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危 楊博聞 梁模
摘要:在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極為迅速,于是電子信息工程出現了。電子信息工程因其覆蓋面廣而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現代電子信息工程的發展離不開計算機網絡技術。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子信息工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網絡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需要加強其安全管理。
關鍵詞: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管理;計算機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代名詞。它促進了電子技術的進步和創新。然而,電子信息工程還處于發展階段,一些技術和專業還不夠成熟。因此,在電子信息工程的發展中,有必要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來提高它。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在電子信息工程中的應用,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傳輸和共享,不僅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而且促進了電子信息工程的進步。在此基礎上,探討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在電子信息工程中的應用。目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在電子信息工程發展中的應用,促進了整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了我國整體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我國現階段的發展中,電子工程行業對技術有了更高的要求,計算機網絡技術正在彌補這一不足。
一、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概述
眾所周知,許多計算機都是在連接到網絡的條件下提供的。一旦網絡中斷,網絡上就會出現一些無法提供相關用戶使用價值的功能。用戶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受到限制,無法實現隨時隨地的在線服務。另外,網絡環境建設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也會在計算機運行過程中造成一定的安全問題。許多犯罪分子可能利用計算機應用程序的漏洞,竊取信息和尋求個人利益。這是影響當前計算機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就計算機網絡技術而言,它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有效結合,通過網絡將分散的計算機結合起來,實現信息和數據的共享。在數據和信息的傳輸過程中,首先計算機要有強大的網絡硬件和軟件基礎,然后利用網絡技術處理各種信息和數據。
二、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管理現狀分析
影響電子工程安全的因素很多。為了減少這種不利的安全風險,有必要尋找一種合適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將安全問題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最好是完全避免不安全問題。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來減少這種安全隱患,例如,利用計算機網絡防火墻技術將防火墻的外部端直接隔離,防止不安全數據向系統內部擴散,保證數據的穩定和安全。對于電子信息工程而言,利用這種計算機網絡技術來保護專網中的專網可以使整個系統處于良好、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中,保證數據的安全和可靠。針對存在的安全問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電子信息工程建設,加強系統的持續維護,加強網絡防護,培養高素質的網絡安全技術人才,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影響計算機信息安全管理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政府及相關部門沒有進一步完善安全管理體系的指導思想和思路,使安全管理部門在這一領域沒有得到明確的制度定位,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缺乏領導和一定的實施態度,這將影響計算機信息安全管理的發展只能按照工作趨勢的形式進行,而不能在現實中實施。然而,計算機應用和管理相關部門缺乏安全意識和思想宣傳,會使人們對保證信息安全的態度不正確、不明確。因此,在計算機應用信息安全管理中,沒有正確的理念。主要原因是相關部門采用的宣傳渠道和方法相對簡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對人們的影響不夠大,因此信息安全管理的實施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根據用戶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情況,用戶普遍沒有牢固掌握安全管理的相關技能。在運行安全管理操作的過程中,他們沒有掌握實際準確的操作程序,導致用戶對安全功能的使用和安全管理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計算機應用系統在硬件和軟件設施方面還不完善。如果有關部門不做好保護工作,計算機應用系統本身的漏洞可能無法修復,為一些犯罪分子提供了有利的機會,使信息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和破壞。
三、推動計算機網絡融于電子信息工程的技術優勢
推動網絡技術融入電子信息工程的諸多環節,可以縮短相應的信息收集時間,使信息處理更加方便快捷,有效減少以往信息發布費時費力的缺點。此外,通過網絡進行信息交流的效率也極高,可以加強公眾對信息的利用效率,保證更有效的信息。網絡是開放自由的,項目必然會受到特洛伊木馬的攻擊。因此,我們還應加強相應網絡技術的安全保護,并重點抓好其推廣項目建設。比如防火墻等技術可以深入研究和開發。借助于業務終端系統,實現了信息內容的獨立備份。
結束語:
綜上所述,今天,網絡信息安全管理技術已經被公眾推向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因此,相關部門應在計算機硬件和軟件領域大力建設,完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加強管理和防范技術,采用系統,進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并加深信息安全意識,從而促進計算機系統的正常運行,更嚴格地保證信息安全。計算機網絡技術在電子信息工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目前,其功能主要通過自身的硬件和軟件設備來實現。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新開發的電子產品和設備之間的信息共享離不開這項技術。
參考文獻:
[1]鄒佳彬.基于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管理的計算機應用[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2(02):175-177.
[2]李鵬.基于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管理的計算機應用[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2(01):167-168.
[3]錢莉.基于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管理的計算機應用[J].信息記錄材料,2021,22(12):94-96.DOI:10.16009/j.cnki.cn13-1295/tq.2021.12.021.
作者簡介:吳思危(2000-),男,漢,四川成都人,本科,研究方向:計算機。
楊博聞(1999-),男,漢,甘肅蘭州人,本科,研究方向:計算機。
梁模(1999-),男,漢,四川簡陽人,本科,研究方向: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