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莎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應試的需要。培養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當前改革的重點。在課堂的教學中,應該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們為中心。讓同學們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知識,這樣才能對語文這一學科融會貫通,為以后初中和高中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就培養和創新小學語文高年級自主學習能力進行研究,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高年級;自主學習;培養
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們主動地進行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是指在沒有老師、家長或者其他同學的幫助下完成學習任務。小學高年級學生對自己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對學習也有一定的認知,因此在小學高年級時期鍛煉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十分必要。學生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目標,按照目標每天進行計劃安排,并且認真地完成計劃。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自律能力,樹立良好人格,促進他們未來更好地發展。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現狀
在小學這一階段,教學的內容一般是注重識字和基礎的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比如中文拼音、認識漢字、組詞造句、語言修飾和寫作,是小學這一階段的重點。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學習的知識有了一定的難度,而且他們對語文這一學科也有了一定的認識與理解,就更需要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的能力。而且語文這一學科是從小學到高中的基礎學科,無論那一門學科,都離不開語言基礎,所以學好語文這一學科,為其他學科打下良好基礎,對學生們的以后的學習十分重要。調查發現,大多數教師已經意識到了學生們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注重培養學生們的興趣,而不是像傳統教學意義,一味地向同學們灌輸知識,教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會適當應用新的教學理念,對新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和研究。教學的目的從傳授知識變為提高學生們的素養,這是非常好的現象。
二、提高學生們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2.1為學生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學習環境對提高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十分重要。雖然古時候有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的故事,但已經不適應現代學生們的需要,而現在講的學習環境是指促進學習的相關條件。首先,師生關系相當重要,師生關系和諧有利于老師 和學生們之間的良好溝通,從而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意愿。其次,教師可以通過耐心的指導來提升學生們的信心,營造輕松舒適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七律·長征》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們要有眼神的交流和語言的互動,在對疑難點進行耐心講解之后,順便問問同學們聽懂了嗎,確認大家都聽懂以后,在進行下一個知識點的講解。其次,教師應對同學們進行引導,比如在講到“磅礴”“泥丸”這兩個詞的時候,教師們需要通過講故事或者形象比喻的方式,來讓同學們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這樣也會讓同學們記憶的更加深刻。再次,教師應對學生們不吝嗇鼓勵和贊美,這樣才能樹立他們的信心,緩解他們的壓力,讓同學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課下的時候,需要教師細心留意,針對學生們的問題耐心進行解答,并提出指導意見,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也能讓同學們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2.2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十分必要。所以教師們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抓住學生們的興奮點,引起共鳴,從而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可以通過播放課程相關視頻的方式,引起同學們的共鳴;也可以通過獎懲制度,對學生們進行激勵;還可以在課堂中巧妙地進行設疑,來引發學生們的思考。這都有利于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也使教學質量大大提高。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之初播放一段年味的視頻,在視頻中向大家展示春節的習俗,比如貼窗花、寫對聯、擦窗戶、做年糕、守歲、收紅包、年夜飯等等活動。讓同學們在觀看的時候引起同感。在課文的學習中,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告訴同學們回答有獎勵,以此來激起學生們的好勝心理。比如提問他們家鄉春節的習俗是什么?過年收了多少壓歲錢?年夜飯都有什么?這些問題可以抓住學生們的興奮點,從而爭先恐后地回答。通過這些巧妙的課程設計,引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自主學習,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可以通過創造良好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們的興趣,促進學生們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通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需要每個教師認真落實起來,著眼于學生們主觀能動性的提高,大力加強教學模式創新。學生們也要積極配合,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終身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康英. 基于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語文微課資源研究探索[J]. 語文教學與研究,2020,No.958(17):59-61.
[2]江蘇徐州市邳州市周家小學 盧靜. 突出主體地位引導自主學習——小學語文中高年級教學建議[N]. 中學生報(教研周刊),2019-09-27(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