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怡 王佳淼
摘要:會計在企業發展和運營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傳統的財務會計主要將精力放在處理財務問題上,在企業中參與的管理領域比較狹窄,對企業的整體發展缺乏統籌和建議。在管理會計的理念下,會計必須對企業的運營數據進行更全面詳細的處理和分析,并參與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工作,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戰略級別的規劃建議。
關鍵詞: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轉型發展;路徑
1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定義及區別
1.1定義
財務會計是指在會計規范的指導下,現代財務會計運用一系列專門的技術與方法,對企業資金運動進行全面反映、監督與控制,以便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企業相關財務會計信息的對外報告會計。
管理會計是根據管理者的需要和成本效益分析原理的要求,采用一系列的專門方法,對企業內部現在和未來的經濟活動進行規劃、控制與評價,向企業經營者和內部管理者提供進行經營規劃、經營管理、預測決策所需的相關信息的會計,它側重于未來信息,為內部管理提供數據。
1.2區別
財務會計的使用對象是外部使用者,比如:工商,稅務,投資者,債權人等。他主要記錄經濟業務發生的情況,并準確進行財務報告的制作與披露。其工作及產出有明確的會計準則、制度及報告準則等進行約束,大多數企業雷同,關注過去與現在事實的記錄與展現。
管理會計的使用對象是內部使用者,比如董事,監事,企業中層干部等。主要用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分析、計劃、決策及控制等。其工作及產出則是由企業內部管理訴求決定,諸如企業文化、企業戰略目標、企業的精細化管理需求等,每個企業的訴求都不太一樣,他關注過去、現在的數據分析,但重點在如何滿足未來的規劃及計劃需求。
2財務會計體系所面臨的主要弊端
2.1提供的與決策相關的信息質量差
財務會計更多是對已發生事項的確認、計量、列報,通過會計記錄反映一個經濟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財務會計信息主要反映的是事項的事后狀況,信息類型也是財務數據居多,非財務數據指標很少(非財務指標往往非常重要,甚至會影響企業的戰略決策,財務會計體系對非財務數據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提供信息數據滯后,提供的信息及時性、完整性差,不利于業務事項的風險防范與控制,不利于企業戰略的調整。
2.2財務會計工作的認知弊端
首先是會計部門工作人員的認知弊端,筆者因工作關系接觸不少地區、不少大中型企業的主管會計,每次詢問他們會計工作的意義,絕大多數人的(其中不少是財經大學的科班生)認知:會計工作就是等業務部門來了憑證就記賬、結賬、出報表,會計電算化也簡化了做賬的工作量,都是程序化的操作,感覺會計部門不能創造價值。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會計從業人員在工作實踐中對崗位認知不夠深刻,對自身專業的內涵思考少,對自我價值提升要求不高,所以才會停留在傳統的財務會計認知層面。其次是企業管理層對財務部門職責及意義認知存在偏頗:不少企業管理層認為財務部門就是記賬部門,業務部門比財務部門重要的多,對財務部門的人員配備也不夠重視,對信息化手段、工具的投入不多,從制度設計上就制約了管理會計體系的運行。
2.3財務會計的信息孤島
新時代是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本身就是資產,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每一事項從開始到結束都會有數據信息產生(非數據信息也很重要),信息什么時間獲取、信息要與那些部門共享非常重要,反應越迅速、共享越充分的數據才越有價值。
財務會計及財務會計部門封閉在一個自我空間的體系中運轉,因與企業業務部門聯動、協作不充分,只能從業務部門被動的獲取信息,沒有做到信息的聯動、數據的共享,導致與事項有關的合同流、資金流、發票流無法同步一致,事后處理的信息結果對業務層面的風控來說變得毫無價值,信息孤島效應明顯。
財務會計的信息孤島使得業務人員以及會計人員之間的合作較少,無法穿透、參與業務活動的始終,也就無法實現業財聯動、信息共享、數據支撐。
3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變的路徑建設
3.1在企業財務管理理念上完成對工作人員的觀念轉變
企業的決策者應該意識到會計轉型的意義和價值,并在企業對相關的職務內容和轉型內涵進行充分的宣傳和介紹,使企業的會計員工能夠了解到財務會計的發展方向,并做好思想和認知上的準備,為企業的財務會計轉型提供基礎。
3.2利用一些具體路徑時間財務會計的轉型
在企業內部推廣無紙化辦公,促進企業信息化管理的發展,促進信息的加速傳遞,提升部門之間的溝通效率,使會計人員能夠逐步適應信息化財務管理;在會計人員的具體工作轉型上,企業應該建立信息分析制度,促使會計人員能夠逐步減少原有的報表制定和審核工作,要求會計人員根據當前財務管理現狀,分析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發展漏洞,給企業的決策和管理提供幫助和建議;建立企業內部的信息共享系統,信息共享有助于企業的內部形成快速的信息傳遞機制,減少管理人員調取管理數據的實踐,實現企業內部的信息化管理。
3.3提升會計人員的認知領域和工作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的會計管理人員必須對企業的管理發展戰略,以及信息大數據技術做到足夠的了解,以幫助企業完成管理上的決策和分析。對此企業應該建立相應的培訓和培養制度,促進會計人員對相關的管理內容和技術進行學習和應用,使會計人員的工作能力適應轉型工作的需要。一方面,企業需要對財會人員的工作理念進行創新培養,促使工作人員能夠認知到會計人才的必然發展趨勢,從而主動將工作重點向管理職能轉變。另一方面,企業應該給會計人員提供實踐的工作內容和課題,使會計人員能夠按照課題進行實踐分析作業,以提升自身的會計信息分析能力和決策水平。除此之外,企業應該建立有效的人才招聘和保留制度,促使高級會計人才能夠直接向企業中匯聚。企業可以通過培訓制度,讓高級人才帶領普通會計職員進行學習和發展,促使企業能夠建立高質量的管理分析團隊。
綜上所述,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不可一蹴而就,不可脫離企業實際,不可揠苗助長。其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腳踏實地、尊重客觀規律的過程,是一項涉及高校教育、企業培養、人才發展的立體工程。在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過程中,我國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其發展仍然需要一個轉型的過程,需要財務人員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田艷芬.基于企業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探討[J].納稅,2019,13(06):129.
[2]王立煒.淺議人工智能時代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J].納稅,2019,13(0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