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

【摘要】目的:分析個性化康復治療與護理在手指再植再造術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80例醫院收治手指再植再造患者,隨機分組,每組2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與常規康復護理,觀察組加入個性化康復治療和護理。隨訪1年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效果以及斷指功能康復情況,同時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變化。結果:①觀察組手術成功率為95.0%,斷指功能康復優良率為60.0%,對照組手術成功率為75.0%,斷指功能康復優良率為35.0%,觀察組手術成功率以及斷指功能康復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②觀察組護理前后焦慮評分分別為(17.2±3.5)分和(12.5±2.1)分,抑郁評分分別為(18.2±4.8)分和(13.1±2.4)分;對照組護理前后焦慮評分分別為(17.1±3.6)分和(15.6±3.2)分,抑郁評分分別為(18.1±4.9)分和(16.3±3.7)分,觀察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變化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個性化康復治療與護理的實施,有助于提高手指再植再造的成功率,改善斷指功能,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手指再植再造;康復治療;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2)01--01
手指離斷傷是急診創傷中的常見類型,由于手指功能對于人們的勞動能力具有較大的影響,因此絕大部分的患者希望實施斷指再植再造術,保留手指的完整性和功能[1]。但是手術只能夠重建手指解剖結構,手指功能的康復則與術后康復治療有密切的相關性[2]。因此在術后需要為患者提供規范化的康復治療與護理干預,從而加速手指功能的恢復,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3]。為了觀察個性化康復護理的實施效果,文章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80例醫院收治手指再植再造患者進行對比觀察,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80例醫院收治手指再植再造患者,隨機分組。觀察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為18~56歲,平均(32.2±4.3)歲。對照組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為19~55歲,平均(33.1±4.4)歲。入選標準:①年齡>18歲且實施斷指再植再造手術;②患者和家屬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營養不良、惡性腫瘤以及器質性疾病的患者;②無法配合本次研究觀察的患者。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不采取中藥熏洗干預,實施常規治療與常規康復護理,主要是在康復師指導下進行康復鍛煉,包括手指關節被動活動、抓握功能訓練、感覺脫敏訓練、肌力訓練等措施,共計開展12周。
觀察組加入個性化康復治療和護理,具體措施為:①心理護理:耐心勸導患者,告知患者術后手指功能康復需要積極配合康復治療,消除患者的擔憂情緒,告知患者可以通過積極的治療改善殘疾程度,提高患者對于康復治療的依從性。同時通過過往成功治愈的案例,提高患者的信心。②個性化康復治療: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治療方案,包括損傷程度、切口愈合情況、功能障礙程度等方面;術后7~10d保持功能位并制動休息。術后1周內炎癥反應比較嚴重,本次研究術后10d開始配合中藥熏洗,主要配方為蘇木8g,丹參10g,蒼術、15g,茵陳、龍膽草各20g,加速腫脹消退,持續1~2周。針對患者的病情狀況進行評估,包括受傷部位、損傷程度、術后功能障礙程度等方面進行評估。術后2~4周進行康復訓練,相對斷指鄰近關節進行按摩,按摩力度適中,以感到酸麻脹痛為宜,每次按壓5~10min,每天3~4次,開展主被動練習,活動范圍和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宜,不能強行活動,避免切口開裂出血。術后4~6周是肌腱與骨折位置愈合的關鍵時期,但此時也容易出現軟組織粘連的情況。因此需要加強康復護理,每天按摩患指2~3次,每次持續20min;同時聯合紅外線照射治療,1天3次,每次30min,照射距離為50cm,持續1~2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循序漸進進行患指部分肌肉的被動訓練,注意不能直接施力到骨折部位,避免影響骨折部位愈合。術后6~12周是骨折愈合的成熟期,此時骨折愈合穩固,在這一時期可以加強患指的屈伸、內收、外展等訓練,尤其是屈曲、內收等動作,1天3~5次,每次20個動作,逐步增加患指的活動度,每天增加5°即可,以患者耐受為宜,每天訓練30分鐘。同時指導患者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動訓練,包括系紐扣、系鞋帶、疊衣服等活動。之后逐步開展阻抗訓練,鍛煉患指的肌肉力量,但是要注意不能過量訓練。③出院指導:對出院患者制定家庭康復計劃,叮囑患者要堅持鍛煉、適量鍛煉,以無痛訓練為主,循序漸進開展鍛煉。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患指,定期復診。
1.3觀察指標
隨訪1年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效果以及斷指功能康復情況。手術成功評價標準:斷指存活,外形完整。斷指功能康復情況采用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斷指再植功能評定試用標準,主要是根據斷指關節活動情況、感覺恢復情況、血液循環、外觀以及日常生活功能等方面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80分為優,60~80分為良,<60分為差,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人數×100%。本次研究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差進行表述,兩組均數計量值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進行統計表述,兩組計數值采用X2值檢驗,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預后指標差異
觀察組手術成功率以及斷指功能康復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心理狀況的變化
觀察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變化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斷指再植再造術后康復中由于局部炎癥反應導致疼痛、粘連,很多患者因為害怕疼痛不敢活動患指,從而引起關節強直,會影響患指功能恢復情況。因此在斷指再植術后還需要加強康復治療與護理,從而改善患指康復情況。
個性化康復實施過程中,需要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水腫消退,從而緩解患者的疼痛感,促使患者早期開展康復訓練;在術后要密切觀察患指的顏色、溫度以及張力,預防靜脈血栓、血流灌注不足等情況的發生。在康復時期,需要采取紅外線燈照射、中藥熏洗等方法,加速腫脹消退,軟化瘢痕,并保護關節韌帶。之后逐步開展主被動鍛煉,預防肌肉萎縮、關節強直等問題的發生,在訓練過程中,需要以患者耐受以及不影響骨折愈合為主,堅持循序漸進原則,適度鍛煉,加強康復指導,根據患者復診情況及時修改康復鍛煉方案,從而確保個性化治療。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手術成功率為95.0%,斷指功能康復優良率為60.0%,對照組手術成功率為75.0%,斷指功能康復優良率為35.0%,觀察組手術成功率以及斷指功能康復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前后焦慮評分分別為(17.2±3.5)分和(12.5±2.1)分,抑郁評分分別為(18.2±4.8)分和(13.1±2.4)分;對照組護理前后焦慮評分分別為(17.1±3.6)分和(15.6±3.2)分,抑郁評分分別為(18.1±4.9)分和(16.3±3.7)分,觀察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變化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個性化康復治療與護理有著較高的應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
綜上所述,個性化康復治療與護理的實施,有助于提高手指再植再造的成功率,改善斷指功能,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黃俊,牛磊,周定,等. 個性化再植治療手指末節離斷傷的療效[J]. 臨床骨科雜志,2021(5):681-684.
[2] 廖渝琳,易瑜,劉紹江,等. 微型靜脈皮瓣與微型鄰指皮瓣治療伴有皮膚軟組織缺損的手指末節離斷再植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21,18(6):201-204.
[3] 熊勝文,謝玉珍,周卓. 斷指再植治療手指末節完全離斷傷的臨床效果及影響斷指再植成活率的因素分析[J]. 中國綜合臨床,2018,34(4):356-361.
[4] 肖思順,雷青,魏平. 斷指再植術后發生血管危象的因素及處理[J]. 臨床骨科雜志,2017,20(4):447-448.
[5] 朱一飛,應瑛,郭煒. 鏡像理論指導下康復鍛煉方案對斷指再植患者手部感覺功能及主觀狀態評分的影響[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11):2021-2023.
[6] 許華,營敏榮,樊立云. 綜合護理干預在斷指再植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醫藥導報,2018,15(23):125-128,133.
[7] 董曉璐,孫建弟,常成泉. 斷指再植手術成活率相關因素分析及相應臨床對策[J]. 實用手外科雜志,2018,32(2):263-264.
[8] 王琪琦. 顯微外科綜合護理對斷指再植成活率和功能康復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4):507-509.
[9] 袁虹豪. 探究手指鈍性離斷傷斷指再植的手術治療效果[J]. 中外醫學研究,2017,15(3):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