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瓦克·居瑪地里 熱依拉·亞森 巴哈努爾·俄塔別克 波麗點·阿達里 哈力拜克
摘要:新時期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城鄉人口的自由流動及就業的選擇,使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入城市,農村人口大多只剩下老人、婦女和兒童,成為了影響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造成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緩慢及落后的局面,對于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與問題研究自然成為了重中之重。本大學生項目小組在西北地區Y縣進行了調查研究,為切實解決我國西北欠發達地區留守兒童問題,探索可行性方案。
關鍵詞:研究問題;實地走訪;提供方案
1.經典案例分析
1.1案例1
XX是一位留守兒童,10歲,他的父母在內地打工,一年最多回來兩三次,他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年近七十,身體硬朗,爺爺除了照顧常年臥床的奶奶,還要管好孩子的吃穿住行。XX的爺爺去開家長會,被老師單獨留下,老師反映孩子在學校不愛說話,也不和別的同學玩,學習成績也不理想,再不努力就會越來越差。林林的爺爺聽到老師的話,心里像打倒了五味瓶,五味雜陳,但他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1.2案例分析
通過真實案例我們可以發現,由于我國目前城鄉資源相對不均衡,為了獲取更高的生活收益,大量農村勞動力涌向城市,致使農村留守兒童增加。并且目前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時,多為父母進城務工,使得孩子不得不由家中長輩代加看管,受知識水平以及個人經驗等局限影響,很多的家中長輩也只是關注孩子的物質生活,對于孩子日常的心理疏導以及對于生活上的引導遠遠不如父母以及專業的心里教師。
1.3.1心理健康問題
由于“留守兒童”長期生活在特殊的環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關愛與呵護,久而久之,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留守兒童”自幼離開父母,缺乏親情的關愛,往往易產生焦慮、煩躁、悲觀、疑慮等一系列的消極情緒。
性格上的缺陷,心理障礙。性格缺陷是留守兒童主要的心理問題,由于兒童都會依賴于父母,身邊缺少父母的陪伴。但就目前而言,大多數農村父母選擇了外出工作,而兒童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者遇到問題沒有及時改正更沒有及時的關心影響性格發育,從而導致性格缺陷等問題出現。
(1)學習問題
第一學習督導缺失,學習環境差。留守兒童正處于自我控制力較差,自我約束以及自覺性都不強的階段。在學習過程中,除了需要老師的引導外,家長或者其他親人的督導也是十分重要。但是這方面的督導恰恰是留守兒童最為缺失的地方。一方面,父母外出打工后,除了偶爾的電話或者視頻聯系之外,無法對子女進行經常性的督導。
(2)農村留守兒童在成長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1.3.2心理問題
由于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導致留守兒童長期得不到親人的關愛和照顧,導致留守兒童的心理和生理上得不到滿足,也難以向外界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造成他們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容易形成自閉的心理。
1.3.3社會交往問題
留守兒童在于同伴交往過程中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似乎并未起到彌補他們家庭關愛缺失的作用。一方面源于留守兒童的同伴都是同齡人,在社會交往閱歷、交往能力和技巧等方面并不能夠指導留守兒童。另一方面,沒有父母的監督與管束,缺乏正確的引導,交友選擇往往不夠謹慎,在社會交往上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即時性和沖動性的特點,很容易流入一些社會不良群體中。
1.3.3.1農村留守兒童交往困難癥狀
(1)心理障礙產生交往恐懼
兒童由于其所處年齡階段的特殊性,可能出現欺負或被欺負的情況,而留守兒童由于父母一方或雙方長期不在身邊,多處于被欺負的地位。有時即使受到同伴言語或身體方面的較為嚴重的欺負,他們也可能不敢聲張、反抗,多是想方設法躲避或逆來順受。焦慮是留守兒童時常表現出的心理現象。
(2)情緒不穩定產生交往錯誤
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外打工,一般是從事工作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久,本身已十分疲憊,沒有太多精力與身在家鄉的孩子進行溝通。電話交流時往往關心的是子女的飽暖、學習成績等問題,對其情感方面的需求關注不夠或基本沒有關注。
2.西北地區留守兒童問題現狀
基于對當地留守兒童的現狀進行實地調研,發現目前在處理留守兒童問題上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當地教育機制滯后,其次為學校忽略對于留守兒童的心理、情感方面的有效引導,最后為教育力量單一。
2.1當地教育機制滯后
就目前當地教育現狀來看,很對地方并沒有配備專業的心理教師,現有的師資力量也很緊缺,影響了留守兒童教育過程中的心理關懷。同時,目前有關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做法多為形式主義,比如電話慰問,微信慰問等,關愛效果并不佳。
2.2教育力量單一
目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過程中,基層縣鄉政府工作人員缺少系統化的兒童教育與心理關懷知識,為數不多的工作人員的專業性也不夠強,直接影響了留守兒童教育質量。
3.對策建議
本研究小組通過對于當前存在問題的研究,以及對于當地的實地調查,提出了以下幾點對策建議。
3.1優化留守兒童教育機制
現在是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我們可以通過現有的網絡手段以及政策的支持,引進一些專業的心理教師或者專業的志愿者團隊,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性,規范留守兒童教育機制,從而使得留守兒童獲得全方位的關愛。
3.2鄉村振興背景下,引進就業崗位
留守兒童多為父母雙方外出打工,那我們可以嘗試從根源解決問題。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為當地鄉鎮場村適當引進就業崗位,可以適當減少外出務工的家長。
3.3優化社會支持體系
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首先要從資金、物質、精神關懷多個方面出發。所以我們可以優化社會支持體系,豐富教育資源供給也能從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4.結語
有效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與配合,需要規范的留守兒童教育活動,也非常需要政府和學校以及家庭的共同協作。希望有朝一日,留守兒童問題可以得到一定的解決,希望更多的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再多寫一些,加上調研的內容。
參考文獻:
[1]張姝婧.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與社會支持網絡構建[J].農業經濟,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