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巖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這樣的背景下,科技館也由傳統的實體模式逐漸向著虛擬模式以及虛實融合的方向進行轉變,從而建立了現實-虛擬連續系統這一新的理念,科技館可實現對數字互動服務的系統性構建,同時也可實現對服務鏈和網絡基礎設施鏈的有效科普,以達成科技館虛實融合的創新發展。本文首先對于虛實融合科技館創新發展的理念指引進行探討,從而對于虛實融合科技館創新發展的路徑探索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能夠為虛實融合的科技館創新發展帶來一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虛實融合;科技館;創新發展路徑
1、虛實融合科技館創新發展的理念指引
在以人為本的理念引導下,科技館的創新發展愈發的關注教育這一目的,以此為基礎來推動了科技館展品技術的迭代。科技館進行虛實融合創新,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對科技館中的虛擬現實所具備的時空拓展能力進行充分的應用,以更好的達成展覽教育的效果,所以虛實融合離不開理念的指引。首先是對體驗場景的統合,虛實融合實際上是將虛擬和真實作為系統的兩端,而位于兩者之間的則是混合式的現實,與真實端更為接近的是增強現實,而與虛擬端更加接近的是增強虛擬,這一連續系統理論為虛擬融合帶來了重要的理論支持。科技館中的現實是指對空間進行展示的環境,而其中的虛擬則是指通過數字技術來生成的內容。
虛擬現實是通過計算機來建立的特殊環境,可通過相應的裝置來將自己投射到該環境當中,從而形成交互,以此來達到教育的目標。相比于純粹的虛擬科技館而言,通過虛實融合來呈現出的信息中,有著真實部分的環境內容,所以利用計算機來建立的虛擬環境必須和現實世界完美的融合,從而達到相互的疊加和補充效果。通過應用網絡技術,讓人們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情況下與展品進行互動,而科技館在展覽時不管是利用增強虛擬還是利用增強現實,都能夠讓人們實現和展品之間的互動。現實-虛擬連續系統可通過社交媒體、移動設備以及定位系統來為人們的帶來一種在場感,建立用于展覽服務的場景。例如中國數字科技館,就已經實現了線上線下之間的結合,將虛擬和真實的體驗融合在一起,將科技館自身的體系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通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以及互聯網等先進技術來積極探索流動科技館、實體科技館以及農村中學科技館等平臺的建設。
科技館進行創新的主要路徑在于科技和文化之間的融合,文化滲透于科技館的技術、內容和組織當中,其中所包含的思想與價值觀進行融合。我國目前已經實現了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所以更加需要科技館建設具備更高品質的創意,并要能夠將文化資源變為自身的開發能力,只有讓科技館的虛實融合具備更強的文化多樣性,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例如紹興科技館,就在黃酒科普展覽中利用內容展覽的方式來弘揚了黃酒文化,利用多媒體或者標本的方式來對黃酒的特性進行介紹,為人們帶來感官上的直觀體驗。除此之外,也可以嘗試對中西方文化進行融合,例如中國科技館所推出的絲綢之路智慧主題展覽,人們可以變為絲綢之路中的旅行者,對沿途的文化進行感受,體會到古代絲綢之路中那種經濟繁榮,同時也包括了其所具備的歷史意義。其中包含了七十多件展品,將其與多媒體設備進行互動,從而共同構建了絲綢之路的系列場景,對科技館的話語體系進行了創新,同時也進一步堅定了文化自信。
2、虛實融合科技館創新發展的路徑探索
數字互動服務利用相關的基礎設施來實現數字內容的服務,通過現實-虛擬的連接系統所帶來的無縫鏈接效果,能夠為科技館虛實融合創新發展帶來多條路徑,例如數字互動服務分成的科普網絡設施和科普展覽服務鏈等多個領域,同時也包括了包裝、傳播以及數據傳輸等多個增值階段,實現了互動式、沉浸式的科普展示,對人們與物品之間的互動方式進行了改變。其中的各個環節通過相互之間的組合,都能夠變為一種新的模式,從而形成新的展覽空間。
在科普展示服務鏈中的策展過程中,除了科普企業和研發單位之外,也要依托于觀展者、網絡用戶、科學共同體等方面來形成協同策展模式,例如廈門科技館中所應用的海洋展覽,就采用了沉浸式的體驗模式,該模式通過對觀眾的調研來進行展品的全新互動設計,并將多種先進的數字技術應用到了策展環節當中,實現了數字化的采集、處理以及管理,在展覽空間中進行虛實融合。
科普網絡設施是科技館進行技術驅動的基本前提,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行業中的應用融合,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的應用,為一體化科普展示提供了支持,對于單個環節的側重則更加有利于創新設計,隨著技術上的相互疊加,來對科技館的聯動效果進行放大。例如5G通信技術的應用,加速了科技館的虛實融合進程,而5G通信技術和VR技術的結合,則為虛實融合帶來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再加上AI 技術的引入,使得科技館在策展和傳播等方面都得到了變革和突破。AI技術以更加立體和多元的形式來實現虛實融合,例如虛擬主播的介入以及展示技術壁壘的突破,都促進了更具開放性的技術系統建立,為虛實融合提供支撐。
數字化的互動服務所面對的是受眾群體,以多種形式來對同一內容進行科普,而在這其中,超媒體敘事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數字互動服務中,超媒體敘事是其中的重要節點,結合多種內容載體來進行敘事方式的設計,在產生更大吸引力的同時也達到了敘事的目的,利用多種載體來展示故事系統性,包括影視展示、文學展示以及游戲展示等等,這些載體相互獨立且相互依存,為人們帶來全新的體驗,同時和創造了更大的價值。例如中國科大先研院新媒體所設計的量子通信衛星展品,利用明信片和增強現實APP之間的互動,以及在線動漫的分享來吸引更多的受眾參與到其中,在五百平方米的空間中利用十多種互動展品來建立一整套量子科普敘事體系。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虛實融合的創新應用對于科技館的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技術發展和虛實融合的推進,會出現更多種類的科普展品以及科普形式,使得科技館與公眾之間建立更加密切的聯系。
參考文獻:
[1] 歐麗美. 淺論新時代科技館創新發展的戰略格局[J]. 學會,2018(10):60-64.
[2] 王艷麗. 發揮科普劇優勢 創新科技館發展[J]. 魅力中國,2020(2):367.
[3] 周玉婷. 科普創新對科技館可持續發展策略探究[J]. 科學與財富,2016(11):220-220,221.
[4] 毛彥芳. 科技館建設的創新設計與可持續發展對策[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