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創創,屠彥紅,宋若會,鄭日新,史海寧,何冬偉,時帆祎
(1.安徽中醫藥大學 研究生院,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醫藥大學 第一附屬醫院 耳鼻喉科,安徽 合肥 230031)
急性扁桃體炎常因機體免疫力低下、病原體繁殖、毒素破壞扁桃體隱窩上皮,而致扁桃體實質發生炎癥,臨床以咽痛、發熱及吞咽困難等為主要表現。本病可引起扁桃體周圍膿腫、咽旁間隙膿腫、急性中耳炎等局部并發癥,亦可引發急性風濕熱、腎炎、心肌炎等全身并發癥[1]。當前西醫治療本病以抗生素、激素為主[2],而抗生素耐藥性逐年增強,治療周期不斷延長,副作用大[3-4]。為有效治療扁桃體炎,中醫中藥及針灸取得了可觀效果。新安鄭氏喉科是新安醫學的重要學術流派,善治咽喉疾病,鄭梅澗為代表醫家,《重樓玉鑰》為代表性醫著,針藥并舉、內外兼治是鄭氏喉科的學術特色[5]。為進一步提高急性扁桃體炎的治療效果,本研究應用鄭氏喉科針刺配合驗方內服治療肺胃熱盛型急性扁桃體炎,臨床療效佳,現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2月-2020年12月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喉科門診確診的肺胃熱盛型急性扁桃體炎患者60例,隨機將其分為針藥組及對照組各30例。針藥組予以鄭氏喉科針刺聯合中藥內服治療,對照組予以頭孢丙烯分散片口服治療。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急性扁桃體炎》[6]:咽痛,可放射至耳根,嚴重者可伴吞咽困難,常伴發熱、便秘等全身癥狀;咽腔黏膜充血紅腫,以扁桃體及其周圍最為嚴重,扁桃體不同程度腫大,表面散在或遍布黃白膿點;患者白細胞總數與中性粒細胞計數常增高。
中醫辨證標準參照《中醫耳鼻咽喉科常見病診療指南·急乳蛾》[7]肺胃熱盛型:扁桃體紅腫明顯,散在黃白膿點,甚者腐膿成片;咽痛較劇,甚連及耳根,可伴吞咽困難;發熱甚至高熱,口渴,咳嗽痰黃稠,口臭,腹脹,小便色黃,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或薄黃,脈數。
納入標準:①符合以上診斷標準;②患者年齡12~60歲,體溫<39.3 ℃,發病3天內未行其他治療;③知曉本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納入標準者;②高熱、抽搐等癥狀危急者;③有扁桃體周圍膿腫、咽旁間隙膿腫、急性中耳炎等局部并發癥或急性風濕熱、腎炎、心肌炎等全身并發癥者;④合并嚴重心腦血管、臟器或血液系統疾病,特異性感染者;⑤妊娠及哺乳期者;⑥暈針暈血者;⑦既往對頭孢類或本方中藥成分有過敏史者。
針藥組:新安鄭氏喉科針刺聯合紫正地黃湯顆粒劑內服。具體如下:針刺方法:選取少商、少沖及耳尖破皮放血,在其周圍推、揉、擠等使局部血液聚集,常規消毒后,三棱針快速刺入穴位1.5~3 mm并迅速出針,推擠壓針孔周圍,使其適量出血;再選取合谷、廉泉、內庭、后溪、曲池穴針刺,其中合谷直刺0.5~0.8寸,廉泉向舌根斜刺0.5~0.8寸(或將針退至皮下,再向左向右兩側針刺,局部酸脹,舌根及咽喉部發緊,不留針),后溪朝合谷方向透刺,曲池直刺1.0~2.5寸。行針以瀉法,留針10~20 min。下針時“心小力雄”“勢若握虎,不敢放松”,行針時“著力漫旋插,插至應指之處”,退針時“吸氣三口,然后方提針徐徐而出”。術畢,囑患者休息半小時,觀察患者有無不適。隔日1次,5天一個療程,共3次。聯合紫正地黃湯(顆粒劑)內服。主方:紫荊皮10 g,赤芍10 g,薄荷6 g,牡丹皮10 g,生地15 g,茜草10 g,桔梗6 g,甘草3 g,藥物用量根據患者年齡及病情加以調整。熱重加黃芩、石膏、梔子;腫甚加連翹、瓜蔞;有膿點或腐膿成片加天花粉、蒲公英。內服,日一劑,200 mL左右開水沖和,早晚分服,共5劑。
對照組:給予頭孢丙烯分散片口服治療(廣州白云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514,規格:0.25 g),每次服用0.5 g(2片),早晚各1次。
兩組都以5天為一療程,療程結束評價治療效果。告知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注意休息、多飲水、清淡飲食、禁煙酒和忌食油膩辛辣食物。
針藥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的癥狀總積分及兩組總有效率。
參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及《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8];應用積分方法擬定急性扁桃體炎的癥狀體征分級量化標準,按正常0分、輕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分別計算咽痛、體溫(腋溫)、扁桃體腫大程度、扁桃體充血程度及扁桃體化膿程度癥狀積分,見表2。

表2 急性扁桃體炎癥狀積分
參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及《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療效指數N=(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顯效:咽部癥狀減輕明顯,局部體征顯著改善,療效指數≥70%;有效:咽部癥狀減輕,局部體征改善,30%≤療效指數<70;無效:咽部癥狀和局部體征改善不明顯,療效指數<30%。

根據表3發現兩組治療前癥狀總積分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P>0.05,無統計學差異。兩組治療后的癥狀總積分均比治療前低,采用單獨樣本t檢驗,P1<0.05,P2<0.05,均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兩種方式治療均有效。針藥組治療后總積分低于對照組,采用配對樣本的t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表明針藥組優于對照組。

表3 兩組患者癥狀總積分比較 分)
根據表4發現針藥組總有效率為96.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0%,采用秩和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表明針藥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
急性扁桃體炎屬中醫學“急乳蛾”范疇,可因肺胃熱盛致熱邪結聚喉核而發。《重樓玉鑰·卷下·喉風針訣》有云:“喉風諸癥,皆由肺胃臟腑深受風邪,郁熱風火相搏,致氣血閉滯,凝滯不能流行,而風痰得以上攻,結成種種熱毒。”[9]新安鄭氏喉科認為喉核可因邪熱傳于里,肺胃先受,而致脾胃蘊熱,熱毒上攻蒸灼而發病。《重樓玉鑰續編·總論喉痹大意》曰:“火郁上焦,致痰涎氣血,結聚于咽喉。”《諸病源候論》云:“喉咽者,脾胃之候也……脾胃有熱,熱氣上沖,則咽喉腫痛。”《普濟方》亦指出:“脾胃有熱,風毒乘之,其氣上沖,經絡胥應,故咽喉為之腫痛。”可見新安鄭氏及其他流派醫家均認為“肺胃熱盛”是本病的致病關鍵,故治宜清瀉肺胃之熱,解毒消腫利咽。

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新安鄭氏喉科治療咽喉疾病,多采用“刀針灸熏、洗敷吹噙、內服外治”多種療法相輔并用。急性熱病尤其強調內服外治,相互為用,其特色注重治療先后順序,層層調治。鄭氏喉科治療肺胃熱盛型急乳蛾針法先導,主張“以針法開導經絡,使氣血通利,風痰自解,熱邪外出”;繼予中藥內服,提出“攔定風熱,氣血并治”治則,以辛涼養陰之法達清解熱邪、防其循經傳變的目的。
鄭氏喉科代表醫家鄭梅澗創立“開風路針”“破皮針”及“氣針”三針學說,治療本病多取肺經、大腸經、陽明經及督脈穴,重視防止疾病傳變。其中開風路針可開通風邪壅滯經脈之路,用于治療喉風之極重癥;破皮針以針刀刺破皮膚可排毒外出以消紅腫;氣針是循十四經經氣組穴行針,激發經絡氣血,以調節人體機能。此三針對臨床針刺治療咽喉科疾患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方成培在《重樓玉鑰·原敘》中評鄭梅澗道:“救危起死,不可勝數。余嘗見有垂斃者,先生刺其頸,出血如墨,豁然大愈。其妙如此。”[9]提其用針刀治療“危”“死”及“垂斃者”,取效迅捷,痊愈率極高,可見鄭氏喉科三針學說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本研究通過少商、少沖及耳尖破皮放血,可開風壅,清泄心肺邪熱;取合谷、廉泉、內庭、后溪、曲池等穴針刺,合谷作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與通督脈的后溪透刺,可清肺胃之熱、通經活絡,善治咽喉類疾病;廉泉為陰維任脈之會,腧穴所在,主治所及,快針深刺廉泉穴并施以瀉法,可清熱散結,通利氣血,達到清利咽喉的目的;內庭為足陽明胃經滎穴,滎主身熱,可清胃瀉火、理氣止痛,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可治咽喉類疾病;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大腸經與肺經相表里,即可清外之風熱,又能瀉內之火邪,通上達下,通里達表[10]。諸穴合用,施以瀉法,行針得氣,可開風壅、祛熱毒、通經絡、調氣血。開風路針“開通周身經絡,使風熱結邪得殺其勢,而氣血遂能流利營運”,少商、少沖及合谷為其必選穴,目的在于予熱毒以出路,從而發散邪熱火毒,使氣血流通。破皮針可“導邪外出”,其“菀陳則除之”的治療原則,秉承了《內經》“去其惡血、祛菀逐瘀”的理論,針刺穴位放血,使熱毒隨血外泄以應“惡血出,則邪毒盡”。氣針為“諸藥之先鋒”,是治療“喉風之妙訣”所在,且以調理經氣為目標。氣穴為氣脈通流之處,施以氣針可調理病變的經氣,氣行血脈通利后,再用“諸藥奇方層層調治”,即先針后藥。此三針之法可以顯著提高急性扁桃體炎的治療效果。
紫正地黃湯源于《重樓玉鑰》辛涼養陰之法治療喉風三十六證的“紫正地黃散”,是“紫正散”和“地黃散”的合方。紫正散由紫荊皮(二錢)、荊芥穗(八分)、北防風(八分)、北細辛(四分去茆)組成,該方藥性辛涼,具有涼散表熱之功,是治療喉風初起,熱邪在表在氣的代表方劑;地黃散由小生地(二錢)、京赤芍(八分)、蘇薄荷(六分)、牡丹皮(八分)、牙桔梗(八分)、生甘草(六分)、凈茜草(又名地蘇木一錢)、燈心草(二十節)、紅內消(一錢)組成,該方具有養陰以散血中邪熱之效[11]。臨證多“以上紫、地二散,每癥合用,勿離用”。現此方以紫荊皮10 g,赤芍10 g,薄荷6 g,牡丹皮10 g,小生地15 g,茜草10 g,桔梗6 g,甘草3 g為主方,其中紫荊皮能活血祛瘀、清熱解毒,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該藥具有抗炎、鎮痛及抑制細菌作用[12];薄荷與生地相配,散表邪而不傷陰;赤芍、茜草、丹皮清熱涼血;桔梗配合甘草清熱利咽。諸藥共用,理氣散血,祛逐風痰及肺胃之火,不使邪熱壅塞。臨床應用此方治療咽喉類疾病效果顯著。
針刺與中藥聯合,開風壅,調氣血,養陰以散血中邪熱,正如新安鄭氏喉科在治療咽喉諸病時,提倡局部與全身結合,針藥并舉,內外兼治的綜合療法,效果頗佳。近年來抗生素濫用而致耐藥性增加的問題愈發嚴重,以致治療周期延長,副作用大,提醒我們臨床用藥時應合理使用抗生素。鄭氏喉科在治療肺胃熱盛型急性扁桃體炎采用針刺聯合中藥內服,避免使用抗生素。該針法操作簡便,中藥顆粒劑毒副作用小,療效顯著。
臨床觀察表明肺胃熱盛型急性扁桃體炎應用新安鄭氏喉科針刺聯合經驗方內服治療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