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星康
摘要:在國家“雙減”政策背景下越來越重視學生體質健康的當下,根據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精神,全面推進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義務教育階段如何能夠貫徹新時代新精神的教育理念,不僅是上層建筑,更需要落地到學校和教師,借助全科育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時代新人。學校體育工作的主陣地仍然是課堂教學。體育課堂教學的關注度已經推到了歷史的高峰,體育學科在全學科領域中的重要性,也把體育學科評價體系升級換代的重要性再一次推到了新的高度。
關鍵詞:雙減;體育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實際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我們體育教師必須了解和掌握的。
第一,讓體育教學中的“活蹦亂跳”助力國家“雙減”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國家‘雙減的目的是讓孩子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從沉迷游戲中脫離出來,走出家門走出教室門,讓孩子跑起來跳起來。比如田徑恰好能助力孩子們能跑能跳,增強體質,更好地讓‘雙減政策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中心小學考察時親切詢問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現在孩子普遍眼鏡化,這是我的隱憂。還有身體的健康程度,由于體育鍛煉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我說的‘野蠻其體魄就是強身健體。”為了使學生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讓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在體育運動中釋放自己、擁有強健體魄的同時更要變得精神明亮。體育教師努力上好每一節體育課,使學生每上一次課都有收獲。我們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為達到身心健康的目標而主動去進行身體鍛煉。讓學生明白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自己身體的生長發育,使身高增長,體重增加,肺活量增大,心肺呼吸機能和心臟功能提高。讓學生點燃運動的細胞,培養學生對健康快樂陽光向上的學習生活理念的熱情與喜愛,真正做一個陽光向上和精神明亮的人。
第二,注重規則意識的培養。體育學科與規則密不可分,在體育活動中處處能體現出規則,體育活動時有活動規則、體育游戲活動時有游戲規則。體育課堂教學中有很多規則:“有道德方面的規則、安全方面的規則、秩序方面的規則、人際方面的規則、學習方面的規則等”。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體驗規則、認識規則,幫助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和提升,鍛煉學生未來適應社會的能力,為成長成才打基礎。
第三,注重學生意志力的培養。相對于其它學科,體育課在學生意志力的培養方面有著很好的優勢。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將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能有機的結合起來,在面對一些對學生自己來說具有挑戰性的活動項目時,去挑戰自己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不斷磨練自己的意志,增強自己的意志力。比如,中長跑訓練就是對學生意志力培養的一個很好的項目。一些體育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產生獲得成功的心理欲望,使學生體驗到超越自我極限、增強意志力的可能,培養“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理念,培養學生吃過苦、出過汗、流過淚、知難而進、勇往直前、始終如一的意志品質。
第四,培養學生抗壓、抗挫折的能力。現在的初中學生,相當一部分為獨生子女,本身受到家庭的溺愛較嚴重,加上處于城市化進程加快的時代,戶外活動少,更沒有參加勞動鍛煉的機會,再加上學習上的內卷而導致的沉重的課業負擔,抗壓抗挫折能力很少得到鍛煉,導致有心理健康的學生比例逐年上升、肥胖近視等身體健康問題。有位心理咨詢師有個觀點:“現在的青少年一代,心理健康有問題而抑郁和焦慮的孩子越來越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從來就沒有興奮夠。就是長期活動少、鍛煉少、負擔重、壓力大,加上學生各自不同的家庭成長環境,會帶來心理健康問題。”近年來,因承受不起挫折輕生或犯罪的已不是個例。而相反一些學生面對困難與挫折卻持樂觀、硬朗的態度,這就與抗壓抗挫折能力的培養有很大關系。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人為刻意設置一些“困難”,讓學生去體驗克服和戰勝自己心理、生理以及環境方面的困難,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鍛煉自我、超越自我,在失敗中感悟挫折、在成功中體驗戰勝挫折的愉悅,進行抗壓抗挫折能力的培養。
第五,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勞逸結合的觀念,腦力活動與體力活動相互調節、相輔相成。結合實際情況,了解體育鍛煉對身體機能的影響、初步形成健康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初中學生文化學科有著繁重的學習任務,承擔著較重的課業負擔。在體育教學中教會學生樹立勞逸結合,體力活的和腦力活動相互調節的方法,控制情緒,愉悅身心,養成健康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真正讓體育教學不單“育體”,更要“育人”。
影響體育學科教育教學質量的因素,不僅是有學生因素和學校情況,還包括課程體系設置、體育教師本身的綜合素質等。而今“雙減”政策背景下,對體育教師的要求就不是“減”而是要“增”。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也要與時俱進,國家把體育成績納入中考且分值逐漸提高的當下,不單要“育體”和“育分”,更重要的是要“育人”。看似簡單的體育課,要順應時代發展就要求體育教師本身要具備精深扎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的教育教學能力、較深厚的人文素養和較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就意味著要不斷充實自己,能適應社會發展和國家對未來人才培養的要求,關注體育課程的改革和學生的成長,才能保證自己上好體育課,不負時代。
參考文獻:
[1]于素梅.“雙減”助力體育教育實現新突破[J].體育教學,2021,41(11):1.
[2]《體育教學》雜志專題研討——“雙減”政策背景下的體育教師和學校體育(一)[J].體育教學,2021,41(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