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芳雅
摘要: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在教育界引起軒然大波,明確要求加強“雙減”督導,把這項工作作為“一號工程”。我們老師就要意識到,我們不僅要利用好課堂內的時間進行高效教學,用高效的策略調動課堂,使英語學習變得多姿多彩使學生發揮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整體學習效率。設置合理的評價體系,順應教育部的號召,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最終收獲優異的教學效果。
小學英語課堂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基本場所,在“雙減”背景下,如何提高課堂效率變成了重中之重。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可能做到讓學生在放松的狀態下獲取知識,我們要試圖使用一定的教學策略,做到既能減負,又能提高課堂內外效能。
一、減負賦能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教學現狀:
1、教學方法單一,沒有因材施教
通過課堂調查發現,許多老師現在教學都是用相同網站下載的ppt,統一的教學流程,基本上幾個班都是同一套流程下來,沒有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ppt的改動,讓學生成為了“流水線”作業,宛如毫無生氣的機器人。導致成績好與成績差的同學都難得到提升。同時,個別教齡大的老師可能不需要使用ppt等現代化軟件,他們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經驗告訴他們該如何教育學生能收獲最好的效果,所以他們總能把握主線,有的放矢,把知識完美的展現給學生。但由此而來的問題也會有,新時代的學生已經不像過去的學生了,他們接觸面被互聯網拉向更遠的地方,老師想要掌握他們的喜好和特點方便教學,就要做到與時俱進,不因代溝影響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進而影響教學效果。
2、缺乏趣味性,與生活實際不符
每個老師都希望學生喜歡上自己的課。一節受歡迎的課,對于老師和學生來說能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課堂中除了教師的威信能讓學生做到認真聽講,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要去吸引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之母。但是實際情況中,很難照顧到他們的興趣愛好,老師講的往往就是課本內容,課文是什么樣,課堂就是什么樣。缺乏對孩子興趣的挖掘,單單停留在學科之中,無法邁開腿,早已忘記學習是為了更好的生存。
3、作業繁重,追求成績
孩子負擔重,一是表現在一個接一個的輔導機構,讓孩子課后一點休息時間都沒有。一是表現在學校內布置過多的作業內容。往往大多數學校考核以成績論輸贏,老師也怕教不好,使出渾身解數,家長則眼睛緊緊盯著分數排名,好像差別的孩子幾分,清華北大就與自己孩子無緣。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在于我們對成績的過分重視。作業本一本一本堆成山,練習冊做完一本又一本。何時才能減負?我們要求他們這里要好、那里要好的時候沒有反省過自己,他們都只是孩子。憑借他們的乖巧懂事,一昧讓他們陷入題海戰術中,不考滿分不放棄,不考第一不罷休,這種過度學習難道不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傷害嗎?
4、不尊重學生個性發展
新課改明確指出,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班上五六十的學生,每個人都不同,但我們卻用著一樣的評價標準,一張考試的成績去評價孩子的好與壞。本身我們這個世界也不是非黑即白的,我們不能“一刀切”,要尊重照顧每一個孩子,而不是讓他們孤立無援。往往成績的不好的、表現差的孩子容易給貼標簽,這就在于老師有沒有理解學生是發展中的人的含義了。
二、減負賦能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1、多用肢體語言和情境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能否激發學生學生的興趣是一節課成功的一大要素。學生對你的課堂不感興趣,就會出現走神、打瞌睡、玩其他等現象,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小學英語教學針對的是三至六年級的學生,英語非母語,平常接觸的少,我們可以采用我們豐富的肢體語言讓學生去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這比靜態的圖片更有魅力。
比如在教授身體結構等單詞時,我們可以通過哼唱經典英文歌曲歌曲《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來做動作,同時用手指向相同部位,活動既輕松又有趣,還能鍛煉身體,多番操練下來,學生記憶程度一定比單純的單詞教授要好得多。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未知充滿好奇,加上平時英語情境少,我們可以設計適合他們的英語情境,讓他們更好理解單詞與句子的使用背景,無聲更勝有聲。試問哪個小朋友會不喜歡故事呢?你有故事,學生給你出成績。
比如講授toy candy key 這幾個單詞的時候,結合本單元實物招領的情境,在開頭我就給大家設置了丟東西的情境,讓學生找每個人書包特點,找出失主。因為是做能幫助別人的事情,班上的孩子非常認真仔細地在找,狀態非常好,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能學到知識,還能從情境中得到情感的升華,讓他們感受到幫助別人的樂趣。自主學習就需要我們去給他們這一個合適的情境,他們會用幾倍的注意力來回報我們的用心。
2、營造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的新型課堂
傳統的教學方式無非是老師講,學生聽。一節課下來,老師聲音沙啞,學生又像被扯著走的孩子,發揮不了自己的水平。我們一節課并不是說老師針對某個專題,講完即止。教師的教跟學生的學要融合在一起才行,學生是個有自己思想的人,光聽不說是很難得到提升的。因此,我們要給學生發揮的平臺,老師上課要讓學生站在舞臺中間盡情表演,我們只需要在一旁提示一下便可。
比如在教授一般名詞后面復數加s的知識點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歸納總結得出結論,來聽聽他們通過觀察圖片發現物體的數量與單詞變化的內在聯系,不要自己去總結,老師總結的經驗道理對于學生來說就只是聽聽而已,中國有句老話叫“吃一暫長一智”,老師要容許學生犯錯,讓他們從錯誤中總結規律,效果更好。
3、布置趣味性作業,豐富英語學習
調查顯示,老師比較經常布置機械性作業,這不僅跟“雙減”政策不符,還與我們的素質教育相違背,長期以往,大量無意義的作業會增加學生的反感度,不能讓他們積極主動去學習。基于這種繁瑣而乏味的作業下,自然干沒能減負成功,還增加了學習負擔。我們可以布置簡單的手抄報、迷你書等,孩子們喜歡動手,多于其他科目相結合,與我們的社會相接軌,這才能把少量的時間發揮到最好。自然而然作業方式的改變會帶動評價方式的改變,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多用激勵的語言評價學生。
減負賦能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新理念、不斷研究新策略、不斷進步,但終究還是利于全體學生的好事。我們要抓緊在課堂的每分鐘,在學校的每一刻,讓我們的孩子快樂學習,積極向上。
參考文獻:
[1]馬開劍.“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理念與教育生態變革(筆談).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21年第六期
[1]王光明.“雙減”政策落地生根是一項系統工程.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21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