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強
摘要: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傳統廣播電視播音工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審美水準和信息獲取需求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對新聞播音員、主持人一成不變的語言風格產生了審美疲勞。如何滿足受眾對信息的需求、提高播音主持質量是當前新聞媒體研究的重要議題。
關鍵詞: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語言
新媒體時代到來以后,各種新穎的媒體形式接踵而至,為了能讓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的效率得到提升,主持人要對傳統的工作模式進行調整,同時還要根據播音工作的實際需求對主持語言進行完善。
一、語言創新的重要性
創新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有聲語言的創作源泉,也是播音主持事業蓬勃發展的原動力。隨著傳媒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視聽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新聞傳媒領域中,受眾對新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播音員、主持人要創新播音節目形式,向受眾提供高質量的傳播內容,提升節目的吸引力,使受眾同主持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發揮媒體的公信力優勢,為大眾打造良好的新聞輿論環境。
二、播音主持語言創新策略
(一)使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語言更加具有藝術性
在新媒體時代到來以后,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對傳統的主持風格進行創新的過程中,主持人要充分認識到主持語言在新聞播報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的藝術性和創新性,才能在對新聞信息進行有效的傳播的同時,還能提高節目對受眾的影響力。因此,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在創新語言的過程中,要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強化自己的主持語言功底,使新聞播報中的語言更加具有變現力,從而讓受眾群體在觀看電視節目的同時感受到主持語言的重要性。其次,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在播音主持的過程中,要對新聞信息作出正確的判斷,確保新聞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同時還要在確保信息真實的情況下對主持語言進行創新(比如中央臺朱廣權和諧押韻的語言播報方式就很新穎),這樣才能使主持語言更加具有藝術性。除此之外,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在提高主持語言藝術性的同時,還要融入一些通俗易懂的內容,這樣才能降低受眾理解的難度,使受眾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全部信息內容。例如: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在播報新聞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口語化的語言,如果播報內容是關于偏遠地區或者少數民族地區的新聞信息時,還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當地的口語,這樣就可以使新聞內容易于理解,讓更多的受眾了解新聞信息的主要內容,并且將信息能夠及時進行傳播。另外,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在對主持語言進行口語化處理的過程中,要根據自身的語言能力和區域語言的特點進行準確播報,并且主持人還要根據新聞信息的實際內容對播報語氣進行調整,從而使新聞信息更加適合受眾的獲取需求。除此之外,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在創新主持語言的過程中,還要對個性化的主持語言進行調整,并且要根據新聞信息的內容和主持風格對主持語言進行處理,從而使信息播報的過程“風趣中無失分寸感,自主創新中離不了流行”,這樣才能更加符合新媒體的要求,在提高節目效果的同時使節目受到更多人的喜歡。
(二)使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語言更加具有親和力
在新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在對語言進行創新的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語言的親和力,這樣才能讓節目受到更多人的喜愛,增強廣播電視節目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大部分的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在工作時都會用非常專業的語言傳播信息,但這種主持方法過于傳統,如果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沒有對語言內容進行創新,就會和受眾之間產生距離感,很難讓受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要使自己的語言更加具有親和力,才能拉近和受眾群體之間的距離。新媒體時代到來以后,受眾獲取信息不再像以前填補業余時間的空隙,反而更加在意新聞信息是否能吸引自己的注意,并且對主持人的形象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非常具有親和力,同樣也能吸引很多的受眾群體。這就意味著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在信息播報的過程中,除了要對語言進行創新之外,還要注重自身的形象的設計,使自己更加有親和力,這樣才能用最好的狀態開展工作。例如: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可以在主持的過程中以輕松的狀態開展工作,這樣不僅能得到更多受眾的喜愛,還能有效提高節目的質量,同時也能加快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除此之外,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要學會與時俱進,加強對信息技術的了解,這樣才能在創新語言的過程接受更多先進的播音主持方法,使播音主持工作的現狀得到完善,從而推動我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行業的持續發展。
(三)把控節奏和語氣,提升語言的吸引力
新聞播音主持的語言節奏通常是明快的。在播音主持過程中,隨著內容的變化,情感也會有起伏變化,一成不變的節奏難以調動起受眾的興趣,因此要根據節目或稿件的內容,適當調整節奏,體現輕重緩急。比如在播報新聞簡訊的過程中可適當加快節奏,體現其簡潔明快的特征,增強新聞播報的層次感。而新聞評論類或新聞專題類節目,應該按照內容適當變化播報節奏。
(四)參與節目創作,汲取生動、鮮活的語言
播音員、主持人是節目最重要的傳播者。雖然每個節目均有采、編、監制等崗位,但由于所處位置的特殊性,播音員、主持人絕不能僅單純地進行播音,還要加強編輯策劃能力,最好參與到節目創作、制作全過程中。藝術源于生活,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與百姓進行交流、溝通,汲取最生動、最鮮活、最有生活氣息的語言,多角度、多層次地收集素材,并運用到稿件和節目中,會增強節目的可聽性、鮮活性。在參與節目創作過程時,播音員、主持人要對稿件進行重新梳理、加工,使其變得更加靈活有趣;還要具備敏銳的文化觸角,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多搜集、挖掘一些有深度、有內涵的內容素材,提高節目的質感。
結束語:
廣播電視媒體要在新時代進一步發展,更好地適應融媒體時代受眾多元化的需求,就必須結合時代特性和受眾需求進行創新。要提高語言的藝術性,才能保證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潘真枝.人工智能時代廣播電臺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創新模式[J].西部廣播電視,2020,41(20):179-181.
[2]蔣煜.堅持守正創新傳播時代之聲——以《安徽新聞聯播》為例試論新聞播音主持語言風格的與時俱進[J].新聞世界,2019(10):23-27.
[3]秦達拉.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語言的創新路徑[J].傳媒論壇,2019,2(19):66.
[4]段宸.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語言的創新路徑[J].記者搖籃,2019(03):90-91.281C1894-11D8-4464-A7BE-27C7D057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