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曉萌
【摘要】? ? “互聯網+”是信息化時代的技術革新產物,主要借助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與傳統企業實現深度融合,講究的是合作分享、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角度來說,伴隨著新高中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展,我們迎來了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轉型的新挑戰,倡導借助“互聯網+”技術來打造現代信息化教學模式,實現互聯網技術與教育行業的互補結合,從而能夠提升高中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 ? “互聯網+”? ? 高中語文? ? 教學質量? ? 教學改革
一、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當前,我國高中語文教學模式還主要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多語文課堂更多是一本書、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就完成所有教學任務。當然不能否認傳統教育對于學生學習記憶方面的突出優點,但是其相對于現在新興的多媒體教學、在線網絡平臺和信息化智慧課堂還是有一定的弊端的,這也是突破高中語文教學瓶頸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高中語文教師教學視角比較狹隘
在傳統應試教育思想以及高考升學的壓力下,高中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更多成了“唯學分論”,教師在講解知識時,教學視角更多集中在高考相關考試知識點上,如古詩詞背誦、經典篇目串講、基本的漢字讀音、書寫等,并沒有足夠的教學資料和教學手段來挖掘課文背后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品質,也不會開展傳統文化和愛國思想的教育。長此以往,高中語文教學成了學生死記硬背的場所,學生會單純為了應付高考而背誦知識,而單調乏味的課堂教學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背離了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
(二)高中語文教學模式過于“死板”
受限于課堂教學場地和教學時間的限制,高中語文教師只能一板一眼地傳授知識給學生,而受到學科教學計劃的限制,高中語文教學只能嚴格圍繞教案開展,什么時候授課,什么時候提問,課堂討論時間早已經過預先設計,這種“填鴨式”的課堂教學背離了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而一板一眼的課堂教學則會讓師生都感到枯燥乏味。
(三)高中語文教學組織過于“被動”
在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往往容易陷入緊張、對立的教學狀態,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多是被動接受,缺乏各種人文關懷和情感交流,而“滿堂灌”的課堂教學缺乏思想上的交流、思維上的交鋒和智慧上的碰撞,學生缺少探索性學習、開放式交流和自主性分享,導致高中語文教學組織陷入“被動”狀態。
二、“互聯網+”時代下高中語文教學的新趨勢
(一)高中語文教學轉變教學視角趨勢
在互聯網大潮的引領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新教學理論與互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可以深入推進高中語文學科的信息化建設和素質教育建設,也對當代高中語文教學的教學視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互聯網+”時代倡導高中語文教師轉變自身的教學視角。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信息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高中語文課堂也正式步入到信息化教學時代中,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將更多的多媒體技術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體系中來,從而能夠滿足“互聯網+”時代高中語文教學的需要,進一步拓展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視野。另一方面,“互聯網+”時代倡導開展正確的人才培養和素質教育。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中,每個學生都面臨著各種碎片化信息的侵擾,而如何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時代觀、價值觀和社會觀,這是每個高中語文教師不可回避的教學任務,需要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信息的合作分享,有效突破傳統素質教育的瓶頸,真正實現高中語文教學的跨界融合,從而進一步體現高中語文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價值。
(二)高中語文教學倡導課堂變革趨勢
“互聯網+”時代是現代語文課堂發生重大變革的時代,需要高中語文教師打破傳統的“黑板+粉筆+板刷”的課堂教學模式,學會借助“互聯網+”本身的跨界屬性,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的改革,打造開放式課堂教學新模式,真正在高中語文課堂推行開放式生態計劃。一方面,高中語文課堂需要真正擁抱互聯網。以往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整合的誤區在于,過度強調將信息技術及其相關硬件設備引入課堂,卻偏偏將互聯網置于課堂教學大門之外,過度強調讓學生擁有完整的高中語文知識體系,卻忽略了“互聯網+”技術對學生學習能力與態度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新時期打造創新型高中語文教學課堂,就需要將“互聯網+課堂”模式作為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新趨勢。另一方面,關聯主義和新構建主義將成為“互聯網+課堂”的主旋律。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將互聯網資源納入到課堂教學內容中來,借助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幫助,積極尋找學生主動構建意義的對象,而多媒體不再是高中語文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的關聯認知工具。
(三)高中語文教學推行技術創新趨勢
高中語文教學,其核心業務是“課堂教學”,而借助“互聯網+”的幫助,高中語文教學可以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間教學、課外教學,對于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資格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因此,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要想尋找創新突破,就必須加強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應用,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廣泛性和針對性。一方面,在“互聯網+”時代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跨界融合,而在新時代高中語文教學中,需要高中語文教學吸納“互聯網+”的專業技術,借助信息化手段多維度貫徹實施課堂教學任務,深入開展自主閱讀教學模式、互動作文教學模式、人機互動測試教學模式和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另一方面,需要高中語文教師積極營造理想的學習環境,借助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來創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學習環境,發揮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同合作,提高學生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能力,這樣才能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中有關素質教育的相關教學目標,推動高中語文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
三、“互聯網+”時代下提升高中語文教學的對策分析
(一) 融入“互聯網+”新思維,實現課程跨界融合
在“互聯網+”時代,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互聯網+”思維,在它身上融合了互聯網思維、傳統教學創新思維、創新教學理論思維等諸多新時代思維,需要高中語文教師認真審視新時代的互聯網發展潮流,加強對于課堂教學中有關互聯網思維的關注,并適時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做出新的調整,實現高中語文教學思維的跨界融合。
1.融入“互聯網+”新思維
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主戰場,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一直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頭等大事。在“互聯網+”時代,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從思維上轉變傳統教學思維,及時、準確掌握“互聯網+”的思維方式,認真研究新時期高中生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積極調整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思路與授課方式。在具體措施上,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分析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拓展互聯網技術在教學環境中的融合實踐,借助互聯網多媒體來營造相應的教學情境。
2.實現課程跨界融合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基于“互聯網+”的語文課程跨界融合教學,主要采取校本化、師本化、生本化與信息化相融合的策略,根據新課標“通過紙質文本、電子文本或參觀展覽等途徑”的說法,高中語文課程的跨界融合更多是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需要在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中引入數字媒介,借助網絡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多業態的相互融合,真正展現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的交互性、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
(二) 打造動感語文課堂,提升學生課堂體驗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互聯網+”技術的突出作用體現在教學環節中的應用,它可以開創生動教學情境、交互式課堂陳述以及在線課堂互相討論等教學新局面,以此來調動學生聽覺、視覺等眾多感官機能,誘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入理解,從而大大提升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
1. 生動的教學情境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中,倡導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之余,需要高中語文教師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深入培養學生的學習認知和思想情感,這樣才能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各項教學目標,而教學情境則是一切課堂教學認知活動的了解基礎,高中語文學科已經屬于高等教育的范疇,它在語言表達上相對其他學科更加具有抽象性,而“互聯網+”技術可以賦予高中語文課堂的生動教學情境,就顯得非常重要。當下流行的互動式白板筆、自導式學習APP等多媒體應用技術,為高中語文課堂搭建直觀虛擬教學情境創造了可能。高中語文教師在講解《鴻門宴》這篇文言文時,可以嘗試采用新興的電教多媒體教學,并將電教多媒體滲透到傳統啟發式教學中,尤其是借助PowerPoint工具的動畫模板、色彩、音響制作等功能,可以在教學伊始就讓學生理解課文第一段的要領:這是劉項由盟軍變為敵對矛盾的轉折點,是鴻門宴乃至楚漢戰爭這個歷史事件的導火線。正是借助多媒體為輔,可以把理性的知識傳授與聲、光、形、色等融為一體,形成生動、活潑、高效的課堂教學情境,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認知的提高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2.課堂交互性敘述
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求按照教學內容情節陳述角度進行考慮,積極開展新課改所倡導的“探究式、討論式、以及參與式”等新的教學方式,將互聯網與高中語文精神生態做到相互結合,促使傳統的單向教學模式向著多元化、多向性的方向進行交互轉換,從而實現高中語文教學按照故事情節敘述的角度進行轉變。在此過程中,借助于迅速便捷的網絡交流平臺,可以讓所有學生的想法都能得到及時的表達,真正做到面向全體、雙向互動。在高中語文《過秦論》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們對于“論”這種文體比較陌生,而夸張的敘事手法則增加了教學難度。因此,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借助網絡直播間來打造在線教學課堂,借助信息系統的“圍觀、點贊、評論、回復”等功能,可以組織學習小組之間、學習成員之間進行學習討論和信息分享,體會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文化思想。與此同時,高中語文教師還可以借助全景立體虛擬地圖來展現九國聯盟與秦朝的實力對比,組織學生分享、討論文中多處對比的藝術手法,這樣才能在交互式的敘事陳述中體會賈誼辭賦家的政論特色。
3.課后在線互動討論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中,高中語文教學已經不再局限于課堂教學,還需要借助課后輔導和練習來提升教學質量,而課后輔導也是課堂學習的重要延伸。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學會利用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來打造課后教學課堂,可以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在線互動討論,借助“互聯網+”的強大技術優勢,有效發揮教學論壇交流平臺和在線教育系統的教學引導作用,積極優化、補充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諸多不足。高中語文教師在講解曹禺的《雷雨》時,需要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朗讀練習,還需要認真討論本課的主要矛盾沖突,梳理課文的情節結構,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時間很難完成這么多的教學任務。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學習論壇交流平臺發布教學任務,積極提供暢談學習問題的場所,組織學生能夠根據學習進度隨時翻閱電子資料,分析課文中的人物沖突和矛盾發展。與此同時,高中語文教師還可以利用在線教學系統來推動教學任務的開展,尤其是各種閱讀活動的開展,可以實現在線打分,以及分角色、分任務朗讀,這樣可以在閱讀媒介、閱讀方式、閱讀內容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真正體會課文所展現的時代特征和劇情發展,增加在線互動討論的目的性和趣味性。
(三)運用“互聯網+”技術優勢,優化教育教學工作
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是煩瑣復雜的,需要語文教師花費大量時間梳理相關語文知識點,而且語文課堂教學處于松散、孤立的教學狀態,整體課堂教學效率非常低,而借助“互聯網+”技術,尤其是在線課堂的幫助,可以極大發揮互聯網技術、多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功能優勢,優化整合相關語文知識點和教學環節,極大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運轉效率。
1.創建形象的教學情境
高中語文教學的檢驗成果就是高考成績,這是毋庸置疑的,而如何讓學生能夠學有所思、學有所感、學有所獲,是每一個語文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而創建形象的教學情境對于高中語文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借助當下流行的三維虛擬課堂、全景立體虛擬地圖、3D微課系統等多媒體技術,可以為高中語文課堂營造亦真亦幻的虛擬情境。高中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可以在多媒體教室借助三維虛擬課堂創建一個課堂教學所需要的立體教學情境,組織學生在虛擬的3D康橋上深情朗讀這篇文章,保證學生能夠在立體和生動的情境下,真切感受到詩人創作時的真情實感,也能激發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
2.語文課堂交互式陳述
在“互聯網+”技術中,交互設計模式無疑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體現了互聯網技術的在線交流屬性,展現了信息技術的傳遞分享特性,也打造了多媒體技術的視聽盛宴。因此,在高中語文課堂,借助“互聯網+”的交互式陳述,可以將互聯網與語文教學的意識形態進行完美融合,促使傳統的單向教學模式轉為多向性的交互式探究,從而能夠有效開展知識交流、教學分享和課堂互動等教學活動。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過秦論》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系統自由組建虛擬學習小組,通過微信、QQ或者MSN等聊天平臺,積極開展小組成員之間交流合作,探究議論文體中的論點、論據和論證,從而能夠認真掌握議論文和敘事文之間的藝術特色。
四、結束語
在傳統高中語文教學中,受限于課堂教學場地和教學手段的限制,語文教師很難開展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活動,而語文教學也淪為了高考知識點的講解和背誦。
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可以為高中語文教學提供最新的教學理念和創新技術,有助于高中語文教師踐行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迎合了新時代教學改革對于高中語文老師的素質能力要求,推動了高中語文人文教育、素質教育等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為提升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提供了有力幫助。
參? 考? 文? 獻
[1] 姜有先.“互聯網+”視域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式的轉變[J].名師在線.2021,(21).
[2] 鄒佳叡.論“互聯網+”背景下中小學教師角色的轉型[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9,(04).
[3] 李明軍.基于“互聯網+”的初中物理微課教學設計與應用[J].求知導刊.2021,(04).
[4] 宋英進.“互聯網+”環境下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J].新課程.2021,(11).
[5] 歐光琴,張湛.“互聯網+”助力初中道德與法治智慧課堂[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