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穎 李佳 姜雅晴 呂馨蕾 黨瑜
摘要: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在小學課程設置中與其他主要學科一樣,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教學評價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而目前一線教師對于教學評價在小學科學課堂當中的應用還有很多困惑,根據當前的教學現狀對有關教學評價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研總結,并查閱文獻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為全民科學素養的提升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評價;應用
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完成中國創造之宏偉藍圖。“那衡量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標準是什么?是要求我國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有一定的應用科學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根據我國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僅達到10.56%,雖說比2015年的6.2%提高了4.36個百分點,但是和發達國家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科學素養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小學科學作為科學教育的啟蒙將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而科學教育目標的達成離不開科學教育的評價,科學教育評價具有比科學教育目標更強的導向性,因此為了科學教育目標達成,必須要讓教學評價發揮作用,因此對于科學課堂中教學評價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一、小學科學課程教學評價現狀
1.專業素質欠缺
科學教師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教師不是專職教師,很多學校的科學教師都是既教不了語文,也教不了數學的老師才改行來教科學課。雖然最近擁有本科學歷的小學教師慢慢的多了起來,然而大約 51.0%的科學教師教課的時間小于4年,教學經驗的不足,導致他們還不具備處理教材的能力。鑒于這樣的現狀,對于課程標準中概括的評價建議一線教師很難很好的把握,而關于小學科學教學評價的研究也很缺乏,這就使得他們他們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面臨一些問題,例如:不能及時的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有效的反饋,不知道在學生的學業評價中如何體現過程性評價;如何選擇合適的評價方式并及時向學生反饋評價結果;如何有效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等。
2. 未能正確認識評價對于教學的重要意義
與國外相比,國內的學習評價研究起步較晚,直至21世紀初,學習評價研究隨著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2001年《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指出:“探索科學的評價辦法,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改革考試內容和方法等,探索多次機會、雙向選擇、綜合評價的考試、選拔方式,推進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和選拔制度改革。”
3.評價的方式和主體過于單一
過捏目前的評價方式主要是紙筆測試,評價主體主要是老師;將考試成績作為學習效果的唯一參考,將其限制在一個非常狹窄的范圍內。過于關注對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兒童接受理解知識的過程,知識本位的課程導致了學習質量評價的片面,也就導致了科學素養的測查不全面,導致形成一種錯誤導向,認為科學素養只體現于知識水平,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素質教育無法得到真正落實,全民科學素質素養全面提高的的宏偉藍圖也將終難實現。
在傳統的課堂評價中,往往都是以教師作為評價的主體,學生參與的機會很少,學生在性格上,情感發展上受到壓抑,思維方式收到禁錮,不容易形成創造性人格。因此評價不應該都由教師進行,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及互評也很重要。
二、針對以上問題可開展的措施
1.注重關于教學評價的專業知識學習
對于一線科學教師來說,要認真學習和領會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對小學科學教師提出的目標和要求,深刻理解“教學和評價是課程實施的兩個重要環節,二者相輔相成”的含義,增強評價意識,在實驗研究中不斷提升實施科學課堂教學的能力。
2.注重教學評價在小學科學課堂上的理論研究
1999年6月13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決定中將實行素質教育確定為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永久性方針。“素質教育以人的素質發展為核心,以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重點,促進學生 全面富有個性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學評價要以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為基礎,以多種形式全面衡量學生素質和教師的教學水平。現代學習和教學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是一個自主的建構過程,教師的作用在于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來促進和幫助學生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通過評價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的過程,這樣才能切實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
3.評價方式和評價主體多元化
教學評價必須涵蓋多個方向,要對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行綜合性的評價,標準指出小學科學的學習評價不止包括科學知識,同時還包括科學探究、科學態度以及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除此以外,教師對學生評價的重點應該涉及:
1)學生對正在進行的學習活動是否感興趣,是否有足夠的投入;
2)學生的思考過程是否合理;
3)學生當前的水平與學習目標之間的差距;
4)學生存在的學習困難及導致困難的原因。
評價不僅要做到方式多樣,還要做到主體多元。不僅有以教師為主的測評,還要有學生的自我測評、互相測評,以及家長對學生的測評,還要有以活動、實驗、項目報告等多種方式進行的測評,多種形式的測評相互補充,才能較為全面地評估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業水平。
教學評價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的應用對于全民科學素養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認同教學評價在小學科學課堂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開始,學習相關理論,到將多樣化的教學評價運用到我們的科學課堂上,相信今后的科學教學事業會因為當下一線科學教師的嘗試和努力有所突破。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7.
注:本文系陜西省西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區級小課題《有效教學評價在小學科學課堂當中的應用及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