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音樂自古以來就是表達人的情感,融于人們實際生活中的最貼近人們生活的藝術,這種藝術創作來源于人的情感表達,在承載著音樂本身獨特功能價值的同時傳遞著作者的情感,并影響著聽眾的情感,同時對于真善美等思想道德精神層面上也能夠起到積極的審美價值影響。本文以音樂藝術鑒賞的作用為論述中心,從音樂的音色美與形式美、情感的傳遞、非傾向功能以及音樂功能價值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 音樂;藝術鑒賞;情感表達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3-0093-03
長久以來,音樂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樂能夠傳遞出使人興奮、悲傷等動人心魄的力量,能夠觸動人的靈魂深處與情緒。只有具備音樂鑒賞能力才能真正地聽懂音樂,才能促使音樂滿足人們實踐中的審美需求,并且在音樂欣賞中獲得愉悅的心情以及繼續前進的力量。在音樂鑒賞中,作者在樂譜埋藏的不僅僅是對于社會生活的感情表達,同時也是對于真善美的向往與實踐,這份優良品質與觀念能夠通過每一個音符傳遞出來,能夠為每一位聽眾帶來精神上的升華與滿足,這是改善生活態度、調整情緒、汲取力量的源泉。與此同時,有效的音樂藝術鑒賞活動,可以全面培養鑒賞者的藝術思想,讓音樂鑒賞者通過音樂藝術的內涵與美感,激發自身音樂鑒賞的興趣與動力,進而深刻、高效地進行實踐鑒賞探索活動,全面提高鑒賞者的藝術欣賞核心競爭力,為鑒賞者提高藝術鑒賞核心素養、優化藝術感知能力奠定堅實基礎,充分展現音樂藝術鑒賞的價值,促使音樂鑒賞者扎實掌握音樂鑒賞基礎技能、培養音樂內涵探索興趣,高效開展音樂藝術素養提升活動,促使音樂欣賞過程充滿藝術氣息和浪漫色彩。
一、音樂藝術鑒賞的重要性
(一)能夠培養音樂敏銳意識
在音樂藝術鑒賞活動中,鑒賞者要結合個體差異特點,有效開展同步性鑒賞探究活動,讓鑒賞者拓展認知、豐富情感,了解音樂鑒賞的方向與目標,加速對音樂旋律、音色、情感的感知能力,促使鑒賞者逐步形成音樂鑒賞的探索興趣。鑒賞者要結合“音樂藝術鑒賞”活動過程,有效開發思維、培養意識、激發思想,積極開展創新性、趣味性音樂鑒賞活動,從而全面提高鑒賞者音樂思想、培養音樂鑒賞綜合能力,為鑒賞者創新性、高效性開展實踐探究活動提供助力。在音樂鑒賞活動中,鑒賞者通過聽覺享受過程,了解音樂中所表達的或歡快輕松、或情感低落、或慷慨激昂的音樂旋律,來鍛煉鑒賞者的敏銳音樂意識,培養藝術思想,加速鑒賞者對知識的認知能力,提高鑒賞者音樂鑒賞綜合素質。
(二)能夠培養音樂審美情感
音樂鑒賞是“美麗的藝術”形態,是培養鑒賞者藝術思想的有效方式,對于增強鑒賞者音樂情感、音樂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鑒賞者要結合音樂鑒賞過程,有效鍛煉音樂的探索興趣,讓鑒賞者在音樂藝術鑒賞過程中,激發起對音樂表達的情感共鳴,進而加強鑒賞者對鑒賞技能的應用與駕馭能力,更為深刻、高效地開展實踐探索與研究活動,從而強化鑒賞者對音樂鑒賞的依賴性和認可性。鑒賞者要借助音樂藝術鑒賞教學活動,有效增強鑒賞者對知識點的駕馭水平,從而提高鑒賞者綜合性鑒賞思想,在音符探索、音樂鑒賞中,有效開展音樂思維拓展與探索活動,進而增強鑒賞者對數字、字母、音符的理解水平,更為高質量、高效率的開展實踐學習活動,提升鑒賞者對音樂藝術的感知能力,全面增強音樂藝術鑒賞整體質量,強化鑒賞者的審美情感培養成效。
(三)能力培養審美理解能力
音樂藝術鑒賞過程中,可以幫助鑒賞者逐步建立鑒賞探索思想、建立音樂認知意識,積極配合鑒賞者展開鑒賞探索活動,助力其形成音樂思想、培養欣賞素養,從而以音樂藝術鑒賞為契機,積極開展音樂內涵探究活動,加強鑒賞者對審美的理解,強化審美能力的培養成效,讓鑒賞者更為深入且高效地開展實踐探索活動,增強鑒賞者對音樂樂理的理解與應用成效,提升鑒賞者音樂藝術鑒賞水平。與此同時,鑒賞者要通過有效的音樂藝術鑒賞類目、曲別等,促使鑒賞者的感官思維更為活躍、發達,通過有效的音樂鑒賞過程中,逐步提升音樂審美能力,加速鑒賞者對音樂鑒賞技能的應用成效,進而提升鑒賞者音樂內涵理解能力,為鑒賞者高質量、創新性開展實際鑒賞探索活動提供助力,促使鑒賞者對音色、音節、旋律、器樂等的感知與理解更為深切。
二、音樂藝術鑒賞的策略
(一)音樂的音色美與綜合形式美
音樂的音色美以及綜合和形式美構成了音樂的形式美,首先從音色美進行分析,這種美主要在于各個樂器之間音色的差異,其二是綜合形式美,這種美主要在于整首音樂的變化和統一。不同樂器的音色美是為了達到不同情感基調以及不同效果的搭配選擇,小提琴的悠揚婉轉和大提琴的渾厚圓潤都是音色美的體現。高低、長短、強弱等音色有所不同的樂器在音樂中的運用,是不同樂音的碰撞,同時也是音樂中藝術形態綜合性的體現。與此同時,在音樂藝術鑒賞活動中,要融合現代技術手段,幫助鑒賞者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制約,積極開展多元化音樂藝術鑒賞活動,促使鑒賞者的綜合性音樂鑒賞思想得以樹立,進而更加形象、真實地開展音樂鑒賞探索欲望,讓獨具特色的音樂鑒賞過程成為藝術品質的代名詞,有效烘托出內容豐富、藝術醇厚的藝術情境,全面加速鑒賞者對音樂藝術鑒賞效率。
例如《梁祝》這首曲子,在樂曲最初以長笛、雙簧管進行演奏,仿佛描繪了一幅鳥語花香的景象,在樂曲中將小提琴、大提琴等樂器交錯使用代替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情意綿綿與如泣如訴,《梁祝》雖然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體現,但是這種樂器中西結合的搭配使用方式能夠達到整體上的和諧與統一。而音樂形式美的另一體現是音樂的變化統一,這種在音樂整體中的不斷變化以及統一和諧的美是一首曲子旋律優美的關鍵。就拿我國民族傳統樂器演奏的《百鳥朝鳳》來說,雖然整首曲子具有很強的變化性,但是因為風格統一,使這首曲子達到了整體的和諧。只有具備形式美的音樂才能夠打動人心,而人們在欣賞音樂的首要任務,就是理解音樂的形式美,只有領悟了這一點才能進入到下一階段的與音樂創作者以及演奏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中[1]。要有效融合音色美與形式美的特點,積極開展音樂藝術鑒賞引導過程,有效培養音樂藝術鑒賞思維意識,提高人們對鑒賞技巧的掌握與應用能力,全面增強音樂鑒賞的藝術內涵,使得人們鑒賞過程中增強自主性和創新性思想,超越音樂本身去鑒賞音樂,進而達到思想深的超脫。另外,音樂鑒賞目標要具備明確下,在信息化手段的促進下有效開展“音樂藝術鑒賞”能力提升活動,讓人們在音樂鑒賞中,感受音樂的旋律美、音色美等等,有效提升欣賞者的感知與體悟思想,使欣賞者對音樂藝術產生向往與好奇,進而優化對音樂藝術鑒賞的探索力度。
(二)音樂是情感的傳遞
音樂鑒賞的意義并不是一個明確的概念,但是在《音樂的情感與意義》中,作者表示音樂的意義是期待的產物。如果一個刺激物,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引導人們期待或多或少明確地作為結果的音樂事件,那么這個刺激物就具有意義。音樂的意義的在于此,它雖然不能向文字一樣將客觀現實進行詳細的闡述,但是能夠將創作者對于某一事件的看法與感情充分抒發出來,往往在一首廣為流傳的音樂中所蘊藏著的是創作者內心的快樂、悲傷、壓抑等等情緒。這種創作者在音樂中注入的思想感情就是音樂的內涵美,音樂節奏的快慢、曲調的高低、音色的差異都能夠表達創作者的心情變化。
例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中,第一樂章中的第一主題激昂有力,這里透露出來的是創作者心中的憤慨與不像封建勢力低頭的堅強意志。伴隨著圓號的聲音走進了優美、溫柔的第二部分,這一部分也代表著創作者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盼。在第二樂章第一主題主要由中提琴以及大提琴來表達抒情、沉思、安詳等情緒背景,第二主題通過木管的引入,銅管樂曲的演奏來表達英雄的豪邁凱旋。在樂曲的尾聲,創作者根據第一主題進行展開,將英雄的樂觀于沉思中汲取的力量與斗爭的信心充分表達了出來。在第三樂章中,大提琴與低音提琴所表現的是一種躍躍欲試,而小提琴的表達卻是種嘆息,雖然命運依然在決戰的第一階段取勝,但是在音樂中所透露出的是一種黎明即將打破黑暗的樂觀,是絕不屈服的一種振奮人心與光輝燦爛。在第四樂章中,首先由樂隊全奏來展現了英雄凱旋的雄偉輝煌,然后以弦樂來體現人們收獲抗爭勝利后喜悅的心情,雖然這種喜悅心情的表達有被命運的恐嚇所打斷,但是歡樂明快的節奏再一次以排山倒海之勢壓倒了最后的黑暗。在這首樂曲中,貝多芬表達出了抗爭的決心、光明的渴望、孤獨的訴說、無奈的嘆息、勝利的喜悅。人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不僅是對于樂曲本身旋律的欣賞,同時也是對于音樂所蘊藏的內在情感品質的一種感悟,在音樂中傳遞的是創作者的思想表達,同時也是真善美品質的傳遞,每一位聽眾在欣賞音樂時,是音樂蘊藏著的內涵的感受與傳遞。
(三)音樂的非傾向性功能
雖然音樂的意義并沒有得到音樂美學研究者們的統一定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音樂能夠在刺激人們的聽覺感官時,引起人們的情感變化。且不同的音樂所引起的情緒體驗以及情感變化是有所差異的。悠揚的樂曲能夠在人們焦慮時舒緩心情,能夠在人們疲憊時褪去勞累,歡快明亮的樂曲能夠在人們消極時振奮精神,重新獲得繼續前進的勇氣,同時,在不同的心情下,人們總能在音樂中找到心靈上的共鳴。音樂以情緒的方式滿足人們精神生活中的天然需要,就音樂的非傾向性功能。在現在的精神治療方面,醫生也會采取一定的音樂療法,這無疑是一種對于音樂影響人們情緒的肯定。熱愛聽音樂的人其所喜愛的曲風往往會受性格、情緒等因素所影響,在人們心情低沉時,往往會聽曲調低沉的慢歌,在心情喜悅時,往往會聽曲調明快的快歌,追求自由與釋放的人往往會喜歡聽你搖滾樂曲,喜歡深度情感共鳴的人往往會喜歡聽交響樂。人們在聽搖滾樂時會不由地跟隨音樂的節奏身隨心動,而聽交響樂或古典樂時又會在將全身心放松。在緊張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每個人的精神壓力都是非常大的,人們在放松時、壓力釋放時、入眠時對于音樂的依賴性就會加強,這種在無形中的欣賞與認可是音樂洗滌心靈最鮮明的體現,人們能夠在音樂的欣賞中得到靈魂上的升華。例如《降E大調夜曲》《G大調鋼琴協奏曲》《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月光” 第一樂章》等經典樂曲非常適合在人入眠時進行播放,放松身心進入夢鄉。《拉德斯基進行曲》《電閃雷鳴波爾卡》《命運交響曲》等經典交響曲能夠在人低沉時催人奮進。音樂的非傾向功能作用充斥著人們的生活,音樂的藝術價值是精神需要獲得滿足的源泉,因此音樂在人們的生活中是伴隨著人們工作、學習[2]。與此同時,要結合音樂藝術鑒賞過程,巧妙運用適宜鑒賞方法和理念,積極開展情感性引導活動,促使人們對音樂藝術鑒賞產生獨特的見解,促使音樂鑒賞過程充滿藝術氛圍和藝術情感,更為深刻、高效地提高音樂欣賞水平,展現音樂藝術的無國界性和無障礙性特點。
(四)音樂藝術功能價值
音樂是一種與人最為親密的聽覺藝術,其對于人們聽覺審美感感性需要的滿足有著獨特的功能價值。音樂這種本身特有的價值是人們作為鑒賞主體在音樂鑒賞過程中,將自身對于音樂的主觀的、感性的體驗與音樂的客觀意義進行深度結合,兩者互相融合的體現。而音樂的審美價值也是比較不明確的,這是一種與其他價值一同承載于樂曲中的感受,其中不僅包含著音樂藝術作品本身的獨有價值,還會將真善美等觀念的思想層次上的表達通過音符傳遞出來。這種價值是多重價值混合的、綜合的。人們在生活中對于世界某一方面的感悟經常會想要表達出來,因此就會與他人進行分享和訴說,但是有很多深層次的感受是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即便是能夠表達出來,人們也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感同身受,因此,音樂被賦予了傳遞感情、感受的一種特殊作用,人們能夠通過音樂這個載體站在創作者的角度去感受其想要表達的內容。例如在中國古典樂名曲《春江花月夜》中,創作者在音樂中表現了在一個春天靜謐的夜晚中,月亮東升、小舟蕩漾、花影搖曳的迷人景象,這首樂曲溫婉質樸,整首曲子節奏流暢而多變,各種樂器之間的互相搭配與穿插為聽眾創造出了一副風景秀麗的江南水鄉的美好夜景風光。在樂曲中,大鼓輕聲滾奏為聽者營造了深遠意境,琵琶的掃輪彈奏展現了漁舟泛與江上劃破水面,引起層層漣漪拍打岸邊的場景。春江花月夜的詩詞必然是美妙的,而音樂的呈現是一種由聽覺引起的“無勝于有”的視覺盛宴呈現,通過樂曲的欣賞能夠引導聽眾站在創作者的角度去感受樂曲中所呈現的美景,是一種以客觀形式傳遞的主觀感受。不同風格的音樂本身就有著其適合的場景,因為樂器音色上的不同,在不同風格中樂曲中的運用也會有所差異。例如在婚禮上播放的音樂基本是以鋼琴為主要樂器的悠揚溫柔,象征著美好與喜悅的音樂,而哀樂的曲調基本上都是低沉暗淡的,這種音樂與環境的契合,也是人們對于音樂欣賞的主觀感受,除了音樂內容的感受,還能感悟非音樂性的某些情感共鳴[3]。
三、結語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審美觀念也在隨之變化,音樂作為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獨特的功能和藝術作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的生活。人們在通過音樂進行娛樂消遣時,不僅能夠傳遞人們的感情,引起心靈與感官上的共鳴,調節人們的情緒,減緩生活壓力。對于音樂上的欣賞不僅是人們對于音樂上的進度探索與音樂性質的理解,更是人們獲取精神層面享受的有效途徑,因此音樂在醫學理療上的運用,也是無可替代的。
音樂來源于生活,也可以說是生活的映射,積極樂觀的音樂能夠傳遞出奮發向上的力量,舒緩溫柔的音樂能夠洗去身體上的疲憊,帶來心理上的慰藉。因此學會欣賞音樂不僅能夠為平淡的生活增添許多樂趣,更能夠通過音樂的洗禮提升學習以及處理其他事物的效率。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還能擴展藝術視野、構建文化背景、升華精神面貌,并且能夠形成高尚的人格素養以及審美情趣,同時,在致敬經典音樂時也能夠學習偉大音樂家的優良品格,形成正確的三觀。
參考文獻:
[1]高宏雨.流動的時間,不確定的藝術——論音樂藝術鑒賞的作用[J].藝術評鑒,2016,(17):14-16.
[2]李楊.論音樂欣賞的價值及其美育功能[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1(2):70.
[3]劉曉婷.在音樂鑒賞中感悟音樂藝術[J].藝術評鑒,2017,000(023):25-29.
作者簡介:
王海燕,女,漢族,甘肅靜寧人,本科,甘肅省平涼機電工程學校,講師(中級)。研究方向:中職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