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彥勤
摘要:詩歌鑒賞是高中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科學素質和人文素養,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實踐和創造精神。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改革的推進下,審美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詩歌鑒賞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與主要途徑,需要教師結合高考背景,加強對詩歌鑒賞教學策略的研究,提升高中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與審美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策略
前言
我國詩歌有著悠久的歷史,它以其特有的審美風格和藝術形式,在古今文學中都是一顆耀眼的明珠。詩歌鑒賞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無論在高考或語文的日常教學中,詩歌鑒賞的作用都很大,而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依然沿用著傳統的教學方法,這就造成了高中詩歌鑒賞的教學方式僵化死板,學生對詩歌創作的背景和作者的信息不夠透徹,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學習的質量。
一、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中面臨的困境
詩歌鑒賞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的目的在于檢驗學生的欣賞水平。新的教學大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詩歌欣賞能力,抓住他們的思想和內涵,以此來培養他們的情感,增強他們的判斷能力。然而,當前高校的詩歌鑒賞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對“情感”的理解不夠透徹,對“感知”的模糊不清,從而制約了詩歌欣賞課的效果。
1、意象寄托不準。作者在創作詩歌時,往往會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這是一種意境與情感的綜合。比如,人們喜歡用柳葉來表達離別,用月光表達對故鄉的懷念。問題在于,高中學生常常只是看懂了一些畫面的表層,而不懂深層的意境。如果不能正確地理解詩歌的欣賞內容,將會在欣賞的過程中產生很大的偏差。
2、典故閱讀不夠。詩歌中常有大量的歷史與故事。但是,學生若不了解這些典故,自然難以欣賞詩歌。從當前的形勢來看,學生的詩歌欣賞水平不高,他們缺少對經典的閱讀。
3、對事物的看法是不同的。在中學語文詩歌鑒賞過程中,學生常常會看到不同的信息,情緒上的把握不足,分析不到位,而且在詩歌鑒賞的答題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不規則的形式。在探究如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忽視對詩歌的重點,忽視對詩的注解、題目和引語的關注,導致學生對問題的認識不夠透徹,這種問題的產生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阻礙學生對詩歌的欣賞。新課改后,詩歌鑒賞在教師中的地位日益凸顯,教師在講授詩歌鑒賞課時,應盡可能地利用詩歌鑒賞的功能,并將其與自身的實際教學相結合,以提升其欣賞水平。
二、提升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從分析古詩歌意象入手,明確課堂教學思路
從古代詩歌的意象分析入手,理清課堂教學思路,第一,要提高中學語文教師的詩歌欣賞效果,就必須通過對詩歌中所表現出的形象進行剖析,以理清課堂教學的思路。詩歌不同于記敘文、小說和其他現代文學,它更多的是用簡單的描摹和抒發感情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詩的故事情節不全,語言也很跳躍。正是因為這些特征,使學生在學習詩歌時,往往無法準確地理解其意圖,只能夠感覺到其所描述的意境。所以,在中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必須通過對詩歌的意境進行剖析,從而有效地掌握詩歌的結構和脈絡。通過對意境的領悟,使學生對詩歌有更深刻的認識。此外,語文老師還應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例如運用多媒體和微課等手段,將詩歌中所描述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了解詩歌背景,找到情感共鳴
在學生對詩歌產生濃厚興趣的情況下,再對詩眼和主題內容解讀,從而對詩歌的主旨和具體表達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師在此階段應鼓勵學生進行深度的閱讀,讓學生產生共鳴。教師可以從詩歌的創作背景、詩歌中的歷史場景、故事前后的原委切入,帶領學生進入到詩歌背后的故事,從而產生更深刻的記憶。對于詩歌背景的介紹和傳遞,教師可以采用很多教學方法。例如播放作者的相關生平短片,或者是介紹作者從屬的詩歌流派,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政治、經濟、人文特點,作者的詩歌風格是浪漫主義還是現實主義等等方面,進行詩歌鑒賞的外延性拓展,幫助學生從更廣泛的角度理解詩歌、鑒賞詩歌。例如,在柳永《雨霖鈴》一書中,我們可以首先介紹柳永的生活。柳永,本名柳三變,是一位“婉約”詩人。柳永的家庭背景很好,他的出生地是蘇杭,是一個江南多情之鄉。據說柳永年輕的時候,就喜歡西湖上的歌舞,同時被濃墨重彩的詩句所吸引,這也讓他成為了一個感性的詩人。《雨霖鈴》是一首抒寫詩人與愛人的離別之情,“一葉扁舟,一曲離別,一去不復返”。在了解了柳永的身世之后,學生們很容易就能將自己的思緒延伸到更多的畫面上。在知道柳永的不舍之后,他的學生們也能夠將自己的經歷,帶入到這首詩之中,讓他對這首詩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與試題相結合,加強技巧教學
高中生面對著更大的升學壓力,大多數都不擅長詩歌鑒賞,對詩歌鑒賞這種藝術形式的文章,他們的理解還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老師交的方法,他們都能聽懂,卻不會靈活使用,如果學生的思維方式受到限制,學習成績也會受到影響。所以,要改變這種狀況,老師們就必須根據高考的題型,在講授完理論知識后,再根據考試的要求,設計出適合高考的習題,讓學生們通過案例來鞏固和應用。比如,在講授《錦瑟》的時候,根據高考題型,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完這首詩,然后用微課給學生們講解了每個句子的要點。學生在掌握了詩歌大意后,用團隊協作的方式根據問題找出正確的答案。在對詩歌的考查中,句子表現手法是一種常見的試題,對這些方法學生難免會產生混淆,甚至會產生一些錯誤,這里可以利用微課將其分類,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最后,讓同學們去思考作者的思想情感,這也是一種常見的題目,通過仔細的剖析,學生們都能感受到作者思念之情。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到,老師將詩歌鑒賞和高考試題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有助于學生提高對詩歌的鑒賞能力,還能為今后解決此類題型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語
詩歌賞析是當今高中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詩歌教學法,可以直接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和感受詩詞。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必須把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與高中生的個性特征結合起來,有效地進行詩歌鑒賞,以豐富學生的審美觀念和思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