評價敬業與樂業的。說不定看完這篇文章之后,你們會改變自己的想法。”學生的關注點因此由課外轉移到課本內容中。同時大家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也會在文章中找答案,此時學生的閱讀興趣會變得更加強烈。
二、營造良好的環境,烘托學生閱讀氛圍
實際上,每個人都會受環境影響。當我們身處一個環境之中,很容易跟隨環境而改變。九年級學生雖然以學習為重,不愿在閱讀上花太多的時間,但是身處閱讀環境之中,也會靜下心來進行閱讀。為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中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去閱讀,并做好標記。當大家都在閱讀時,又強化了閱讀氛圍,再次作用到學生身上,形成閱讀的良性循環。例如在教學《變色龍》時,由于篇幅較大,講解時間會長,為了讓學生對文章有整體認知,教師先讓學生進行跳讀,了解本文中的警官為什么一直在改變自己的想法,就像是變色龍。估計很多學生難以靜下心來進行閱讀,這時便需要營造良好的環境與氛圍,讓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激發,閱讀質量與效率得到提升。比如,教師要求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不許發出聲音,并在五分鐘之內閱讀完。同時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適合閱讀的背景音樂,烘托出溫馨的閱讀氛圍,讓學生能夠靜下心去閱讀。此外,教師在讓學生開展分段閱讀訓練時,由于具有隨機性,很多學生需要在別人閱讀時認真傾聽,防止自己閱讀時出現不知道該讀哪里的情況。通過環境渲染,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便于提高閱讀質量與效率,從而使得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步提高,并在閱讀中獲取營養。
三、組織閱讀交流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初中語文教材集大家所長,是學生的必學內容,因此在閱讀時學生經常會產生“壓迫感”,從而產生抵觸心理,但是這不能說明學生不喜歡閱讀,我們可以通過課外閱讀來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課外閱讀能夠拓寬學生的語文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同時趣味化的課外閱讀也能夠強化學生的閱讀動機,并使得學生在長時間的堅持下形成閱讀習慣。為此教師可以組織課外閱讀交流會,讓每位學生都能夠推薦一本自己喜歡的書,要求一定是具有文學性、適合初中生閱讀的,這樣便可以借助同齡人之間的相似趣味,達到推薦的目的,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再如,教師可以設置一節“閱讀交流課”。首先讓大家根據自己要分享的書,寫一段200字以內的分享理由,然后再由每個人拿著自己喜愛的書站在講臺上進行分享,其他學生可以為該學生的表現以及書籍內容評星,其中個人表現五顆星,書籍內容五顆星。最后其他學生可以對該學生進行提問,清除自己的疑惑,提高大家對該書的閱讀興趣。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了解了更多的課外閱讀內容,同時也能夠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自信力等,從而彰顯學生的個人風采。此外,課外閱讀交流對學生而言,能夠緩解他們繁重的學習壓力,帶給他們更快樂的學習體驗;對教師而言,可以使其更全面地了解每一個學生,了解他們的興趣,從而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更好地“對癥下藥”,幫助學生實現有效閱讀,強化學生的閱讀動機。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閱讀興趣就像“泉眼”一樣,能夠源源不斷地冒出“泉水”,帶給學生閱讀的不竭動力。在九年級階段,學生必須掌握各種閱讀技能,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由課內到課外,豐富自己的閱讀視野,才能夠在高中階段做到“不掉隊”,才能夠跟上高中階段的教學節奏。閱讀教學任重而道遠,作為教師,我們需要不斷地拓展自身的閱讀視野,在課堂中穿插講解,于無形中豐富學生的閱讀量,幫助學生奠定良好的閱讀基礎。
參考文獻:
[1]魏雪.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外讀興趣培養初探[J].散文百家(理論),2020(8):147.
[2]楊曉霞:淺談提高初中語文閱讀興趣的策略和構思[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5):44-45.
[3]皋俊.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C]//2021教育科學網絡研討會論文集(五).[出版者不詳],2021:805-807.
[4]俞滿江.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J].中學語文,2021(26):84-86.
[5]陳婷.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J].知識窗(教師版),2021(07):30.
[6]石平英.初中語文構建有效閱讀課堂的教學策略[J].學周刊,2021(24):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