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蓓蓓,丁一楠
(信陽學院 商學院,河南 信陽464000)
2019年9月以來,河南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信陽市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不斷加快對科技型企業的培育,促進信陽市經濟高質量發展。2010年,信陽市生產總值為1092.23億元,到2019年信陽市生產總值達到2758.47億元。但仍存在創新能力不足、發展質量不高的問題。在國家和省級政策的指導下,信陽市制定《信陽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與發展實施辦法》《信陽市科技創新券實施管理暫行辦法(試行)》等政策來促進信陽市企業的創新發展。在此背景下,技術創新的投入顯著促進了信陽市經濟高質量增長。
隨著我國進入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很多學者對經濟增長質量內涵進行界定。主要可以分為兩種觀點,一是經濟增長質量涉及發展水平、生態環境、人民生活等各方面①-③;二是從驅動視角將創新是否推動綠色創新的發展作為衡量經濟增長質量的標準④-⑥。基于此,本文參考楊愷鈞和閔崇智的做法⑦,將經濟增長質量分為發展績效、產業協調、開放程度、人民生活、綠色生態五個維度,進一步探究技術創新與各維度的協調發展情況,并提出技術創新驅動信陽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對策。
該方法的分析步驟如下
第一,建立序列。設參考序列為:

設比較序列為:

其中,t表示時間,i為比較序列,n為比較序列的個數。
第二,原始數據的無量綱處理。初值化,設參考序列處理為:

設比較序列處理為:

第三,計算灰色關聯度:
其中,是初值像的始點零化像。根據以上步驟,得出灰色關聯度。

參考鄧美薇和張季風的研究方法,采取專利授權數來衡量技術創新水平⑧。
經濟增長質量的測量。本文參考楊愷鈞和閔崇智對經濟增長質量的界定⑦,對相關維度進行衡量。此外,結合數據的可獲得,在具體基礎指標選擇上存在差異。其中,對于發展績效,本文以生產總值作為產出指標,以從業人口和固定資產投資額作為投入指標,采用DEA-Malmquis指數得出技術效率、技術進步效率與全要素生產率,以此衡量經濟發展績效。產業合理化以TL指數度量,公式中i代表產業,Y表示產值,L表示就業。[1]以上數據來源于《信陽統計年鑒(2011—2020)》《河南統計年鑒(2011—2020)》。其中2012—2016年的進出口總額以美元為單位,因此本文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美元對人民幣平均匯率進行人民幣的換算。
張文法將關聯度取值劃分為(0,0.35]、(0.35,0.65]、(0.65,0.85]、(0.85,1.0]四個區間,分別表示較弱、中等、較強、極強等級⑨。根據表2,以下對協調性結果具體分析。

表1 信陽市經濟增長質量各維度指標

表2 信陽市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質量各維度的灰色關聯度
1.發展績效方面。信陽市經濟發展的技術效率、技術進步效率與技術創新的關聯度為0.7483、0.7864,達到較強的關聯度;而全要素生產率與技術創新的關聯度低于0.6,達到中等關聯程度。可見,從2012—2019年信陽市技術水平獲得了提高,進一步增強了對現有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信陽市經濟發展績效。但總體上,技術創新與全要素生產率沒有進行良好的融合,仍需進一步加快融合步伐。
2.產業協調方面。產業高級化、產業合理化、就業情況都與技術創新達到中等關聯程度。可見信陽市技術創新并沒有顯著促進產業協調發展。究其原因,信陽市的工業以電力、醫藥為主,醫藥行業中的羚銳、源生等重點公司主要集中在市區、新縣和固始,技術創新能力較弱,資金、研發人才等資源投入不足。同時,信陽市信息咨詢業、金融服務業、旅游業等行業發展緩慢,對高技術產業的支持也存在不足。此外,產業結構不合理,縣域經濟差距明顯,無法產生良好的協同和集聚效應。比如電力企業主要集中在市區;優勢茶葉生產主要在浉河、平橋、新縣、商城等。
3.人民生活方面。技術創新與私人汽車擁有量的關聯度最高,處于較強的關聯程度,與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區病床數、地區醫生數的關聯度均在0.6—0.7之間。可見,信陽市技術創新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信陽市技術創新沒有與人民生活各方面進行良好融合。
4.開放程度方面。出口總額、進口總額與技術創新的關聯度分別為0.7591、0.6349,處于中等、較強的關聯度水平。可見,信陽市技術創新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增強信陽市的開放程度,仍需進一步提高信陽市技術創新水平。5.綠色生態方面。單位GDP能耗、單位GDP電耗與技術創新的關聯度分別為0.5723、0.5578,處于中等關聯水平。究其原因,信陽市工業包括煤炭開采業、紡織業、金屬制造業、電力和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汽車制造業等,技術創新水平的提高在促進工業發展的同時帶來了更多的電耗和能耗,尤其是信陽市工業企業綠色技術能力較弱。
在國家創新政策和河南省政府政策的指引下,信陽市政府一直以來致力于提高技術創新水平,促進經濟高質量增長。在雙循環的背景下,信陽市政府仍需在政策方面給予支持:
1.大力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加快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建設,促進產業集聚效應的提高,尤其是在融資、稅收、人才引進等方面進行政策傾斜。打造行業龍頭企業,依托其自身的技術、人才等資源,通過產業鏈的聯合和集聚實現與其他企業的協同效應。嚴格落實《信陽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與發展實施辦法》,建立和完善創新聯盟利益分配機制、風險共擔機制和溝通機制,建立聯盟管理委員會,保證公平的利益分配機制。引導羚銳、源生等醫藥企業建立戰略聯盟,推動高校、科研所、醫院參與戰略聯盟,加強產學研的深入合作,加速專利成果商業化步伐。以政府為引導,組建專家教授、企業技術人員、科研人員組成技術團隊,幫助高新技術企業解決技術、營銷、信息化建設方面的難題,促進科技跨越發展。
2.落實全方位的人才政策。一是針對電子信息、醫藥、服裝紡織等人才緊缺行業,充分發揮河南省高校資源的作用,采取校企合作、企業參與教學等方式,構建創新人才在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的交流體系,探索本土培養人才模式。二是完善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促進《信陽市事業單位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工作方案》“信陽英才計劃”等政策的落實,打造人才智庫,吸引和留住人才。
1.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在政策的支持下,增加對研發和品牌建設的持續投入。在河南省和信陽市創新政策的引導下,開展多種技術研發模式,積極加入戰略聯盟,與國內外高技術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深度合作。建立網絡溝通平臺,將顧客、供應商納入企業自主創新體系中,加強與顧客的溝通,理清市場需求,并與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共同促進創新效率的提高。
2.健全保障機制。一是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建立鼓勵員工進行創新,容忍失敗的良好文化氛圍;搭建支持創新文化的載體,將創新文化融入企業整個經營的各環節,并樹立創新典型,增強員工的創新意愿。要完善評價和獎勵機制。創新為導向的績效考核標準要提高技術創新質量的權重,針對不同專利類型設定不同的物質獎勵等級。同時,還應根據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創新項目為企業創造的價值給予不同的物質和精神獎勵。要根據創新的具體目標,建立相應的競爭機制,提高創新效率。二是健全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加強科研人員交流。依托國家、河南省、信陽市的人才培養和引進政策,依托根親文化,與根親代表建立持續溝通,拓展人才來源渠道。根據企業自身對研發人才的需求,制定人才引進的物質和精神激勵計劃,優化企業人力資源結構。采取多種人才培養方式,如與高校進行定向人才委培、提供網絡在線課程、高層管理者的在職培訓等推進信陽的經濟創新。
注釋:
①ISH G P.Market reforms in India and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6,18(2):241-262.
②鈔小靜,惠康.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測度[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6):75-86.
③鈔小靜,任保平.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時序變化與地區差異分析[J].經濟研究,2011,46(4):26-40.
④金樂琴.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新理念與實現路徑——兼論改革開放40年綠色發展歷程[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8,39(6):22-30.
⑤趙華林.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和民生福祉[J].中國環境管理,2018,10(4):5-9.
⑥任保平.新時代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理論闡釋與實踐取向[J].學術月刊,2018,50(3):66-74+86.
⑦楊愷鈞,閔崇智.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質量的驅動作用研究——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J].當代經濟管理,2019,41(12):29-37.
⑧鄧美薇,張季風.技術創新對提升日本經濟增長質量的驅動作用研究——基于日本都道府縣動態面板數據的分析[J].現代日本經濟,2018,37(5):69-80.
⑨張文法.生產性服務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耦合協調分析——基于京津冀地區的實證[J].商業經濟研究.2019(8):183-185.