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淑娟
摘要:地理實踐力是學生必備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需要教師投入足夠的關注,以正確的方法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近年來,部分鄉村初中地理課堂更偏向于理論教學,忽視了實踐類教學,導致學生普遍在實踐能力上有所欠缺。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鄉村地理優勢,引導學生通過開展自制學具、戶外觀察、研學旅行和模擬活動等地理實踐活動,提升地理實踐力。
關鍵詞:鄉村教育;初中地理;地理實踐力;培養策略
初中地理教學要打破傳統地理教學模式的限制,讓學生不僅能學習到豐富的地理知識,還能學以致用,將所學的地理知識應用到實踐活動中。鄉村初中地理教師可以針對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這一目標,展開深入的教學研究,因材施教,促進鄉村初中生地理實踐力的有效提升。
一、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地理實踐力概述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由此可知,地理實踐力是學生在核心素養教育視域下應該形成和具備的重要素質能力。具體而言,地理實踐力一般是指學生在認識地理環境、解決實際地理問題的過程中,具體表現出來的認知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地理實踐活動。例如,讓學生對地理現象或事物進行戶外考察,或者讓學生對某些與地理相關的問題進行社會調查,或者讓學生圍繞地理學習問題展開模擬實驗,通過地理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行動能力,塑造學生良好的個人品質。
二、鄉村初中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現狀
1.理論知識教學占比較重
有些教師更注重沿襲自己以往的教學經驗,通過理論知識傳授的方式展開地理教學,讓學生被動地將地理知識“收納”到自己的知識庫中。這種做法會讓學生難以改變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也會導致學生缺乏應有的地理實踐力。
2.地理教學活動單一
有些教師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豐富的實踐學習機會,導致學生難以在應有的實踐學習平臺上提升自己的地理實踐力。學生即使了解到地理實踐的方法,也無法找到合適的機會加以驗證,使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始終落不到實處。
3.核心素養教育不到位
有些教師在講授地理知識時,不注重塑造學生的人地協調觀、鍛煉學生的綜合思維、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忽略了對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缺乏正確的認識,無法根據實踐的具體內容調整實踐方法,導致實踐學習效果不理想。
三、鄉村初中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策略
1.利用自制學具開展地理實踐活動
自制學具指學生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習需要自主制作的學習輔助工具。地理課程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教師應該注重鼓勵學生多參與到自制學具并利用自制學具開展地理學習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對地理知識產生直觀的認知,使學生能夠對不容易理解的地理知識進行有效的學習與掌握。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地理》(以下統稱“教材”)七年級下冊“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時,教師讓學生根據已有制作簡易地球儀的實踐操作經驗,制作以亞洲地圖為主的地球儀。在具體制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先將亞洲所處的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等知識信息都呈現在亞洲地圖上,然后將地圖貼到球體上。學生可以借助這一學具,有效增強自己的區域認知能力,清楚地了解亞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范圍。同時,學生在體驗這一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地理實踐力。
2.立足生活化原則開展戶外觀察活動
戶外觀察活動指教師讓學生對實地的地理環境進行觀察,進而學習相關地理知識,并運用有效的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地理實踐活動。在開展這類地理實踐活動時,教師要充分體現“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以實現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教育目標。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下冊“自然特征與農業”時,教師讓學生走進戶外的水田農業區,認真觀察水田農業區的地形,使學生在親身經歷的情況下學會辨認自己所在地區的地形。接著,教師讓學生觀察水田農業區的經濟作物類型,了解水田農業區的自然氣候特征,再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其中的問題,如“水田農業區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走進以旱地為主的農業區,了解那里具體有哪些農業經濟作物,并分析這一農業區的自然氣候特征。然后,圍繞“旱地農業區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這一主題展開探究學習,旨在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不同農業區的經濟作物特點和自然氣候特征。通過一系列的戶外觀察活動,學生可以積累一定的地理實踐經驗,提升地理實踐力。
3.通過研學旅行開展社會調查活動
研學旅行是一種在旅行中展開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適用于教師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研學旅行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學習體驗,使其產生更強的學習獲得感;同時可以讓學生進入到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對具體的地理環境進行細致的觀察與分析。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可以立足研學旅行教學模式,組織學生參與某項社會調查活動。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下冊“祖國的首都——北京”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以研學旅行的方式體驗現代化都市的真實面貌,觀察周邊的地理環境,搜集旅行城市的各種地理資料,如地區面積、常住人口、中心商業區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和城址變遷等。在搜集資料后,教師讓學生展開社會調查活動,了解旅行城市在近些年的城市建設過程中,哪些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如歷史建筑、城市環境質量等)。在此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對調查資料進行全面、系統分析,并集中性地討論“如何認識城市的現代化”這一問題,嘗試運用已學地理知識解決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這顯然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地理問題解決能力和地理實踐力。
4.基于實踐性原則開展趣味模擬活動
在鄉村初中學校教學條件不完善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模擬類的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核心素養教育視域下,教師也可以依托趣味模擬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例如,教材八年級下冊“青藏地區”這一章節設有“認識青藏高原的獨特風光”這一活動欄目,要求學生模擬一場雪域高原之旅。教師根據該活動欄目的教學要求,制訂了雪域高原之旅的具體計劃,如確定前往雪域高原的交通工具、交通線路,確定旅游過程中應該攜帶的具體物品和自己要觀賞的景點等。在明確了相關內容后,學生需要應用地理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如要了解雪域高原的自然環境特征,并依此明確自己要攜帶的物品。由此看來,模擬實踐活動能充分調取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同時也能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教師讓學生自主分成不同的小組,根據已有的地理知識和地理學習能力,制訂各自的旅行計劃。教師還鼓勵學生根據雪域高原的實際情況,自主設想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并研究解決對策,又或者根據雪域高原的實際情況,提出個人感興趣的問題,通過團結協作解決相關問題。以此實現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教學目標。
四、結束語
在鄉村初中地理課堂中,教師要及時革新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場景和活動,增加地理實踐教學的比重,避免學生進行機械化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讓學生在多樣化的地理實踐教學活動中更好地成長。
基金項目:甘肅省平涼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鄉村初中生地理實踐力培養研究([2020]PLG105)。
參考文獻:
[1]黃芳蘭.核心素養為指向的鄉村中學地理課堂實踐活動探索[J].互動軟件,2021(6).
[2]殷勝平.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與實踐反思[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9).
[3]連俊婷,陳松林.中學生地理實踐力培養策略探討[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