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偉 陳越
摘要:旅游的意義在于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基于旅游者的目的地不同,其所欣賞的藝術形式也不同,因此它是一項集自然美、藝術美、文化美之大成的綜合性審美實踐活動。在旅游中,旅游者會將沿途景色記錄下來,隨時隨地的更新個人動態,這就需要到載體,如手機、相機等一些拍攝工具,通過這些工具上傳個人信息,拍攝記錄圖像,從而進行傳播。旅游者如何更好的將旅游實時動態傳播,這種傳播反饋會影響到旅游者本人游玩的心情,還會影響到旅游地對其他潛在旅游者的吸引力,因此,一種有效的影像傳播方式不僅會使旅游者本人身心愉悅,還會擴大旅游點的吸引力。
關鍵詞:旅游;影像;傳播;符號
一、動態影像對旅游的滲透和影響
(一)動態影像為旅游提供新的表現手段,促進新的旅游種類和旅游觀念的產生。
在沒有拍攝工具的時期,人們使用繪畫、詩歌、文學等手段記錄旅游過程,缺乏傳播的迅速性和直觀性,攝影術的誕生,打破了這一缺陷。拍攝工具的興起,對旅游業有著巨大意義,旅游地的名氣需要被傳播,拍攝工具為了應對這種傳播需求自然也需要不斷地更新自身功能,從而拍攝更具表現力的影像。游客將拍攝完成的風光人文、地域民俗等動態影片加以宣傳,間接的為游客地提高知名度。當旅游的方式不夠新穎,旅游地便需要有新的旅游種類,因此旅游觀念隨之發生改變,從而推動旅游種類的增多,如包括災難、悲傷地點的黑色旅游,偉人、烈士陵園的紅色旅游等。
(二)動態影像為旅游提供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和傳播手段,為其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早期的影像只是純粹的被應用于記錄客觀事實,在人們發覺它巨大的傳播影響力之后才將它用于宣傳。當時受制于技術手段和傳播條件的限制,影像僅有少數人觀看過。此時,世界正經歷信息革命,技術和傳播條件大幅度提高,人類跨入信息化時代,經歷前所未有之變局,各類融媒體、新媒體的傳播形態層出不窮,動態影像的傳播更加便利和寬廣,能夠有效的在全世界范圍內傳播,并且這種趨勢正在不斷加強。
(三)動態影像對旅游起促進作用,但不可避免的產生某些消極影響。
旅游地影像傳播范圍擴大,吸引游客前來,帶動當地的經濟,提高就業率,財政收入進而增長。但游客的前來會引起當地一些社會因素發生變化,旅游地吸引的不僅是游客,還有外地尋找商機的人,外地人與當地人必然有觀念的不同,當地人自身素質也會影響到旅游地的形象,當地在享受旅游業紅利的同時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旅游文化帶給旅游產業的商品化和消費化趨勢,使得大眾審美觀逐漸趨于相同,審美素質受到限制,因此大眾審美水準逐漸降低,這成為了當代社會和當代旅游產業中的發展問題。宣傳片中的旅游地和真實情況是否相同,旅游地是準備保持可持續發展還是“只做一筆買賣”這都與旅游管理有關。旅游地的形象是基于旅游地的巨大吸引力和嚴格的管理制度,二者缺一不可。
二、文化、旅游與動態影像
在社會文化發展逐漸同質化的現代,旅游地想要留住游客,不僅要憑借優美的景色,還需要深入人心的文化底蘊,弘揚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既可以適應現代發展潮流,也可以引導外地的旅游者前往,讓游覽者感受異樣的人文傳統,產生不同于常年所在地感受。在文化大系統里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它們互相浸潤,彼此影響,從而產生了內在的聯系性與互動性,其中民族文化包括建筑、飲食、衣著;文學、藝術、語言、傳統節日等,在如今的影像傳播中,最為吸引游客的便是飲食、服飾、傳統節日等方面。
(一)飲食文化與動態影像傳播
五千古的華夏文明輝煌璀璨,中華傳統文化淵博精深,飲食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旅游文化之間的關系難以割舍,密不可分,從商朝時期中國的飲食文化便已有雛形直到民國時期達到頂峰形成赫赫有名的“八大菜系”,各菜系風味獨特,種類繁多。所以,即使在如今的信息時代,也有不少關于特色美食的電視節目,如展示廣東粵菜的《老廣的味道》、四川川菜的《川味》、云南的《味道云南》等,其中最具影響力是中央電視臺出品的《舌尖上的中國》,這些節目直接或間接的介紹當地飲食文化,民族特色為其進行大范圍宣傳,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吸引一眾游客前去品嘗當地飲食,接著當地的飯館,農家樂也興起一時。美食無國界,國外同樣有很多美食節目如《食彩之國》、《美味絕饗》等,制作內容廣泛,播放時間之長,在國外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飲食文化為動態影像賦予了新的含義,動態影像為各地飲食文化的傳播充當了媒介,飲食文化的廣泛傳播提高了旅游地知名度,帶動了旅游人數的增長。
(二)服飾文化與動態影像傳播
世界服飾文化的發展受到特定的地理環境、歷史背景、人文習俗等影響反映出不同的審美情趣和鮮明的文化品格,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交流極為便利,不同地域之間的服飾文化,交流也愈加頻繁,在無形之中擴大服飾文化的現實意義與影響力。服飾文化的影響力在時尚界和影視劇里表現得尤為明顯。在時尚界,一種服飾的興起就是一股潮流,尤其是服飾背后的故事,更能吸引受眾爭相恐后的購買;在影視劇中想要使人物貼合劇本里的世界需要對人物的著裝還原,這樣播放的畫面更具吸引力,使觀眾情感帶入。而取景地也在制作完畢之后就變成了旅游勝地,國內最早影視旅游地是無錫電影城,于一九八七年建成用來存放《西游記》使用中的道具,此后又經過不斷地擴建成為了無錫一個旅游觀光亮點,類似的旅游地有江蘇橫店影視城、涿州、美國紐約“好萊塢”、印度“寶萊塢”等。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具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其種類之多、樣式之繁雜、色彩之艷麗,無不讓人驚嘆,如花紋精美的瑤族服飾,色彩斑斕的壯族服飾、工藝精湛的維吾爾族服飾等,隨著關于民族服飾的影像的傳播,旅游者聞訊而來,游客身著精美的民族服飾,參與民族特色活動,向外界傳播旅游地的文化特色,體驗當地民族的文化、生活,也為弘揚民族文化做出了貢獻。
(三)傳統節日與動態影像傳播
春節從我國歲首祈年祭祀活動發展而來,是我國最主要的節假日,每逢春節不管身處哪里的人都要返回家鄉共同團圓,因此春節聯歡晚會也成為每年必播的電視節目,據截止2022年1月31日24時的統計表明,春節電視端收視率為21.93%,新媒體的直接點播用戶已觸達49.32億人次,海外直播受眾超3524萬次,而在民族的傳統節日中,如中國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的潑水節于2019年4月12日至18日期間迎接了旅游者103.43萬人次,而廣西“壯族三月三”節時期全區共迎接了旅游者1577.58萬人次,通過各類新媒體,融媒體平臺在線觀看的人數比以前也有所突破。將傳統節日與動態影像結合起來進行傳播,擴大了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使中國傳統文化佇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三、旅游與動態影像符號
攝影的本質屬性決定著攝影在旅游當中起重要作用,拍攝旅游的影像就是其旅游地的符號,符號是有意義的符號,一個有意義的符號它起到的作用是顯著的,它簡化旅游地的優點,是一張旅游地的名片,隨著符號的傳播,旅游景點的形象逐漸深入人心。符號一種象征物,是訊息的外在表現形式和物化載體,是人們訊息表現與傳遞流程重要的一個要素,影像是一個載體,它承擔著記錄傳播的作用。符號學創始人美國學家皮爾士曾在其作品《思想的原則》一書中所言:“直接傳遞一種觀點的惟一有效手段是像(Icon),即傳遞最樸素的觀點時也應該采用像。”
旅游地需要有鮮明的符號,符號的形式種類繁多,如音樂、文字、色彩、影像等,其中最為直觀的表現形式就是影像,依靠影像傳播特性旅游地的知名度,展現風土人情,吸引旅游者前來游玩。旅游地因舉辦攝影比賽和攝影作品展覽,打響知名度的不在少數,如典型的山西平遙攝影大展,還有其他的攝影展如古田攝影展、武夷山攝影展等,這些攝影展的興旺,促進了當地旅游地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一批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影像、圖像的誕生,這些攝影展就是其旅游地的符號。
四、研究總結
旅游的發展依靠動態影像的傳播,動態影像能夠較為完整的直觀的表現一個旅游地的整體風貌,影像傳播的目的是能夠吸住旅游者,比起道聽途說,旅游者更相信自己的眼睛,而旅游者能從影像中獲取多少信息,能否被吸引住,取決于動態影像的傳播內容。幾分鐘的短片,用濃縮的影像語言充分詮釋旅游地的人文傳統、風景特點、地域優勢、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優越性。影像作為科技的結晶,如果能夠在傳播形式上進行創新,內容更加形象和豐富,宣傳時才能使旅游者更加具有審美感受和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吳灝鑫,占琦.影像傳播在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以廣西旅游品牌影像傳播為例[J].新聞與寫作,2014(09):100-103.
[2]劉楠.藝術作為攝影與攝影作為藝術的研究[J].科技資訊,2016,14(07):130+132.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07.130.
[3]布拉塞.旅游與攝影[J].旅游與攝影,2021(22):130.
作者簡介:
陳志偉(1999-),男,漢族,山東日照人,北海藝術設計學院本科在讀,攝影方向。
通訊作者:
陳越(1990-),女,蒙古族,遼寧沈陽人,博士研究生,助教,工業設計學方向。
基金項目:
二零二一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學生科技創業訓練項目"20211352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