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鑫
摘要:古往今來,在教師的行列中,有數不清的師德楷模和表率,他們傳道授業,誨人不倦。“春蠶”“蠟燭”是人們對他們的贊譽。我是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幼兒教師,沒有高人一等的學歷,也沒有出色的才能,只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著自己的青春。
關鍵詞:師德;育兒;敬業
教師,不僅是智慧的象征,更是愛與責任的化身;在我看來,愛與責任還是一種無聲的諾言,它不是一時輕薄許下的空頭白話,而是我們用行動來佐證,用汗水來澆筑,用時間來抒寫的不毀的信仰。在幼兒園寒來暑往的日子里,始終堅定不移地點綴著心中的夢。
每天清晨,早早地來到班級,開好門窗散盡屋內的濁氣,整齊擺放好小椅子,換洗毛巾消毒,樣樣嫻熟而有序。細微繁瑣的工作都拾掇好了,孩子們也快到了,顧不上喝口茶喘口氣,就趕緊到門口迎接孩子們的到來。幼兒教師的工作遠不止想象的簡單,特別是在沒有保育員的情況下,凡事都得親力親為,兼顧保和育兩項工作,辛苦程度由此可見。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弱,經常出現衣服穿錯,鞋子套反,鼻涕下來也渾然不知的情況,這時就必須擔起保育員的責任,每天這樣的情況不下十例,耐心、細致地解決好并幫助幼兒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工作量最大的時候就是中午孩子吃飯,中大班的孩子基本會自己吃飯,可是小班的孩子還沒有斷奶,在家里有爺爺奶奶寵著喂著,可是到了幼兒園全部都是老師的工作,“老師,我不喜歡吃這個。”“老師,我還想再吃一碗。”還有的孩子不吃飯,哭著鬧著喊媽媽,一個中午都不消停。經常首尾不相顧,照顧一個還得盯著另一個,如果以一個身外人的立場也能想象這是怎樣的焦頭爛額。孩子在幼兒園里出現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情,老師就必須擔起消防員的責任,有孩子吵架了,老師是第一個出現在案發現場的,首先是安撫幼兒的情緒,在負面情緒的驅使下,幼兒也會出現一些難以預料的情況,等雙方都平靜下來,老師再問清事故緣由,通過講道理,鼓勵的方式讓他們握手言和。盡管每天都筋疲力盡,但這就是我們愛的方式--均愛不偏,散發著理性的光輝,這樣愛與責任的擔當才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板藍根。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對人民教師敬業奉獻的禮贊。而我也要用它來贊美每一位平凡崗位上的老師,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為孩子構建了一個理想的兒童樂園,孩子的歡聲笑語就是她最大的幸福。要說沒有煩的時候嗎?也有,如果說從沒有過,那不是真心話,一個母親帶一個孩子都少不了有心煩的時候,更何況我面對的是幾十個來自不同家庭有著不同個性的孩子呢?但是我深深知道,在幼兒園我就是他們的媽媽,我必須要讓他們感受到這個大家庭的溫暖。是什么讓她們在如此平凡艱苦的崗位上昂揚向上呢?是夢想!是信仰!是她們不求回報的赤誠之心鼓舞著她們將愛與責任進行到底。
1978年,全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法國巴黎聚會。有記者問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卡皮察:“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里學到了您認為是最主要的東西?”出人意料的是,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兒園。”記者愣住了,又問:“您在幼兒園學到了些什么呢?”老人如數家珍地說道:“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那么幼兒老師則是同情同理同感受。
幼兒情緒的不確定以及自我中心的特點決定他們不會像成人一樣多角度思考和情緒疏解,需要教師的安撫以及同情,幫助他們脫離情緒的牛角尖。
班上最近的區域游戲活動棋樂無窮讓孩子們參與和競爭的氛圍很是濃厚,孩子們在棋盤上你來我往,有贏就有輸。宸宸對棋也很感興趣,然而因為平時的疏于練習,他沒有贏得最終的勝利。心理有些崩潰的他嚎啕大哭,其他小朋友們都笑著勸他:“你平時不和我們一起下棋,你肯定要輸的”。更有的小朋友嘲諷宸宸是個大笨蛋,宸宸的情緒在崩潰的邊緣徘徊,我盡量撫慰他的情緒,鼓勵著他:“你看,我有時候也輸給胡于子涵,我的五子棋水平也不好,可能你比我還厲害一點呢。下次你和他們一起下棋,一定比他們都厲害。而且,你也有一個小獎勵呀,還有的小朋友們沒有來的還沒有呢。”同樣輸掉比賽的小朋友們也開始安慰起宸宸,他的情緒終于平復下來。同情同理同感受,孩子和老師的距離不再遙遠,親其師而信其道,只有我們蹲下身來傾聽孩子的聲音和委屈,才能走進幼兒心田。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以及保教工作賦予我們的工作性質,我們同時還充當著警察、美術顧問、合作伙伴等多重角色身份,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內外兼修,無所不能。終身學習成為了我們教師專業發展的必備素養。參加培訓、參加比賽、聆聽講座、參加教研等都是我們快速成長的途徑,同時,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我們也和孩子們一起教學相長。在主題建構活動中,孩子們關于“汽車下坡”的問題難倒了我,我對于斜坡也不得甚解,我沒有孩子們接觸得多,也沒有他們豐富的操作經驗,只能故作鎮定地說:“你們先自己試試看,有沒有什么解決的方法。”最終完成思維破壁的是瑞瑞,他通過坡形積木和單元積木的壘高完美成坡,我也恍然大悟,在我腦海中是孩子們的數學經驗提升,模式從復制到拓展,我們都都完成了經驗提升。是他們的成功探索啟發了我,而我的進一步引導也鷹架了他們新的搭建活動。
《麥田里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我們就如同這田野大地上的一朵小花,平凡,不起眼,卻開得實在,精神,做幼兒教育的守望者,做孩子成長的守望者,師德為先,關愛為重,終身學習,讓小小幼苗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徐景.立德樹人理念下幼兒園德育教育創新路徑[J].幸福家庭,2020(20):24-25.
[2]李莎,郝瑞梅.家園合作視角下幼兒德育探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0(29):32-33.
[3]周俊麗.幼兒德育教育的現狀及應對措施探討[J].試題與研究,2020(28):123-124.875E204C-D465-43B7-946D-FEFA86E0F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