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東方
摘要:初中生物教師結合不同案例展開課堂教學,可以使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能力明顯提升,對激發初中生學習生物課程興趣,引導其深入探究課程內容等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靈活應用案例開展教學,還要把握好案例內容與應用時機,這樣才能發揮案例教學法最大效用。本文對案例教學法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展開了教學研究與分析,希望可為廣大一線初中生物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應用
前言:
初中生物知識不僅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系,還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師應用生動的案例配合教學,可以使有效激發初中生對生物課程的濃厚興趣,加深知識理解,從而夯實生物基礎。教師可以在課堂的不同環節,巧妙引入案例,也可以引導初中生列舉相關的案例,會使其學習質量明顯提高。
一、引入生活案例激發探究興趣
案例教學法相比傳統教學更有活力不生硬,是將生物知識融入到案例中,讓初中生在了解案例的同時學習生物知識。另外,體現生物知識的案例在生活中非常常見,教師可以在導入新課時,將初中生熟悉的案例作為媒介,不僅可以使初中生快速被生物知識所吸引,還可以讓其探究興趣快速提升,主動積極探究相關生物知識,促進課堂效率提高。導入案例時,教師要引導初中生積極互動,發現生活中的類似案例,其好奇心和主動探究興趣才會更加強烈,進而推動其更認真投入到知識的學習和探索中。在課堂上,初中生的注意力也會在潛移默化中高度集中,對減輕教學壓力也有極大的幫助。
如,《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這部分具有一定理解難度,初中生在學習時也容易因較難快速理解而削弱學習興趣。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就可以引入這樣的案例:“一家四口人的合照中,爸爸、媽媽、哥哥都是雙眼皮,只有弟弟是單眼皮,為什么會這樣呢?父母是雙眼皮,子女一定也是雙皮眼嗎?”。就會使初中生產生強烈的興趣。此時,可以鼓勵初中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觀點。當初中生探討后,教師引入課程知識,就會使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大幅提升,并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或者,教師也可以引入案例:“生活中,一家人的長相、身高都會十分相像,但在某某家庭中,父母的身高都只有1.5米和1.6米,但是其子女的身高卻是1.70米。這是什么原因呢?”。由于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案例,初中生的探究興趣會快速被激發,從而使其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二、生動展示實驗加深結論理解
一些生物結論性的知識比較抽象,初中生在學習時不能良好消化吸收,教師可以應用生動的實驗案例,讓初中生觀看到具體的現象,分解知識的抽象度,從而加深初中生對生物結論的認知。另外,在導入案例方式上,教師需要合理應用先進的電教技術,才會使初中生更清晰的了解案例現象,從而充分理解相關結論。尤其對于一些肉眼不能快速接受的現象,教師要更需要積極應用先進的電教技術,將相關實驗現象進行放大或暫停處理,初中生才會更快速理解。而且,還會使初中生感受到案例的生動性,促使其思維能力快速提升。
如,《細胞的生活》一課,教師可以先引導初中生回顧此前學習過的植物細胞組成,讓其對強化對細胞結構的認知。接著,教師再提問:“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除了病毒之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那么細胞生活是否也需要營養物質呢?在細胞中主要有哪些物質呢?細胞又是如何生活的呢?”。接著,再引入關于細胞物質種類等知識的講解,使初中生對細胞中各種物質、及能量相互轉換等知識充分理解。此時,教師再提問:“細胞是由物質組成的,那么物質是由什么組成的呢?”,再利用多媒體播放演示案例:“在一個燒杯中放入水,之后再將一塊蔗糖放入燒杯中,同時應用多媒體放大燒杯的圖像,讓初中生更真切的觀看到方糖逐漸溶化直至完全融于水中。”。播放后,教師再引導初中生思考:“‘物質是分子構成的,分子在不斷運動。’這個結論正確嗎?”。初中生通過觀察就會快速領悟到結論是準確的。以此,不僅可以使初中生快速提高對生物結論的知識理解,還可以使初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也得到有效培養。
三、引導列舉案例夯實知識基礎
在應用案例時,教師可以立足生物課程引入案例,使初中生對生物知識充分理解,也可以通過鼓勵初中生列舉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案例。不僅可以進一步調動初中生的學習熱情,讓其積極動腦,還可以使初中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度明顯提升,讓其夯實知識基礎,培養其知識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在導入課程時,抓住初中生的好奇心,讓其對生活中的現象引起注意,教師在引導其列舉生活案例時,才會使其更活躍的思考,并對不同生活案例積極加以分析,對于提升其生活經驗、拓展知識面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一課,要讓初中生理解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還是氧氣制造者,對光合作用的實質充分理解。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引入普利斯特的光合作用實驗案例,使初中生理解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知識。此后,再引入案例:“比利時科學家海爾蒙待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他把一株2.5公斤重的柳樹功種在一個木桶中,每天用雨水澆灌。五年以后,柳樹重量增加了80多公斤,土壤只減少了100克左右。他認為柳樹長大是因為吸收了土壤中少量無機鹽以外,吸收了大量雨水的原因。他的說法正確嗎?”。讓初中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合作探討。通過探討,可以使初中生準確分析出說法錯誤的理論。此時,教師再鼓勵初中生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是光合作用的案例呢?植物在光合作用下,有哪些表現呢?”。讓初中生從自己熟悉的生活、植物著手展開回憶,篩選相關案例在課堂上分享。通過對生活案例的分析,可以使初中生對光合作用更深刻的理解。同時,還會讓其對生活中的植物更加了解,有效提升其生活經驗。
總結:
初中生物教師將知識點融入到案例中生動滲透講解,會使生物教學更有活力,使初中生可以快速理解相關知識,并形成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語言直接表達案例,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生動展示案例,或鼓勵初中生同步列舉案例,可以使生物教學效果明顯提升,助力學生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靳佳欣.談案例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才智,2019(20):116.
[2]王巖生.初中生物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與實踐研究[J].新課程,2020(4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