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陽 胡濤峰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關注產品的質量問題,尤其是農產品作為人們食物的主要來源,不僅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有著重要的影響,也影響著農業經濟的振興和發展,因此,抓好農產品的質量,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進行有效監管意義重大。
關鍵詞:精益生產下;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
引言
提高深加工利用率已經成為我國農產品產后減損戰略中的重要部分。聚焦精深加工,鼓勵和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中小微企業等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促進農產品順利進入市場和后續加工環節。引導大型農業企業發展精深加工,開發類別多樣、營養健康、方便快捷的系列化產品,推進深度開發,發展系列化的加工制品,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宜初則初、宜精則精、宜深則深,能加工盡加工。
1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管理現狀及問題
1.1生產計劃編制不合理
近些年,農產品加工企業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對企業生產影響較大。同時,還存在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管理人員業務水平不高、部分企業過往生產信息失真等問題,而生產計劃主要依據過往生產信息來制定生產目標,由于以上原因,造成現有的生產計劃目標與實際生產偏差較大。
1.2農產品加工環節監管困難
在農產品的加工環節也有一些違規現象存在,市場上不僅有假冒偽劣的農產品,也有為了牟取暴利超標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情形。以粉條加工為例,正常的粉條是以紅薯等為原料加工制成的絲狀或條狀干燥淀粉制品,但在制作過程中為了提高粉條的韌性,很多不良企業添加了明礬、膠甚至工業塑料等,使粉條食用出現安全隱患;再如,在生產面粉中有經營者不按規定超標使用食品增白劑,從而使面食制品也出現安全隱患等。這些都是農產品加工環節監管不到位的表現,使農產品質量安全受到影響。
1.3生產設備管理現狀及問題
1、設備老舊,替代性較差。企業為節約成本,使用設備時間較長,同時生產工人流動性較大,專業修理人員有限,設備維修不及時。此外,企業不能成批更換設備,造成生產設備型號較多,給維修也帶來較大困難。2、主要設備缺少重點關注,預防性維護較少。對關鍵性設備缺少定期及專人維護。同時,對生產設備的預防性維護較少,很少利用生產淡季進行設備的檢修和維護。
2精益生產下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策略
2.1強化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
在農業生產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的前提下,要加強農產品的生產基地建設,對生產基地的環境進行控制,推進耕地質量提升行動,優化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科學施用化肥農藥,推廣使用有機肥,著力提升地力,倡導綠色生產;提高生產過程的標準化程度,加強生產基地的配套設施建設,積極推廣農業技術部門宣傳的生產模式,使綠色生產落到實處。
2.2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延伸初加工機械化服務鏈
大力培育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新型經營主體,鼓勵實施“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等生產模式,統籌引導加工戶、加工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協同開展初加工社會化服務,延伸農機作業服務鏈條。推動各類經營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的融合發展,積極探索發展訂單式作業、農產品初加工生產托管、承包服務等服務模式,推動農產品初加工專業服務隊伍建設,提供脫出、烘干、清洗、分選、切割、干制、儲藏等環節的專業化作業服務,鼓勵發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新模式、新業態,加快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向農產品初加工全環節、全產業延伸。
2.3推動傳統食品加工的轉型升級
傳統食品是中華飲食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傳承,要積極引導傳統食品加工技術創新,要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保護和開發,以傳統食品為載體,開發更加營養、安全、美味、健康的傳統食品。傳統食品的加工很大一部分是手工小作坊,為此,要改進產品的技術裝備,研發先進的加工生產技術,在提質增效的前提下,推進傳統食品的規模化生產,有力的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2.4加強外部市場資源的配置
農產品生產過程中質量安全領域的一項重大問題便是市場資源配置不佳。為此,有關部門要加強外部市場的資源配置,通過鼓勵引導生產者對農產品進行安全認證或品牌注冊,以品牌來帶動農產品質量的提升。再就是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產品的開發,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不僅能對農產品的質量進行把控,也能給農業生產帶來更大的效益。
2.5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柔性
對生產流程的優化主要是對工期、工藝、成本、技術和質量的優化,通過集思廣益和分析現有生產流程來實現對生產流程的改造。首先,要簡化現有生產環節,通過合并或取消一些生產環節來提升生產效率,此外還可以對現有的生產流程進行重塑,理順生產流程,使生產作業更具條理性。
2.6加強農產品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是創新的關鍵,完善農產品科技創新體系,就需要不斷加快人才隊伍的建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國家正在推動萬眾創業戰略,這就要求把培育人才放在第一位,以人才來帶動農業科技創新,加大農產品技術研發力度,吸引更多的部門參與農業產業化的實施,實現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的大協作,盤活農業生產新方式。
2.7嚴格執行生產計劃管理制度
農產品加工企業目前的生產計劃管理流程為:銷售人員將客戶需求信息提交至辦公室,辦公室在確認信息后將任務下派到各生產車間主任,車間主任根據生產任務組織生產,生產出的產品按照銷售合同安排運輸或客戶上門提貨。精益生產方式需要對流程中每個環節做到權責明確,確保獎懲明確。
結束語
歸納來看,造成農產品產后損失的主要原因還是科學技術的落后。要加快集成創新,推進加工技術創新,以農產品加工關鍵環節和瓶頸制約為重點,組織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與企業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推進加工裝備創制,扶持一批農產品加工裝備研發機構和生產創制企業,開展加工技術與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裝備研發。
參考文獻:
[1]達州市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決策咨詢,2020(06):11-14.
[2]周穎,汪艷陽,廖江彥,陽美秀.桂林市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20(24):237-238.
[3]杜鑫.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思考與建議[J].中國發展觀察,2020(24):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